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谈教育,李玫瑾的一句话,点破孩子脆弱的真相!

第一次对“钝感力”这个词有深刻印象,是在看“圆桌派”时,李玫瑾教授认为:

被贬损的时候知道是玩笑话,这是一种成熟”。

这些年很多极端的情况发生,孩子被妈妈甩了一巴掌跳楼了,和妈妈争吵跳下天桥……类似这些事情发生,先撇去父母的做法对错,很多的时候就是孩子过于敏感,缺乏“钝感力”。

细细看一下,其实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跳绳练习时,总跳不过去,就闷闷不乐。;

舞蹈课上,动作没做到位,哭得稀里哗啦;

被老师批评,直接就不想上学了……

而我们就需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去建立这种钝感力。

所谓“钝感力”,也就迟钝的力量。

这个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

他在同名书籍《钝感力》中说:

比起敏锐聪慧这种才能,不为繁琐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他还在书中,提了五个超实用的方法论:教我们如何利用迟钝的力量,让自己快乐。

当然我们自己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来建立这种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迅速忘记不快乐的事。

当你遇到让你不快乐的事儿时,

应该马上抛到脑后,而不是重复回想,折磨自己!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要不断挑战。

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事难免会遇到挫折,但不要把精力放在对“失败”的过度敏感上;

而是应该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达成目标上。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当有人质疑、嘲讽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

而是应该摆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恩之心。

面对别人对你的嫉妒,可以将其视为对方对你的过度关注。

谢谢她的关心,而不必因此感到生气和自责。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所谓,毁掉一个人最残忍的办法就是“捧杀”。

不要因为别人的几句夸赞,就变得膨胀、不能自已。

毕竟,别人的语言决定不了你。

真正决定你是谁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一颗自信乐观的心态,不因批评而流泪,不因挫折而忧郁,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感到开心。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