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埠市的王先生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监督”平台反映,某中学要求每个学生花5800元购买平板电脑进行作业布置和学习。工作人员核查后,发现王先生反映的情况属实,责令涉事学校停止收取学生平板费,清退已经收取的费用,学校及领导班子评优资格被取消,当地组织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整治活动,对全市1600所学校进行了摸排。
对此,有网友评论:“我考研都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国产平板的价格也就一两千,iPad只要不是最新款的,两三千就买得到,而该校的收费属实太过夸张。并且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可有可无,本就应是充裕家庭看自身需要选择是否为孩子购买的东西。毕竟,它的价格还没有低廉到每个家庭都有闲钱承担得起,它的重要性也不至于所有学生为之买单。
看起来,这是学校强制消费,从早年的强制喝牛奶,到现在的强制买平板,实际上是资本在插手教育资源分配。平板成本2200,平台使用费等需要1200一年,后面这个费用,背后都是一家一家的公司,不是教育部门。这些私人企业介入进来,诱导学校去制造需求,推广他们的产品,学生是否能从中受益不好说,但肯定是有人用得起、有人用不起,学校的对接人为了赚钱,也会用手里的教师资源,倾斜到使用平板的班级。
类似的事情早就出现过,浙江嘉兴多位家长曾在网络上爆料,学校要求他们购买一整套“平板教学”系统,其中包括平板电脑、辅助软件和流量包,费用一共6500元,比有些大学一年的学费都贵。学校甚至因此把学生分成“火箭班”和普通班,这样一来就算表面没有强制要求,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别人,也只好纷纷掏钱购买。
而且家长们还表示,他们无法在网络上查找到该平板的参数、价格信息,只能通过学校渠道购买,学校表面上说学生可以带家里的平板电脑去上课,但是却无法通过学校的检测,说到底还是学校变相推销自身平板的手段。当地市委成立工作小组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要求学校退还平板费用,费用总额高达7134.53万元,甚至超过很多中型企业一年的利润。
若是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允许学生自行购买品牌、型号不相同的电脑,不区别对待有平板和没有平板的同学,那倒也不会让家长们怨声连连。但这些案例中,部分学校已经把学生当成了敛财的工具,背后必然存在着不法的利益链条,让校园这片本该纯净的土地,也被金钱的气息污染腐蚀了。
五六千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讲不算小数目,从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家庭平均储蓄额仅为5.16万元,还有很多家庭一点储蓄都没有,背负着巨额债务,要求这些家庭一下子拿出总存款的十分之一,买一个非必需品,对他们来说压力并不小。老师们表面上说自愿购买,但最终所有的同学都会被自愿,因为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拖了班级和老师后腿,被老师穿小鞋,或者害怕孩子在学校里遭受歧视。
前几天,中科院黄博士的论文引起了热议,“我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才把这份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质朴的语言感动了诸多网友。黄博士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十分艰苦,但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以及好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拥有了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也不难发现,昂贵的学习工具和系统并不是学习好的前提,充其量起到辅助作用。若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被要求购买近6000元平板,那他的求学之路可能一开始就会夭折,和他一样的学子也无法接受本能拥有的教育。
基础教育的公平必须要得到保障,不能让孩子因为钱卡在受教育的路上。否则国家做出的所有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努力都会形同虚设。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监督工作,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