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为难的称呼
以自身为例说一下吧,记得研二的那个元旦节,导师定了个饭店,然后请课题组里的同学聚一下吃个饭。
由于是学生,我们几个就去得比较早,然后导师带着她的丈夫和同事夫妇一起来的。之后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大家都先向导师打招呼“某老师好”,但转向导师丈夫的时候,大家就都愣了一下——该如何称呼呢?最后还是导师先说:“大家喊某某老师就好”。还好导师的丈夫也是在校老师,所以称呼老师还比较合理。
当转向导师同事夫妇的时候,同课题组的男老师比较年轻,我们平时也喊“某老师”,但他的老婆并不是学校老师,年龄也不大。于是就有些尴尬——喊什么呢?
按理来说,我们应该喊师母。但师兄认为对方很年轻,于是就想喊“嫂子”,这明显也不合适,还好几位老师都不在意。
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尴尬——遇到女老师的丈夫不知道喊什么?遇到年轻老师的配偶也不太好称呼对方。
想必很多学生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有学者发表论文对其进行探讨
对于“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一位华侨大学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这种对女老师的丈夫不太好称呼的现象被称为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
她从语义结构角度出发,对已经有的几种补位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一方面,与师母对应的称呼——师父、师爹和师爸。师父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有时候“师父”和“师傅”基本上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如果以这个词把这个词划分给“女老师的丈夫”这一群体,显然也缺乏现实基础。
相比较之下,“师爹”曾被用作称呼为女性老师的爱人,并且“师傅”一词指女性,“师爹”则是对她丈夫的称呼。虽然有被应用的例子,但很少。
师爸,是一个新造词,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个词不够庄重、严肃,与高校教师“学为人师”的职业特点不符合,所以该作者认为可接受度较低。
另一方面,师丈、师夫和师公。师丈,这一称呼词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出现并且被用来称呼女教师的爱人。
但是,我觉得在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凸显的是师徒关系之外的附加关系,而所说的师徒关系一般都是学艺,而不是学习知识。此外,也有点称呼僧人的意思。
师夫,这个词也属于新造词,但是太容易与“师父”“师傅”混淆。
师公,在笔者看来,这个词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古代,特别是在武侠小说以及武侠电视剧出现较多。
结论出乎意料
作者对可能的补位形式进行探讨,基于三个原则:1.符合称呼观念平等化原则,注重人际关系和谐;2.符合大众审美观念,遵循礼貌原则;3.符合经济性原则,避免语音、语义歧义。
而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您好”和“老师”。这个结论,只能让人总一句话来表达——感觉什么都做了,走感觉什么都没做。
“您好”是零称谓语,把这一词作为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称呼不仅能够避免尴尬,也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所以作者认为用“您好”也可以体现出对女老师丈夫的尊重,避免尴尬的局面。
“老师”是一个泛称谓词,因为老师一词已经发生了泛化,虽然无法确认女老师的爱人的职业是否为教师,但敬称其为“老师”也是符合礼貌的。
最后,想必研究生们对这一局面深有体会,当下高校里女老师的数量也不少,所以这种局面也会时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但是该怎么称呼女导师的爱人的确是一个令人尴尬但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们平时怎么称呼女老师的爱人呢?如果对方也是老师,直接称呼“某老师”最好不过,但是如果对方不是呢?你会称呼“您好”或者“老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