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表弟王学锋
作者 |周中堂
表弟王学锋是我邻村姑奶的孙子,由于是亲戚关系,所以从记事时起我们就在一起玩耍,同时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要么同班要么不同班但同校,可以说在儿时及学生时代我们两个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
表弟脑子聪明,但学习并不用功,属于儿时顽劣,少年时放荡不羁、吊儿郎当的那种。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时又不屑于抄袭,但每次的考试成绩却又不是很差。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聪明不干、等于笨蛋”吧。
表弟虽然学习不怎么好,但他的钢笔字在班里可以说写的是岀类拔萃,并且作文写的也是棒棒的。
小学升初中考试,老师与同学们都没看好他,但那一年他的考试成绩却在我们学校名列前茅,更岀人意料的是他的语文成绩居然考了个全乡第一,特别是他的考试作文更是让阅卷老师赞赏有加,评了满分。
初中一年级刚开学不久,教我们初一一班语文的王柳印老师就专门把表弟的文章找来,在一节语文课上给我们朗读,边读边啧啧称赞,一边夸文章写得妙,一边称赞字写得好。
当时表弟在初一二班,并不知道我们语文老师的夸奖。下课后我专程找到他把我们王老师的赞美之辞告诉他,他只是谦虚的笑笑,很有风度的样子。
那几年学校正流行树楷模,每个同学都要从公认的伟大人物或者自认的伟大人物中选一位作为自己的楷模,从而达到向楷模学习、完善自我的目的,学校也会偶尔组织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更加透彻地认识到楷模对我们的激励作用。
那是初一的第二学期吧,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我与我的楷模》演讲比赛。表弟是参赛者之一。当时其他参赛同学大多是以伟大的名人作为自己的楷模,比如雷锋、毛泽东、周恩来等,而表弟所选的楷模则岀乎了大家的预料,当时电视台正在播放《海灯法师》,表弟受了电视剧的影响,正对海灯法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把海灯法师当成了自己的楷模。
记得当时演讲比赛现场,表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时而表情严肃时而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说到兴奋处干脆站在了凳子上。他那忘我的演讲不时赢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很自然的他的演讲获得了各个评委的一致认可,收获了演讲一等奖。
本以为表弟从此以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谁知仍是顽劣的秉性难改,不是逃课就是在课堂上睡觉,或者搞恶作剧,犯错误被老师抓到时,他就用那三寸不烂之舌与老师争辩,有时连老师也辨不过他,后来干脆不管他了。
初中三年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中招考试成绩岀来了,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当然是与教学质量较好的一高二高无缘。那一年表弟与我,还有初中三年形影不离臭味相投的伟国、国全四个人一起被当时所有学生看不上的社旗三高录取。
由于初中时学锋、国全、伟国我们四个就形影不离,所以到了高中自然而然的也就吃住在一起。那时学校的伙食比较单一,每天都是面条、稀饭、馒头加菜汤或炒菜,面条、稀饭、馒头是用饭票买的,饭票是学生们从家带的麦子换的。而菜汤或炒菜则必须用现金购买,菜汤一毛钱一份,炒菜二毛钱一份。当时条件差点的家庭每周会给学生二元的吃菜钱外加零花用,中等的家庭会给五元,条件更好点的则会给十元。
当时我四表伯与四表娘(学锋的父母)都有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国全的父亲也是公职人员,所以他们每周都会从父母那里领到五元或十元的吃菜钱与零花钱,伟国的父母在家务农家庭条件一般,每周的零花钱大多是二元左右。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没什么经济头脑,单指望那几亩薄田的收入总是捉襟见肘,所以打小我就没有向父母要钱的习惯,当然父母也从来没有主动给钱的习惯,这样一来我经常是囊中羞涩身无分文,那段时间的吃菜钱大多是表弟与国全岀大份、伟国岀小份,我是有时出点,但大多时候是白吃。即便这样,在我们四个人搭伙吃饭的近一年里,学锋与国全从没计较过。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心中依然充满了温暖、亏欠与感激之情。
由于当时我们社旗县三高中升学率几乎为零,所以学生是越上越少,有关系的转到了一高或二高,没关系的也感觉前途渺茫纷纷退学,高一下半年国全与伟国退学,退学后国全去泌阳县学医,伟国去南方打工。高二下学期学锋也选择了退学。
当时海明表叔(学锋的亲叔叔)在部队当兵后通过努力考上了军校,接下来在部队一步步提升,在我们上高二时应该已升至正营或副团了。学锋可能是受了海明表叔的激励与影响,退学不久也选择了参军。那时由于通讯不发达,联系只能靠书信,表弟当兵走后一开始还经常书信往来,后来由于双方的地址都发生过几次变更,联系也就中断了。
大概过了三四年吧,一天下午大爷(学锋的舅爷)对我说学锋回来探家了。当时我正在干农活,听到这个消息,我放下手中的活回家骑上自行车就直奔邻村学锋家。
我们两村相距只有一公里多,所以很快就到了。这时的表弟已经是西安某军校的学生了,只见他身穿军装,腰杆笔挺,上唇浓密的小胡子也剃掉了(以前上高中时表弟就开始留胡子了,同学们背后都叫他“小胡子”)。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了很多,最主要的是他身上以前的“痞”气全消失了,整个人规规矩矩的。我这才意识到,人是会变的;环境是会改变人的。
我们这对从小形影不离的发小,一见面自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一直聊到深夜,后来考虑到表弟旅途劳累才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家。
表弟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新疆部队服役,后来转业到了河北某县的公安系统,在当地娶妻生子。
虽然表弟把家安在了河北,但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是故园情深,心系家乡年迈的父母,所以每年春节他都会不远千里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由于河北疫情重,他又身在公安系统要值班才没回来过年)。
每次表弟回来,我们都会邀请当年的同学、儿时的伙伴在一起聚聚,每每忆起当年的情景,大家心中仍是满满的激动与温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那么关键的几步,表弟走上当兵的路,从此成就了他的人生。
作者简介
周中堂,社旗县苗店镇人。现供职于某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