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新剧​《陪你一起长大》揭露扎心真相:你的过度焦虑,正在拖垮孩子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一开播,迅速走红家长圈。不少家长看完后,大呼“真实”。

幼升小、民办摇号、推优名额、鸡娃......当下既真实又疯狂的育儿环境和观念,都被这部剧撬开了牙关,扎中了所有父母的心窝。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4组家庭上演了各不相同的教育方式。

而4个孩子身上,也折射出了家庭教育最扎心的3个真相。

支持阅读第一,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以下文章来源于女儿派(ID:nverpai),作者哎呀妈

把孩子活成“面子”

只会伤到他的“里子”

顾佳伟是事业有成的大律师,家住在富人区的大别墅,太太林芸芸在家当全职。

好胜心强的夫妻俩,对女儿新月的要求很高: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特别是爸爸,口头禅永远都是那句:“只许第一,不准第二。”

甚至他还多次当着女儿的面,数落妻子教不好女儿就是丢了自己的面子。

就连学钢琴,也是为了让女儿能在特定场合“秀一下”。

作为幼儿园出了名的“牛娃”,新月每天除了上学外就是做题、练琴、练舞蹈,还有学外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年365天,全年无休。

幼儿园——培训机构——家,三点一式的固定生活模式,造就了新月奉命唯谨的个性:

不管大人说什么,她都是顺从不反抗;

被训斥了,也是默默忍受,连哭都不敢哭。

明明聪明懂事、多才多艺,可新月却很不自信。她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惹爸爸生气,连累妈妈被骂。

所以,为了一次幼儿园公开日的演出,她一个人独揽三个节目,私下练习的强度超乎常人想象。

为了不因病落后他人,她生病也要坚持做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涂磊说过:“期望过高的父母往往最终事与愿违。”

新月在父母“事事争第一”的教育之下,成为了别人眼里的“好孩子”,然而她的内心却慢慢开始出现了问题。

有一次,她偶然摔伤,因为害怕被父母责备,她就开始污蔑同学,说对方故意推倒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声告白》有句话说: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为了自己面子的教育,最终只会毁了我们爱的孩子。

作家刘娜分享过身边朋友的例子。

朋友对女儿要求很高,总在女儿面前说“你一定要考上XX大学,一定要给爹妈争口气”。

女孩学习成绩不错,上了重点高中的清北班。

结果有一次她感冒了,影响了学习成绩。

严厉的班主任提醒她,别以为初中优秀高中就一定优秀,要把盲目乐观和骄傲自大收回去。

可是女孩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她静不下心来听课,干脆放弃学习。

她觉得自己丢了父母的脸,害怕到不敢回家,甚至说自己“死了算了”。

后来父母发现女孩已经得了抑郁症,这时才开始意识到:让孩子替自己争脸面,最后只会把孩子逼上绝路。

电影《追风筝的人》有句台词:“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着画上自己的色彩。”

把孩子当成面子,当成炫耀的工具,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接纳不了孩子的瑕疵,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压垮孩子未来的人生。

焦虑的父母

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剧中的苏醒,原本是出了名的“佛系妈妈”。

不混家长论坛、不加入家长群,整天忙于工作,更愿意给儿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可在全体鸡娃的氛围中,她也开始焦虑不安。

特别是见识到儿子同学个个都“身怀绝技”,她更是担心,如果再顺着儿子的天性玩下去,儿子迟早玩废了。

于是,她一下子给儿子安排了各种学习任务:背拼音表、字母表、数学运算口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要求儿子娱乐学习两手抓,不许捣蛋,不许成天想着玩。

就连儿子养的小狗,她也担心影响学业,强行送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有时间,不是让孩子背公式,就是做习题。

老公要她放松一点,慢慢来,别着急。

可她的心里早被可怕的危机感填满,觉得别的孩子早已遥遥领先,自己的儿子更得加把劲拼命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以为儿子会如愿变得优秀,不承想,她激进的教育方式,却把儿子逼出病来。

原本活泼开朗、天真灿慢的儿子,得了抽动症,不停眨眼、无法自控地耸肩,连说话都结结巴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儿子被自己“害”成这样,苏醒真的悔不当初,怪自己太急功近利。

教育专家俞敏洪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衍生病态。”

父母越着急,越焦虑,孩子反而越容易出问题,教育的成效也越低。

还记得《亲爱的小课桌》里的徐敬凯吗?

