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退学?北大不好吗?”
“北大很好,只是不合适我。”
“你后悔从北大退学吗?“
“从不后悔。”
2008,有一位天才少年以高考660分、青海前5的成绩,考入北大;3年后,他却决定退学,因为北大的课不适合他,他更看好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技术学院,他执意要去那里读书……
图源 | pixabay
如今,10年过去了,这位少年后悔了吗?过得怎么样?真相令人深思,一起来看——
天才少年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
十年的固执和坚持,如今他怎么样了?
这个少年名叫周浩,他从小成绩优异,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除了成绩好,他还有一个“癖好”,拆家里的各种电器、机械装备,研究透彻后,再重新组装好。
从小对机械兴趣浓厚的他,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专业为梦想。
2008年,周浩高考考了660分,位列青海省前5名。
这个分数怕是绝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拿不到的高分,他的父母和老师们都说:“这么好的成绩,一定要上北大,那可是中国最好的学府啊。”
没办法,拗不过父母的“旨意”,他无奈填报了北大的生命科学专业。
2008年秋季开学,他还是充满期待地来到了北京大学。但事实证明,学术氛围浓厚、动手机会少的北大生命科学专业,确实不适合他。
这个专业的学习,要经常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动手操作性太弱了,这对于天生喜欢动手折腾的周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而且,这个专业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硕、读博,这就意味着要天天淹没在文献理论里……
周浩逐渐感到失望,丧失积极性,学业敷衍了事,成绩一落千丈。
图源 | 学术志
但他知道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些办法。于是他去旁听了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也基本是纯理论,让他感兴趣的实操课,也只有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
他又尝试转到北大工科学院,但是因为学分不够,条件很苛刻,没有达到转院的要求。
他迷茫、焦虑,觉得自己人生无望。于是在大二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瞒着父母,去深圳打工。
这一年,他做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但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感受到了社会无情的碾压。
经受社会的“毒打”后,他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他决定还是回到学校读书,只不过这一次回校,是打算转学校,从自己喜欢的专业入手。
他先是了解了德国数控技术的网站,详细对比了中德在这方面的差距,再对中国的机械市场进行评估判断,周浩觉得,学机械技术,是很有前景的。
他还发现,中国的技术工人学历基本不高,最缺的就是知识技能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于是,他又做了大量功课,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搜索整合,周浩得出结论——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全国领先。
图源 |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官网
于是,在2011年底,他终于说服父母,从北大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这所普通的技术学校钻研自己喜欢的数控技术。
一时间,“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消息轰动全网,所有人都骂他:
“神经病吧,顶尖学府不上,去读技校?”
“将来他一定会后悔!”
“等着瞧吧~”
面对全网的质疑和谩骂,他却仍然坚定不移地踏入了技校的大门。
图源 | 中国青年报 周浩在比赛中
选择读技校数控专业的周浩,兴奋地看着眼前十多台从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床,他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热情,自律疯狂的学习生活又回来了:
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待在实验室研究机床;
他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
甚至他的社交平台上都是作业:纯手绘图纸、用巧克力包装盒制作的倒车镜。
勤奋好学的周浩,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赏识,允许他直接进入技师班,全天24小时对他开放,给他配备最好的老师和最先进的数控设备。
图源 | 学术志
就这样,周浩每天在技校努力钻研理论,各种拆装机床。岁月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且以优秀的成绩留校任教。
当时,还有很多的企业都向周浩抛出橄榄枝,开高薪点名要他。不过,他都一一拒绝,他选择留任学校,成为一名技校教师,一是为学校培养更多技术性人才,二是趁机再多给自己充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
2014 年,周浩从81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冠军。
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青年教师周浩代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参赛,斩获机械类一等奖!
因为爱岗敬业,他还曾被《北京青年报》专门报道过。
如今的周浩,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技校教师,还被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北京,成功拿到了万千人羡慕的北京户口!
平心而论,周浩活成了大多数孩子羡慕的模样:拥有北京户口,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走上人生巅峰可能谈不上,但的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儿时的理想。
这是何等幸运之事。
谈起当时的决定,他说,“北大很好,只是不合适我。”他毫不后悔当时的决定。
图源 | 知乎截图
他的反转和逆袭,令无数人刮目相看,当初骂他的那些人,早就改口叫好,连连称赞。
看完周浩的故事,播播老师不仅感叹:
原来,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终究可以抵挡一路走来的风雨和泥泞;
原来,每个孩子都不能活在别人的标准和期待里,而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羡慕吧。
那些不被看好的选择,
后来都怎么样了?
