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被儿子当众打脸: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来自这几种家庭

作者:主创团·安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

高赞回答写道

走路很慢,低头,遇人就缩在路边;

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更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

没有勇气拒绝别人...

缺乏自信的孩子,像被束住了手脚,内心总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更残忍的是,当他长大时,这种心理也很难好转。

儿童心理学家金韵蓉老师说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等他长大了,就会被消极思维主导,成为程式化,主导他的每一天。”

这种时刻处于自我否定的孩子,也注定很难拥有一个舒展、幸福的人生。

没有哪一个孩子会天生自卑,孩子自卑的根源,往往来自成长环境中的消极体验。

以下这4种家庭,最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喜欢比较的家庭

热播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妈妈田雨岚,令很多网友大呼窒息。

在她眼里,儿子子悠就是她最大的门面,她的荣誉和豪华勋章

因此,她走到哪儿都不忘把孩子亮出来比一比

回外公家吃饭,外孙女表演唱歌,外公高兴不已。

田雨岚不甘落后,立刻让子悠开始背圆周率,声称“背个1000位都不带磕绊的”。

子悠考了第四名,她不肯承认,闹得老师鸡飞狗跳,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心里有多难堪

田雨岚的身上,有很多中国父母的影子。

他们把孩子当成挣面子的工具人,眼睛只盯着别人家的孩子,生怕自己会落了下乘

他们不敢输,不认输,所以孩子就成了比拼的最好筹码。

可是,那个活在父母比较压力中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剧中,子悠噙着泪水,控诉妈妈说:

“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的比较,看似是希望孩子向更优秀迈进。

可是,如果连孩子真实的渴望都看不到,这样的比较究竟是为了满足谁呢?

长期活在被比较中,孩子会渐渐模糊掉自己的价值。

在他们心里,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比别人都强,才可能得到爱,才可能配得上爱

否则,自己就失去了被爱的资格。

在心理学上,这种“有条件的爱”,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心理。

不会有哪个孩子,可以永久地占据第一。

也不会有哪个孩子,可以在所有赛道,都比别人技高一筹。

坦然接纳孩子的不足,去爱他本来的样子,才不会让孩子在被比较中,丢掉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情感回避的家庭

最近,演员倪虹洁在节目中表示,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活的很自卑。

年少时,她拍了一个内衣广告,广告播出时正好在吃饭,父母瞬间集体冷冻,没有任何表态。

她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父母也很少会直接跟她沟通,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当作没发生过一样。

她直言说:父母的回避,导致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自信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采取的情感回避和忽视,看似不伤及孩子的身体,却会导致孩子内心永久的创伤。

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几乎是孩子感受到价值和被爱的唯一途径。

这种童年建立的亲密情感,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就像是在给打造孩子人生的地基。

地基不稳的孩子,以后长大了,哪怕看上去很优秀,内心依然会有无法满足的空虚感。

他们心理自卑,时常否定自己,缺乏安全感,活的拧巴又不快乐。

导演姜文就曾在采访中说起,自己最大的失败是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平时不擅表达情感,对他的言行很少表态。

姜文一直想去讨好她,考进了中戏,母亲看都不看;买了大房子,母亲一次都不去住。

这种努力想要回应,却始终得不到的缺憾,令姜文挫败不已。

明明是首屈一指的导演,他却自卑地说:“我的人生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父母眼里,自己对孩子回避可能有许多理由,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认为没必要。

可在孩子眼里,父母的忽视却只有一个理由:这就是自己不够好。

这种“不好”的信念,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变成一种阴影般的存在,左右着他的未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习惯苛责的家庭

樊登在分享中说过一句话:孩子的自卑,来源于苛责。

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就会习惯性苛责,不停地批评和指责孩子。

被不断苛责的孩子,内心能量会越来越弱,信心逐渐丧失,自卑也就开始产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岌岌可危。

前不久,公众号“丁香医生”发布了一篇关于一位高中女生患上抑郁症的深度报道。

在报道中,妈妈难以理解,女儿为什么会生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当她试着和女儿聊天时,才发现自己竟然错了那么多。

女儿小时候不太合群,每次妈妈都会大声训斥:“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团结友爱,你却老爱发脾气?”

女儿当班长,为了维护秩序,拉一个男孩出队,妈妈当众责骂:“不该这么凶”

一直以来,她对女儿只会否定,要求,拒绝。

在长期的苛责和打压下,女儿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完美主义,时常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一切,都源于内心自信的匮乏。

我们总认为,对孩子苛责,是为了他们好,所谓“发现才能进步”。

可是,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打击和不满,又怎么可能会拥有向上的动力?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苛责不是让孩子进步的阶梯,而是让孩子枯萎的推手

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才能让孩子从内心长出自信,拥有面对一切挫折的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控制欲强的家庭

有次跟朋友春游,只见她一路上都在唠叨5岁的儿子。

男孩玩热了想脱衣服,她急忙给拉回去,说风太大容易感冒。

男孩伸手要抓零食,她立刻阻止,塞一盒酸奶给他,说有营养。

男孩不小心鞋带松了,自己弯腰系了半天。她看到后马上过来,一边说着“你哪会”,一边麻利替孩子系好。

自始至终,她没有问过孩子一句要不要,而男孩顺从的态度,也好像早就习以为常。

对很多父母来说,他们尽职尽心,为孩子操劳一切。

可这种无孔不入的干涉,却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

最终,孩子就会习惯性依赖父母,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也很难拥有自信。

心理咨询师李雪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

网上看到一位男孩的求助信。

他说,父母从小到大全方面控制着我的生活。即使上了大学,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被父母的道德绑架退缩回来。

他们总是逼我做事情,在无休止的吼叫和唠叨中,每次都遂了他们的愿。

最后,这位网友说:

“我的多次抑郁测试结果显示,都是轻度抑郁。

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易怒,暴躁,嫉妒,自卑,懦弱。”

父母的本意原是保护,可控制欲过强,最后就会成为孩子痛苦和自卑的源头。

孩子终究是不同于我们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独立要走的路。

父母不舍得放手,无时无刻地干涉和操纵,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失去主导自己的自信。

这样的孩子,就像被牵着走的木偶,没有内在的力量,一旦失去了支撑,就很容易支离破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俞敏洪曾说:

“一个自卑的人,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

自卑,你就会害怕,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不敢去做,永远失去属于你的机会。”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信,有满满的能量,能够把平凡的人生,活出不平凡的色彩。

孩子的性格底色,就藏在家庭中,就藏在父母的言行里。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免这些伤害,滋养出一颗自信而又饱满的灵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安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