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每年的4-6月,深圳教育的考试季与招生季准时拉开帷幕。“如何选择一所好高中”成为应届考生和家长们热切关注的议题。深圳的学校也在各显神通地展示自身优势,吸引公众报考,为了给学子与学校一个双向沟通、双向了解的平台,为了让学子们得到更全面的报考信息和志愿填报辅导,为了让学子们更直接地倾听校长声音,获取学校一手信息,南方都市报今年4月起举办“校长面对面”栏目,让校长走进直播间,与广大学子面对面。
在4月21日第一期的“面对面”中,我们聚焦了深圳高中“新势力”,介绍并关注了即将招生的深圳新高中。而在4月23日的第二期“校长面对面”中,我们聚焦“新中考”,关注610分时代下新中考的应对方式。两期节目,均邀请深圳各大知名高中的校长莅临南都直播间,为家长学子答疑解惑。直播间实时观看人次均突破50万,现场金句迭出,人气火爆。
面对新中考新高考改革,家长和学子应该如何理解领会?新中考指挥棒下,学校在育人方式的变革,个性化教学、多元化育人评价,分层教学上有哪些新的举措?一起来回顾4月23日晚各位校长的真知灼见。
【直播间嘉宾】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崔学鸿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创新“杰出校长”、广东省名校长、深圳市“十佳校长”、地方级领军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国际赏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委会理事长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 宾华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深大附中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深大附属实验中学执行校长刘书安
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中学生生涯教育课题主持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孙永河
辽宁省特级教师,入选辽宁省首批“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辽宁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辽宁省首届华育“十佳”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名师”栏目,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作品近百篇,出版个人专著四部。
问:新中考大幕拉开,作为深圳本土的知名品牌高中,如何展示特色、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学子报考?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
发挥六年制“完中”优势
初高中教师密切互动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是市直属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是一所有32年办学历史的六年制完中,可以保持中学教育连贯性,便于初高中相互联系,开展教育研究,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特点。
二实的主要实力体现在较强的“加工率”,连续16年获得深圳市高考卓越奖。许多学生入学时候的成绩并不高,但后来高考,以及众多学科竞赛上成绩优秀,一批学生考上国内外名校此外还有“网红教师”——物理老师黄正玉,把自己做的实验做成抖音,两天点击量超过五百万,他的学生学业成绩非常优秀。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
初高中协同发展,连续多年获得深圳市高考卓越奖
深圳第三高级中学连续多年获得深圳市高考卓越奖。学校创办历史达25年,目前高中部有60个教学班,初中部30个教学班。为了助力学生未来发展,该校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现在有专任教师319名,正高级教师5名,特级教师7名,获得各级各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称号65人,高级教师126人。经过25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力量强大、爱岗敬业的师资团队。25年来,学校形成了包括区位优势、初高中协同发展、国内教育与出国留学教育融通发展、校园硬件设施一流、高考成绩优异等办学优势。
深大附中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深大附属实验中学执行校长刘书安:
依托深大资源,促进密切的“高校—高中”互动
深大附中诞生于1996年,曾经历过企业学校转制,由南油中学转为深大附中。曾连续18年获得了高考最高奖,高考卓越奖。
深大附中依托深大,进行密切的“高校—高中互动,”学生每周都会组织以班为单位,或者是以兴趣为组合,组织学生进入深大,进入高等的实验室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另外,学校开设拿云大讲堂,请深大教授作双师讲堂,请他们讲科技前沿、环保、文学等各方面的前沿信息。
另外,学生推出丰富的校本课程,学校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舞台,比如,科创课程、高端艺术课程、国际课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还有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打造智慧校园,以食堂为例,20分钟内可以解决两千人的就餐,还可以实现网上订餐,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提升效率。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孙永河
大学院士、教授、专家成为中学生的成长导师
南科大附中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由南方科技大学管理的公办寄宿制普通高中,是深圳市教育局和南方科技大学双重直属的独立法人单位。
学校致力于办成一所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要特色,兼具人文精神的国际化、信息化创新型高中。南科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开放,这是南科大附中的办学优势,尤其附中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大学的实验中。南科大附中建立了书院制培养制度,大学院士、教授、专家成为附中学生的成长导师,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另外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由南科大17位院士和150余位讲习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教授组成的“南科大附中学术委员会”。
问:新中考大幕拉开,今年深圳中考满分提升到610分,这会使得学校的教育方针育人模式发生哪些改变?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
不“唯分数”不是不要分数,我们要的是“绿色分数”
中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完成下面四个转变:
第一,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改变死记硬背,提升能力和素养。
第二,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老师为中心的“教堂”要变成以学为中心的“学堂”。
