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大概是在19年前,读高一的时候,我看了一部讲一男一女俩大学生到上海读大学的破电视剧。
剧情是一点都记不得了。
但是他们那个神仙般的大学宿舍,却在当时点燃了我的“小宇宙”,直到今天都印象深刻。
宽敞的四人间,整洁的内务,彬彬有礼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
最关键的是,没有一天到晚训到自己怀疑人生的父母。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吗!
可能你们要说我没出息。
但是在那时,大学宿舍的美好印象,确实成了我发奋图强,励志要去上海读大学的最强动力。
当然了,最后高考没考好,上海是去不成了。
于是,我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省内第二富的城市,读了个工业大学。
心想城市不错,学校宿舍应该也差不了。
尤其是有的学校里,已经开始安排上“上床下桌”了,想想都高大上。
我承认,我飘了。
去报到的路上,我甚至开始考虑起宿舍的“装修”计划了。
结果,从报到完,领了钥匙后我就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总感觉自己拿着的钥匙,像是开仓库大门的钥匙。
果然,一进屋我就傻眼了…
这间始建于公元1976年的宿舍,别说地板砖了,连水泥地面都不平。
走廊里由于常年不见阳光,有的地方连青苔都长上了。
尤其是宿舍里的灯,看着就好像从装上开始,一直就没换过似的。
那种灯,就是上面一个罩子,下面吊着个圆柱体灯管的那种。
我依稀记得,自己报的好像不是考古系。
而且还有点怀疑,这灯哪天要是坏了,都不见得能买到合适的物件来替换。
最让人头疼的,是床。
路过别人的宿舍时,我甚至看到了上下铺的“升级版”:三层床铺。
虽然我屋里的,严格来说还算是上下铺。
但是那床板(或者叫床浪),看上去怕是想要锻炼我的侧卧平衡能力。
此时的我,满脸写的都是绝望。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来上大学的,还是来上山下乡的。
但是每当父母问起住宿条件的时候,我还得胡吹海夸一通演,免得他们担心…
现在的条件,普遍都好了。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了之后,那些“网红”宿舍也都在很多学生心里种了草了。
想象中的大学宿舍,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的。
而且有的宿舍楼里,一层配俩洗衣房,4台洗衣机。
简直就是养老院的标配。
但是,大学不是酒店,不会经常翻新。
尤其是那些老校区的宿舍,宿舍楼的服役年数,都快赶上你们父母的年龄了。
所以你经常看到的大学宿舍,会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单独配洗衣房是别想了,水龙头就跟厕所连着。
独立卫生间更别想了,匀下来的话,差不多是300来个人用俩卫生间。
其实这还算好的。
因为万一要是点儿背,分到了终年不见阳光的阴面,怕是在南方的话连衣服都晒不干了。
看到这幅光景,是不是感觉瞬间就没有学习的热情了?
别急,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这事你得这么想。
破旧的宿舍,代表了学校悠久的历史。
要是一所学校从本部到新校区,全都是崭新时尚的样子,你反而心里可能会没底。
相对来说,老一本和老二本的宿舍条件,普遍不如民办高收费的学校。
而且,在这个大学生“躺着”读大学的年代,或许只有艰苦点的条件,才能把人从想象拉回到现实,做点学生该做的事。
读大学,虽然学生的标签没变,但是身份和心态却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念是温柔乡,一念是荆棘路一般。
在温柔乡里,生活虽然好,但出不了安逸的一亩三分地。
而在荆棘路上,生活虽然苦,但却能让你练就披荆斩棘的能力。
其实吧,宿舍条件差一点,但是收拾整洁了也都能看得过去。
反而是将来走到工作岗位,尤其是到了生产型企业的员工宿舍后,你可能还真会怀念大学时期那个“破败不堪”的宿舍,以及每天在“爸爸”和“儿子”之间切换身份的宿舍室友。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
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