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孩子哭了不要抱”育儿论的华生,他的后代生活怎样?

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也是他们情感需求的表达方式。

为人父母者,每当孩子发出啼哭之声,本能的反应就是给予孩子安抚。这种人类情感正向的表达方式,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孩子哭了不要抱”的育儿观念。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哭声免疫法看似成功,实则害娃不浅

所谓“哭声免疫法”的核心宗旨是,孩子哭了不能抱,不哭了才抱。

意图通过这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训练方法,让孩子养成坚强独立的品格。

从育儿实践数据来看,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在短期内的确小有成就。通过哭泣得不到安抚回应的婴孩,似乎都懂得乖乖闭嘴。但看似成功的育儿理论背后,实则潜藏着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无法通过哭泣得到情感回应的孩子,被迫开始减少哭泣的频率,乍一看哭声免疫法的育儿理论实践成功。

事实上,婴孩们本就脆弱的内心世界逐步开始崩塌,他们所得到的情感回应无法建立他们内心的安全地带,而这一“哭声免疫法”的危害性还会蔓延到孩子的未来。

与父母无法建立情感依恋的孩子,成长路上很容易关闭自己的心扉,他们对他人甚至父母无法建立情感信任,内心的恐惧感会随着成长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而愈发增大。一部分孩子在成长路上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偏激行为,更有甚至会走向极端。

“孩子哭了不要抱”的创始人,他的后代怎样呢?网友:不敢信!

作为“哭声免疫法”创始人的华生,坚持将这套育儿理论应用于自己孩子身上,孩子哭闹的时候,他始终冷漠以对。自始自终感受到父亲情感疏离的华生子女们,成长路上缺乏爱的呵护,性格也变得乖戾与偏激。

华生的大儿子在少年时期就出现过自杀倾向,这种自残行为最终将他的生命定格在30岁的盛年。

华生的女儿没有成为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靠酗酒度日,也有过数次轻生经历。

华生的幼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无法接受正常人的生活,选择流浪度日。

然而悲剧并没有在华生子女身上得到终结。未能从父亲身上得到情感依恋正向关系建立的子女,在处理他们下一代子女关系上同样非常乏力。

华生的外孙女,走上了与母亲相同的人生道路,酗酒度日,让悲剧循环上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结果,让很多网友都发出了惊叹之声:太难以置信了。

不可否认,“哭声免疫法”危害违反了人类情感建立的原始需求,所以这一曾经风靡全球的育儿方法遭到了唾弃。

孩子哭了,家长该如何应对?

0-1岁的初生阶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刚出生的孩子,哭通常都是他们需要本能的需求,譬如:热了、冻了、困了、饿了或者是身体不舒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阶段孩子哭泣频率高,但家长一定不能置之不理,相反应该第一时间排除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可能出现意外的发生,同时满足孩子原始的本能需求,并且给予他们情感的安抚,让他们内心安全感得以建立。

1—3岁过度阶段:及时给予情感回应

1岁左右的幼儿阶段,大多数孩子进入了牙牙学语阶段,但语言的积累是一个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通过哭泣来索取情感回应,仍旧是幼儿阶段孩子惯用的“伎俩”。

一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哭是“要挟”,一旦满足了孩子一次,他们就会得寸进尺。事实上,在年幼孩子的心目中,尚且不明白“要挟”的孩子,通过哭泣来博取父母的关注,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阶段,我们尽可能还是要多给孩子“抱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家长的关爱。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逐步开始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的时期了,当孩子屡次犯错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用抱抱来接纳他们的错误,相反应该制定一些惩罚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么做不对。

3岁之后幼儿阶段:情感回应可适当延长

孩子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3岁之后,家长或许会惊讶于孩子成长的可喜变化。

迈入幼儿阶段的孩子,思维意识有了质的飞跃,家长会发现孩子出现“假哭”招数。这一阶段的孩子,哭不仅是他们情感索取的手段,而且也成了他们犯错后逃避责任的一种方式。聪明的孩子们,通过日夜相处,早已摸清了家人的脾性,找到了应对家人的方法,所以偶尔哭就是任性撒泼、无理取闹的手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于孩子的变化,家长就需要有技巧地进行情感回应,适当地延迟孩子的满足感。当然,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比不上成年人的思维,哭得太狠,哭得太久,对孩子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家长在延迟情感回应的同时,也要留意孩子的状况,及时给予安抚,避免意外悲剧发生。

育儿路上无小事,各位新手爸妈们,要与时俱进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同步观察、及时审查孩子的情况。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存在一定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标签: 华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