第三,由课程“割裂”,向课程整合转变。死记硬背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四,由“坐而论道”,向学科实践转变。每个学科要有实践,教材和教育教学要体现真实、综合、实践。
围绕这四个转变,我们的应对策略有三:第一,课程重构;第二,学科重组;第三,学堂重建。这就回到了我们以前一直强调的分数问题:要分数,要什么样的分数?要绿色的分数,就像我们的GDP应该是绿色的,而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的分数更应该是绿色的,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初高中的孩子正处于“更年期”,少年到青年的转变当然属于“更年期”,只是我们给它一个美丽的名字“青春期”而已。孩子的青春期和成人的更年一样,巨大的生理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变化,身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加上学习的压力,孩子们真是不堪重负呀!我们要可怜他们,好好呵护他们!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
面向新中考推出针对性的学校备考战略和课程体系规划
深圳第三高级中学针对新中考变化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例如在语文学科方面,加强初中的古典诗文背诵和阅读理解,就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古诗文默写和鉴赏,是中考中相当确定的考试内容,如果考生能够把古诗文经典融会贯通,至少能在中考中增加5到10分以上。三高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校层面推出了“三高朗读者”活动、古诗文大奖赛等。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把初中的70多篇经典古诗文全部掌握,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三高开展这些活动时还要求家长来一起参加,家校合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对于体育学科,三高体育科组从初一开始就做全面系统规划,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进行三年整体规划。在今年的体育中考中,三高的体育备考策略就已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系统规划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应对中考的一个核心战略。三高规划了行政班系列和课后延时服务系列两个横向课程体系,在课后延时服务系列特别推出了学校的优才课程体系,如开设了国学、历史、数学、英语、科技、艺术优才课程等。
深大附中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深大附属实验中学执行校长刘书安:
610分提升中考区分度,强调全面综合能力培养
深圳新中考改革,从顶层设计来讲,跟新高考的配套改革设施是匹配的。原来中考460分,分数区间区分度不高,学生的分数比较密集,拉不开差距。现在新中考以后变成610分,从高中招生角度来讲,学生的分数差距由于总分数增加了,区分度就会拉大。
深圳中考整个的态势是强调基础,强调全面,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现在的考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刷一下题就可以得高分,现在可能更注重题目的情境,要突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深大附中初中高中推行“双导师”项目制学习,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生活实际过程当中,遇到哪些客观实际存在的问题,把问题作为一个小课题,利用跨学科知识,通过“双导师”项目制学习综合解决。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孙永河:
新中考与新高考是互相呼应的衔接关系
新中考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重视并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避免严重偏科,要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中考将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再次,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中考试题将更加强调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发展趋势,南科大附中积极探索跨学段、交叉学科、整合文理的项目制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保障。学校在高中阶段即向学生展示大学学术研究的方向、内容和环境,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学生有机会到南科大深度参与交流,共享南科大实验室资源,在南科大院士及著名教授和南科大附中优秀教师指导下开展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探究活动。学校强调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探索”、“创造”为中心,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体验式学习的场所。
问:在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学校的育人模式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改变?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作为深圳的品牌学校,如何体现示范性、先锋性和育人特色?如何结合深圳特色,打造学校特色?请用一句或一段话简短概括。
崔学鸿:
我们学校的发展规划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五育互育,赋能未来。具体包括三个“五”:实施五育互育,办好五大书院,实施五大工程。让学校水平再上新台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宾华:
在完全中学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学校将继续打造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协同发展、高中普通教育与出国留学教育融通发展的办学特色,办好初中教育,做强高中普通教育,做精出国留学教育,把深圳三高建设成为成就学生人生梦想的学习家园和跃升世界名校的龙门通道。
刘书安:
学校就是搭建“特长舞台”的一个场所——比如,体育运动、艺术特长,不仅仅是学业分数和成绩,还有个性化发展。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发展,要实现高进优出,优进尖出。
孙永河:
学校将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持续深化“高中—高校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深圳教育“学有优教”的先行示范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4月27日,校长面对面将迎来第三期,我们将关注深圳南山区的学校,又有哪些顶级嘉宾莅临南都直播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朱倩 柴华
本期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出镜:南都记者 何思敏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