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研究生,很多人第一眼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眼神,高学历、高职位、高薪资,就连父母都饱受他人称赞。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无数的艰辛和困苦,研究生频频自杀的悲剧,无不在证明:读研的压力,远超出你的想象。
近日,一则悲痛的消息传来:据一位家长爆料,中南大学粉冶院一名研二在读生黄某,于4月22日凌晨坠楼身亡。而这在不久后,也得到了中南大学的证实。
据悉,黄某在2019年被中南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仅仅才读到研二的他,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且被录用。那么,表现非常优秀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轻生?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这点,根据坠亡研究生家长提供的信息,和坠亡研究生留下的遗书可以看出,这位研二学生黄某某,应该是因为论文的事情过于焦虑,最终想不开选择跳楼自杀。
本是塔尖的高端人才,他们却屡屡丧命于此,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近年来,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轻生的事件频频发生,仅最近短短12天的时间,就发生了3起高学历人才自杀事件:
4月8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位女博士因为考研坠楼身亡;4月20日,大连理工一名博士生因为学业问题选择喝“酒加安眠药”轻生;还有就是上述中4月21日,发生在中南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坠楼事件。
三所顶尖的985大学,三个学业优秀的孩子,不约而同选择了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背后原因引人深思!纵观以往发生的高学历人才自杀的事件,可以发现他们轻生的原因不外乎,来自导师的压榨,有的因为考试、论文、毕业、就业的压力,还有的是因为对自己和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和失望等。
总而言之,归结为一个词,“压力”导致的绝望。这也反映出家庭、学校对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忽视了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而其中家庭教育占主要原因。
高等人才自杀事件频发反思:让孩子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
扛住人生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成绩优秀”。人的一生里并不是只有成绩,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考验和磨难。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心理素质才是一切根本,否则就算你成绩再好,也难以在“人生”这条路上茁壮成长,只要遇到点挫折,就极有可能崩溃夭折。
就拿陕西师大硕士杨青来说。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老师,对他的学习格外看重,从小他只管学习,其他的事情父母都会为他处理好。杨青也不负众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一路读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成为父母的骄傲。
按说,这样的高学历、高人才,未来的前途可期。然而,真正到了社会上,杨青却处处碰壁,最终丧失信心。
毕业后,杨青先是在福建泉州一家公司当工程师,这份工作只干了一年多,因为个人原因不适应,便有了辞职回老家大展宏图的想法。2012年3月底,回到老家的杨青,面试了很多家公司都被拒绝,就连申请回原单位也被拒绝,接二连三碰壁,使他倍受打击,逐渐丧失信心,同年7月30日凌晨6点从家外出后再无音讯。
压垮孩子的,往往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多年累积的每一根稻草。有些家长盲目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身心健康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殊不知,一旦突破孩子容忍的零界点,悲剧就极可能发生。
教会孩子成才,远不止让孩子成绩优异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更好的人!不断发生的高学历人才自杀事件,无不在教育上为家长敲响警钟:
为人父母,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在育儿上的缺陷,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长,让我们的家庭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