才上一年级的他,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以外,还有妈妈专门为他准备的“习题山”。

考试考不好?没关系,先完成妈妈为他准备的376张试卷再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偷懒?不怕,追加一张试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之,为了让徐敬凯成为“别人家的小孩”,妈妈无所不用其极,往死里逼儿子学习。

这种“虎妈”教育,给徐敬凯带来什么影响呢?

明明不喜欢作业,却要违心让妈妈多买一些卷子。

明明想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却自卑不敢向前,认为没人愿意陪他玩。

妈妈教育上的焦虑,逼迫着他幼小的心灵,导致他活得压抑拧巴。

养育孩子这条路,从来都没有任何速成的方法。

所有你以为的捷径,最终只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

操之过急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足够的时间和阳光才能盛开,如果被人为地催熟,就算结了果实也不会甜美和丰满。

父母倾注一切爱孩子

也要懂得爱自己

四个家庭里,活得最卑微的莫过于李非凡的妈妈沈晓燕。

远嫁女,没有自己的户口,为了让孩子上小区最好的学校,不惜委屈自己:

和前夫“离婚不离家”,忍受前夫的骚扰,不过是想让儿子有个完整的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送外卖,寻思多打几份工能攒钱拿回儿子的抚养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其他妈妈瞧不起,大气不敢出,不想自己的无知连累儿子受排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管遇到什么事,她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儿子,从来不是自己。

虽然儿子天性纯良、乖巧懂事,可成天看到她低声下气、弓背哈腰的样子,儿子活得并不开心。

得知她去小学“闹过事”,撒泼打滚求校长,儿子难过地劝她“以后不要这样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母子俩难得逛商场,儿子对新奇的机器人爱不释手,却在听到价格后,果断地还回去,说“太贵了,我不要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她和前夫吵架,儿子没有站在她那边,而是帮着爸爸,劝她不要离婚。

儿子成绩优异,却总是一副愁眉紧锁的样子,像藏着很多心事一样。

李非凡妈妈,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缩影。

孩子是生活的中心,只要他好,一切都好。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样自我牺牲式的爱,往往养不出真正有幸福感的孩子。

孩子会把父母的委屈和不幸,全归咎到自己身上。

唯有父母懂得在为孩子付出时,也关注自己、爱惜自己,才能让孩子自由快乐地享受着爱。

特别敬佩“硅谷天才”马斯克的妈妈梅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位早年离婚,净身出户的“钢铁妈妈”,竭尽所能,倾注一切拉扯三个幼儿长大。

没有钱,她打5份工,赚到的钱,全用在孩子们的吃喝用度上。

不管境遇多艰难,她始终保持乐观、开朗。

在打工之余,她还进修了营养学课程,把原先的学历转换成当地认可的证书。

对于自己热爱的模特事业,她也一直没有放弃。63岁拍杂志、70岁重返T台,71岁出版自传,她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在她看来,自己既要为孩子们负责,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活成一束光的她,不仅照亮了自己的生命,也成就了孩子们。

马斯克无数次在公开场合中表白妈妈:

“我的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于我母亲的培养和她特立独行的品性。”

真正的爱里,有倾注一切的付出,却不该只有失去自我的牺牲。

父母自我关怀的爱,才能传递出更多的能量,感染孩子,激励孩子爱自己,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儿童最大的困难,在于成人的无知。”

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学着别人的样子养育自己的孩子。

却忘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性,依样画葫芦、自以为是的教育,很容易破坏孩子成长的可能性。

对待孩子,应该放下对比、焦虑和无谓的牺牲。

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不断学习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修建自己的生命枝叶,才能成为守望孩子未来的苍天大树。

就像美国作家艾默生说的: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收到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真正为孩子好,请给他纯净的爱,用心关注他的成长,并让他看到你爱自己的样子吧!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稳步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不偏离左右,不忧虑迟疑,做幸福自信的人生赢家。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