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教育集团总校长刘为基:品牌学校办新校,追求和而不同

深圳中考的序幕即将打响。今年的中考招生,新老高中群雄逐鹿,一大批新高中成为深圳教育版图上的新生力量,微妙地改变着深圳高中招生格局。

2021年秋季启动招生的新高中,均是倍受外界瞩目的“黑马”(如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等),大多拥有“高校”(名校)+“附中”的联合办学背景,“名校光环”加持的它们,能多大程度上调配名校资源和加强校际联动,会给深圳教育带来哪些崭新元素?新兴高中和传统高中如何各自发挥优势特长,更多元化地构建深圳教育生态,树立深圳教育特色?

新高中、新学位为深圳学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位数量的增值,更是对教育的新实践与新探索,对未来育人模式的拓展与延伸。日前,南都记者专访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深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刘为基,从各个层面分析了新高中不断涌现后的深圳教育新格局。

南都: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旗下的深大附中已经成为知名的老牌名校,近年来在高考成绩、校本课程、艺术培养、智能教学、多元化育人体系等方面均有创新,而即将于今年9月开学的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也是受到外界关注的新学校,两所学校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新老学校之间如何各自发扬自身优势,提升竞争力?

刘为基:我们看到,一些老牌名校开办新高中,会派出原有学校的精锐教学和管理团队,但这部分团队,有可能会比较依仗过去的成功经验,产生路径依赖。有些还可能会做“简单复制”。深大实验是深大附中负责筹建的一所新高中,但也是一所独立法人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新学校在老校的帮扶下,吸收老校成功办学经验的同时,避免路径依赖于简单复制。因为新学校的“新”,不仅仅是校舍新,教师队伍新,主要是生源素质、学校文化、办学特色与老校不同,要充分挖掘自身内涵,从新的方面寻找突破口,办出特色。

南都:公众习惯将深大附中、深大实验称作“深大系”高中,你如何看待这种称谓?深圳大学作为一所本土高校,在开办本土附属高中上,会有哪些优势?

刘为基:最大的优势还是来源于它的“本土性”。每周都有深大的院士、知名教授走进附中,开设讲座、指导教育科研与学科建设;每天有博士与年轻教师到附中开设选修课,指导社团建设,参与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附中每周也会组织学生走进深圳大学各个学院、实验室,提前对大学专业进行认知,做好职业规划,这都是外地大学在深圳的附中无法提供的。深圳大学是深圳学科门类最齐全,教育资源最丰厚的高校,有24个教学学院,100多个本科专业,院士47人(全职院士27人),是全市唯一设立师范教育的综合性大学,普通高中开设的所有科目,深圳大学都有对应本科专业与师资,这是深圳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也能为办好优质高中提供强大支持。

南都:大学开办附属中学,这类“高校系”中学的创新点、突破点在哪里?还有很多中学组建成了办学集团,这类形式的办学有何特色,同时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刘为基:首先要利用高校的优势和特点,加强附属中学的内涵建设。另外就是,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学校之间的求同存异,不要把各个学校办成“超级中学分校”,不要办成一个学校的若干个校区。总校和分校之间,是有某种内涵传承的关系在里面的,需要在精神上延续总校,但同时又要注意结合自身特色求变和求新。

此外,集团化的办学,还有企业办学、社会办学、跨行政区办学等方面的各种考验,这种种的挑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南都:一所新学校如何更合理地配置师资?

刘为基:高中教师的选聘,千万不能“唯学历论”,虽然深大实验招聘的全部为清北等一流高校的硕博研究生,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是否献身教育的情怀以及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需要关注的是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和成长力。另外,同一个集团内,新高中和老牌高中之间,师资力量的承接需要有互补关系,老高中的教师可以用“支教”的方式加盟新高中,再者,通过内部的协调、派遣,以及外部招聘,实现师资来源的多样化、师资结构的丰富化。

南都:深圳大学旗下的附属高中,如何体现教育教学的“深圳特色”?

刘为基:曾经有一种观念认为,升学率和个性化发展是对立的关系,其实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育人方式的多元化,校本课程的丰富性,学生社团的活跃程度,师生的精神面貌,都体现着深圳教育优势。在深圳大学附属旗下高中,我们的办学文化都是拥有传承关系的,我们有选课走班制,可以实现跨校上课,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大学资源强化我们的高中教学,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深圳是先行示范区,在高中的育人目标上我们也要体现出先行示范性,比如科技创新、高端艺术教育,这些培养方向都是与深圳的产业结构、观念文化,以及先锋特质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开放、包容、多元的,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

南都:如何看待新老高中的竞争关系?深圳高中的招生格局可能会发生哪些改变?

刘为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更想说的是,新老学校之间,应当“和而不同”,应当求同存异,这种开放性的竞争与互相促进,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也是吻合的。深圳的高中教育能否办好,能否助力于深圳未来的发展,能否建构深圳教育的优良生态,是需要不同的元素互动与交融的。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