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接近尾声,新一轮备考开启,考研人的备考焦虑症也开端来袭.....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身边朋友都在发奋,可自己的复习却毫无进展……于是一股焦虑恐慌的情绪,便在此界考研人中间不断蔓延....
但此时一条这样的消息再次叫嚣:“主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二本及以下的学生考研。”不断挑战着考研人底线。
言论来自哪里?
这句话最早出自一名科学网用户在2018年6月份发布的一个帖子。
帖子全文见下图
看完咱们发现,在博主看来,一本生、二本生、大专生之所以会进入不同高校,其本质是智力上有差别,而研究生教育资源有限,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培育高智商的一本学生。还说“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难以从烂苹果中选出不烂的苹果”。
这个帖子其时就被怼得不轻,可见咱们并不认可这样的提议。
按理说两年前的帖子,现在点击量应该并不多,那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传播了呢?这大概和今年的特殊情况有关。文章一开始已经提到了考研学子的各种困难,但是还有一个没有提到,就是——改革!
在考研一直这么难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在大力进行考研改革。只有我们之前提到的是:
中国传媒大学对考研进行了全面改革,包括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
深圳大学调整、复试调整、招生专业调整为初试自考科目;
安徽省、江苏省《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省份加入改革阵营,涉及的考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变化的方向基本上都是为了严格控制生源质量,提高录取难度,这与上面帖子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所以双非院校不占优势的考生担心可能面临的“轻视”。
这里必须明确,高校考研改革的意图是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手法不是限制报考条件,而是对所有报考人员的归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此篇帖子提出直接限制二本及以下学生报考,与前者有本质区别。
双非生是否降低研究生质量?
双非生降低研究生质量?
不是。事实上,根据中国教育网6月发布的《 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考生大部分是双非考生,约占83%,只要不到20%的考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即可。
数据来源: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双非,并不是都来自名校!
比如,前一段时间火起来的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在项目中受到的关注比其他三个华科毕业的本科生都要多。为什么?因为起点不高,复读高考一年才考上了普通三本大学。毕业后考入武汉邮电学院研究生学习,最终于2016年以博士生身份进入华科。
但他在“天才少年”项目中拿到了最高的年薪201万元,华为并不是他唯一的offer,腾讯、 IBM、阿里巴巴抛来橄榄枝,开出的最高年薪超过360万。这样的人才不优秀吗?
考研人要持什么情绪?
这个帖子过了两年又被关注了,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和考研“歧视”有关。不能否认考研有“歧视”,比如考研复试会看本科院校;调剂看本科院校;优质生源调剂计划等。
但在整体考研环境下,这些只是个别高校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体,也不能解释“歧视”趋势的扩大。这些个别院校的个别“骚操作”,学生在报考时可以通过仔细筛选来避免。
大多数招生院校和招生导师的正常操作如下:
尽量淘汰“专业户”——那些只复习专业课,忽略基础知识的;
导师在批改专业课的试卷时不显示本科院校,批卷没有区别;
如果985/211学生的面试表现不好,就不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不是所有录取的学生都是985/211,普通院校符合标准就录取;
……
可见老师在整个招生中是公平的。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招够优秀的学生。不管你是双非还是985/211的学生,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努力在初试中取得高分,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强化自己现有的优势,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成为导师想要的那种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关注本科标签。
双非生不一定不如985/211学生,仅仅以高考成绩直接限制考研资格是不公平的。
对于以上这种不当言论,我们不用担心这个,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并激励自己不断提升!研究生备考阶段有焦虑是正常的。但还是要注意疏导疏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