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小时候,在大家眼中,杜威是一个沉默寡言且不太聪明的孩子。
一年夏天,学校刚扩建完毕,很多地方需要清理。杜威的班级蚊子特别多,尤其傍晚,学生被叮咬得根本无心上课。一天放学时,老师吩咐学生自带工具,准备进行“灭蚊”行动。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工具,大部分是捕蚊网、灭蚊拍,还有灭蚊药水等等。
当杜威拿着一把镰刀走进教室時,同学们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老师也不解地问:“你带镰刀干什么?”杜威回答:“灭蚊子呀!”同学们忍不住大笑起来,用镰刀灭蚊子?真是天大的笑话!杜威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置可否。
接下来,同学们在教室里忙了起来,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蚊子还是不断冒出来,怎样都消灭不完。而杜威呢,他独自走出教室,来到后面的一片杂草丛旁,挥舞镰刀割起草来。同学们发现,随着杂草的清除,加上大家的努力,蚊子似乎消失了。
同学们这才佩服起杜威来,杜威则红着脸说:“昨天我发现,教室后面的杂草丛才是蚊子的来源和藏身之处,只有把杂草清理掉,蚊子才会彻底消失。”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而有效地解决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源并不是通过创客教育,基于学生的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是通过人工智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也不是通过STEAM教育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源是给出正确的学校成绩概念,即发现、遴选和鉴别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方法,从近处讲就是把学优生培养出来,代表学校去考全区(县)文科成绩第一,理科成绩第一或文理科综合成绩第一;从远处讲就是通过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方法,把学优生培养出来,在行业里面靠前,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为老师、为学校争光。对于“教学质量”,老百姓就认这个理,他不看别的。
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如果不给出正确的学校成绩概念,即发现、遴选和鉴别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方法,学科老师和科技老师争“教学时间”和抓“教学质量”的矛盾就会僵持下去,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科老师就会始终认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才是在抓教学质量,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可有可无,并不重要,所以在生源和授课时间上得不到保障。
用“学习效率(思维转速)等于学校成绩(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以学习时间(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用去的时间)”,即“定时不定量,定量不定时”完成作业或考试的方法把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区分出来,把学优生——“偏才”、“怪才”培养出来,从近处讲代表学校去考全区(县)文科成绩第一,理科成绩第一或文理科综合成绩第一;从远处讲通过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方法,把学优生培养成未来在行业里面靠前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学校靠它树立“教学质量”品牌,校长、教师靠它吃饭,舍此别无他途。
科技教师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要用“学习效率等于学校成绩除以学习时间”,即用“定时不定量,定量不定时”的方法去完成作业或考试?具体怎么实施?实施之后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好处?以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教学,并通过学生把这些教学内容融入到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习中去,提高学校成绩,让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科老师意识到科技教师同学科老师一样,同校是在抓“教学质量”,也要以学优生——“偏才”、“怪才”为基础进行教学,才能出教学成果。把“偏才”、“怪才”培养成栋梁之材,栽成大木“拄”长天不仅是学科老师的责任和权利,也是科技老师的责任和权利!学科老师与科技老师争“教学时间”和抓“教学质量”的矛盾,科技教育、创新教育不能落地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阻碍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发展的苗头才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这样,学科老师和科技老师争“教学时间”和抓“教学质量”的矛盾才会迎刃而解,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生源、课时问题才能得到保障,人工智能、创客教育、STEAM教育、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等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才不受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科老师的干扰,在学校才正常开展得下去,科技老师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