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嫌母丑”日渐稀缺,亲情中也有世态炎凉

01

“子不嫌母丑”日渐稀缺

八十多岁的母亲在我们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时候母亲年轻能干,我们都围绕在母亲身边,我们离不开母亲。

可是上个月年老的母亲就被自己宠爱的儿子,抛弃在老家,可能母亲再也不会相信“子不嫌母丑”这句话了吧?

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在她年老的时候,既嫌母丑也嫌家贫,对母亲没有丝毫感恩之心。

以前的时候,母亲总觉得养儿防老,对她的宝贝儿子娇生惯养,自己的积蓄,房子都给了儿子。

现在到了母亲依靠儿子的时候了,因为手里没有了钱,儿子也就不待见她,刚刚在儿子家住了三天,就被儿子送回了阴暗潮湿的、一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

说什么母亲也没有想到,当年她捧在手心里的宝,会这样对待她。

02

亲情里也有世态炎凉

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手里一旦没有了钱,没有了孩子们可利用的价值,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沦落为被孩子嫌弃的母亲。

我们都看过严歌苓的一部作品《娘要嫁人》,里面蒋雯丽扮演的齐之芳是个要强的女人,年纪轻轻丈夫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她含辛茹苦把孩子们养大,一切都为了孩子们,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作为母亲只要孩子们幸福她就幸福。

好不容易孩子都长大了,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房子了,却被三个孩子推来推去,不愿意让老母在自己家里住,齐之芳不管在哪个家里,都觉着生分和别扭。

寄人篱下的感觉使得她总是小心揣摩着年轻人的心思,竭力维护着一贯的体面和尊严,老年的齐之芳特别无助,又特别要强,不愿意屈服的情形让我们感到心疼,幸亏最后还有一个一直等着她的肖虎。

其实“子不嫌母丑”是老一辈人的观点,事实上更多时候,“母不嫌儿丑”才是人生真相,亲情里也充满了世态炎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也很难找到“子不嫌母丑”的真实行动了,相反太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子嫌母丑家贫。

尤其在广大的农村,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孩子们都住进了高楼,唯有年迈的双亲还住在低矮破旧的老屋里,因为失去了劳动能力,遭子女的嫌弃。

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年迈的亲戚和邻居,独自生活在老房子里,生病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只是在挣扎着活着,而他们的孩子都住在宽敞明亮城里的楼房里,他们早已忘记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年老的父母也是贡献了毕生的积蓄。

03

人要懂得感恩,善待父母双亲

人都有个共性,就是稍稍过得好一点就忘记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最初是从什么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忘记了父母养大自己的艰难。

“母不嫌子丑”是比较常见的,很少有母亲嫌弃自己生的孩子丑的。自己生的孩子,再丑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嫌弃自己生的娃,那一定不是正常的母亲。

而“子不嫌母丑”相对来说就不容易做到,尤其那些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自己活得太卑微的父母,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孩子往往并不会领父母的情,也不会体贴父母关爱父母,相反却嫌弃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为人子女谁也不想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我们每个子女都能善待年老的父母双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