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小舍得》剧情冲上热搜。
剧中的一幕幕更是刺痛了无数家长的心——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小舍得》,侵删)
近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小舍得》原著作者鲁引弓,让我们先来了解他在创作中是如何看待教育问题的。
“反思教育生态的问题”
南方周末:电视剧开播之后,热度持续上涨,你觉得《小舍得》受到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鲁引弓:我觉得受到关注,是因为目前大家对“抢跑”问题所共有的感触。无论电视剧还是书,大家都说我在煽动焦虑,或者说,我是不是在写人和人之间因为互相比较而带来的焦虑感,其实不是的,我的关注点始终是教育生态的问题。“抢跑”带来的是整个教育体系、教育生态的变化。5年前10年前的家长可能把自己实现不了的人生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甚至不是说一定要冲到前面去。
本来,民办学校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去,但是当它把每个班的前几名学生像抽水一样吸引走后,实际上是改变了教育的生态,导致大家都想去民办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老师教得好,周围的学习环境也会给小孩子带来触动。所以,一些公办学校的老师,都会急着把小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去。
南方周末:确实,看到很多网友疑惑,这部剧里面是不是存在一种贩卖焦虑的情况?
鲁引弓:这个我特别想说清楚,如果真要焦虑的话,现实生活中的焦虑超过这个。你在街头看那些高楼大厦,上面挂着各种培训班(的广告),已经成了一种楼宇经济。疫情以后,我附近好多店铺都关了,但是多了两种店,一种是培训班的店,另一种就是房产中介,这两种店都是焦虑。
从剧情、戏剧性的效果来说,故事里一定会有家长里短,这样才有冲突,但局限在这种很具象的冲突,实际上要的是反思教育生态的问题。今天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急,是很多人身不由己地会被带入着急的系统里头,我觉得需要考虑的是,这个东西必须大家都放下。
南方周末:你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和书中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经历?
鲁引弓:我自己读书的时候,读的是浙江最有名的中学,叫镇海中学。当时学校抓学习很严格,同学都很认真,但是和今天这样大人小孩一起冲的环境是没得比的。我也觉得很荒谬,为什么今天的教育资源比过去好,比过去多,但今天的人比过去还着急,所有的人都想站起来,而前面的人都站起来,后面的人就被迫站起来,可能所有的人都应该放下,慢一点,我觉得是最有利的。
南方周末:大家为什么都会有一种非常想要“站”起来的冲动?
鲁引弓:我觉得肯定和转型期的不安全感有关系,社会发展很快,所有人都不想被这趟列车落下。这一代的家长和上一代的家长又不一样,他们所在的市场本身也面临着转型,上有老下有小,996,要做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很难、很累,有时候,他们会把这种感觉带回家的。
南方周末:面对现在的教育环境,你认为理想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鲁引弓:我觉得“度”很重要。很难说什么(教育)是正常的,但至少可以明白什么(教育)是荒诞的。所以我们可以画一个圈,如果圈里是荒诞的,正常的是什么也很清楚了,所以未必需要很精准。对于那些榨取儿童,对儿童智商的提前开发,不符合自然成长规律的不对的因素,我觉得避开其实就是对了。
南方周末:你之前提到说,想把这个系列打造成“中国的教育谱系IP”,现在也在写大学阶段,你是否觉得教育,其实是贯穿中国人生活的始终?
鲁引弓:对,我觉得就是贯穿始终的,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尤其今天互联网发展得这么快,甚至老年人在疫情当中也必须去学习数字化工具,必须去适应。现在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贯穿了我们一生,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如果大家都这么焦虑的话,实际上永远接触不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身的定位就是人本身是未完成时态,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我认为的教育本质,就是让我们从容,让我们成长。
剧中,田雨岚为了让孩子上金牌培训班,不惜通过走关系、送礼等方式。
个性非常好强的她,诚恳地道歉:“为了孩子可以吃苦、受累、受委屈,但就是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半点不是。”
而身居高位的南建龙,为了让两个外孙同时上金牌补习班,不惜向李副团长鞠躬哈腰。
看完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
“教育内卷化太严重了。”
“太卑微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可以说,《小舍得》里面的家长们就是天底下大多数父母的缩影。
他们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准确来讲是为了让孩子成绩变好。
这些典型中国式父母,在为孩子卑微地活着。
01
在人生赛道上,父母比孩子更拼命跑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这么累?”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在人生赛道上,父母比孩子更拼命跑。”
人生是属于孩子的,但是在这条漫长赛道上,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比孩子还上心。
印象特别深刻是《小欢喜》里面的董文洁,她为了让成绩倒数的方一凡在高考中逆袭。
她托关系帮儿子找本地最好的舞蹈教师,未跟儿子打招呼,就给他报了辅导班。
结果本来性格大方的方一凡,突然发脾气:
“你自己去学!”
母子两人瞬间也吵了起来,董文洁也忍不住痛哭。
很显然,董文洁出发点是让方一凡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只是她的方式方法有点不妥。
在高考这条赛道上,她恨不得帮儿子去奔跑。
本来出于好意让儿子变好,她却把自己深陷其中,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真心想法。
最终结果是——
孩子情绪要崩溃,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僵。
有句话:“聪明的父母会帮孩子引路,而不是替孩子走路。”
诚然如此。
孩子人生道路还是要他自己去走,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帮助,但是不能替他去走。
02
防止教育内卷化,拒绝做卑微的父母
所谓教育内卷化,一种教育上“拼时间,拼优秀”的恶性竞争现象。
通俗来讲,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孩子卑微地生活,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现内卷化,那么又该如何防止教育内卷化呢?
让孩子独立选择
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这样他才会懂得成长,哪怕是将来真的错了,只要知错及时改正了,仍然可以是好孩子。
给予孩子选择权利,是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勇于承担
阿来曾说:“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包括孩子。
要让孩子成长,就应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自己责任。
西方一位心理学家曾说:
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孩子的责任感,需要从小去培养,我们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孩子要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
而偏偏,很多做父母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当孩子迟到了,觉得是学校的上课时间太早了;
当孩子偷东西,会反驳:“他还小”;
当孩子过马路闯红灯,甚至拉着他手直接冲过去。
如此一来,最终受伤的是孩子,孩子将来会变得为所欲为。
他永远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永远无法分辨是非、无法长大。
拒给孩子“蓝色的爱”
有人说:“父母的爱,是蓝色的。”
自打孩子出生以来,我们做父母总是天天担心,像似患了焦虑症一样。
天气变冷了,担心孩子感冒病倒;
天气变热了,担心孩子会中暑;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比孩子更着急;
孩子成绩好了,家长会担心孩子骄傲
……
这样的关心,很可能让孩子感觉“窒息”。
给予孩子蓝色的爱,最终的结果是——
自己变得更焦虑,更彷徨,甚至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
看来,给孩子空间,就是给孩子成长的养分。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自由呼吸。
03
李玫瑾曾说:“对于孩子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将来可能会更有出息!”
孩子就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越容易掉下。
聪明的家长,从来不会轻易帮孩子做选择,不会轻易安排孩子的人生,更不会为了孩子卑微地活着。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永远会懂得在养育孩子上应该“授之以渔,不应该授之以鱼”。
来源:南方周末等网络综合编辑
喜迎十四运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