周浩的故事,让播播老师想起了他的一位师兄,他以“北大屠夫”的称号闻名,从北大毕业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甚至一些网友认为“有辱母校”的决定,那就是去菜市场卖猪肉。
这位北大屠夫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叫陆步轩。
1985年,他从陕西省长安县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尽管有北大才子身份的加持,但也只能分配到一家柴油厂工作。
稳定的工作,不但蚀掉了他的激情,还无法维持家里的生活。
陆步轩认为,不能这么耗下去了。在90年代的改革浪潮中,他也跟不少人一样选择了下海。
然而,对他而言当时能做的工作并不多,但他从不挑肥拣瘦、自视清高。他先做装饰行业,后来干脆回家乡做起了猪肉生意,因为他自己戴眼镜,所以肉店名字就叫“眼镜肉店”。
图源 | 新京报
然而,堂堂一北大毕业的才子,最后居然去卖猪肉,亲人、朋友、街坊邻居,甚至各大媒体和一些网友会放过这个”笑话“吗?
肯定不会!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嘲笑和谩骂,把陆步轩压得喘不过气来。
的确,90年代的中国,名校本科生是何等的稀罕,稳定的国企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摆摊儿卖猪肉,能有啥出息?
刚开始,陆步轩也迷茫,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但后来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做出选择,就要坚持到底,既然大家都不看好,那就搞出点名堂来,让大家瞧瞧!
后来就真的搞出名堂来了。
在播播老师看来,虽然陆步轩做了这个最最平庸的职业选择,却难掩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思维,他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智者。
2005 年,陆步轩的猪肉生意已经非常红红火火了。他边卖猪肉,边拿起笔杆子,出版了20万字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这引起了他北大校友陈生的关注。
陈生本就做猪肉生意,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共同到广州创业。他们不但卖猪肉,还开办起“屠夫学校”,陆步轩也重新走上讲台,带着自己写的《猪肉营销学》成为学校的教师。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挣了钱也不忘回馈母校,他已经累计给母校北大捐款9个亿。
2013 年,他受母校北大邀请回去做经验分享,在演讲中,他几度哽咽,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图源 | cctv
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却笑着说,“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也可以出卖猪肉的,都一样。”
2016年,他又和陈生合伙经营“壹号土猪”公司,这一年,陆步轩50岁,知天命的年纪,他选择不认命。
如今,公司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多地建立养殖基地,产值更是高达18个亿。
图源 | 梨视频
他骄傲地说,“我不以卖猪肉为耻,反以为荣。”被嘲笑了几十年,陆步轩的翻盘之仗,打得相当精彩漂亮!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他还说:“如果不读北大,我可能猪肉也卖得不错,开两三家店面,衣食无忧度过一生。但是现在我的眼光不会仅仅局限于此,我要专注地把这行干好,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扎扎实实去做一件事。”
专注于一个领域,扎扎实实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陆步轩这几十年来的经验之谈,播播老师也不得不为这位了不起的屠夫,疯狂点赞。
冯骥才曾说:风可以吹走一片叶子,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陆步轩并不顺从大多数名校毕业生的主流选择,更不顺从舆论对他的悲剧预言和绑架,而是一心把最普通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生命最动人的地方。
其实,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每个孩子只有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和梦想,才能更好前行。我们无需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选择,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沉下去做事,总能做出点成绩。
记得前段时间,播播老师偶然看到一个95后壁画师女孩的作品,瞬间惊呆了。
来欣赏几张她的作品: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如诗如梦,栩栩如生,怎一个美字了得。
殊不知,这都是她一笔一笔描出来的。
图源 | 艺非凡
这位女孩名叫张丽佳,把一面面了无生趣的白墙,用最精湛的工艺描绘成一张张精美绝伦、如梦如幻的艺术作品,便是她的绝活。
图源 | 艺非凡
不过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背后,是一个肯吃苦、有梦想的女孩的坚守,为了成就一幅好画,她自己在工地上做饭,还常常睡在工地。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一个女孩子经常爬上好几米高的架子作画,十分危险。有一次站在9米多高的架子上,一脚踩空,差点摔成重伤。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还有一些材料味道很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她作画时则需要戴着“防毒面罩”……
图源 | 艺非凡
也因此,周围人都劝她“算了吧”,一个女孩子做这个工作,又小众,又不安全,环境还很糟糕。
图源 | 艺非凡
但她因为热爱坚持了下来,如今她的订单爆满,多少人请她画画,6天可以赚4万,有时候一个单子可以养活自己一个月,平台上还有850万粉丝每天围着她的作品欣赏。
更出乎意料的是,2020年底,她还受央视邀请在四川绵竹和另一位艺术家共同创作了一幅面积达40平方米的裸眼3D壁画《童话竹宝》,以纪念“512大地震”。
图源 | 艺非凡
不仅如此,2021年2月,她还受邀成为中央电视台《年画•画年》纪录片的被访人之一,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现在,她还开班教人画画,帮人圆梦!
图源 | 抖音@壁画师·佳佳
一举成名后,父母亲人都为她骄傲,周围人也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是的,那些不被看好的选择,最后都逆袭了。
想起邓超在《银河补习班》里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次拉弓有什么意义?
一如周浩、陆步轩、张丽佳等等,你会发现,他们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哪怕周围有异样的眼光,哪怕一开始不被看好。
但有梦的孩子,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他们编织自己的梦,插上自由的翅膀,翱翔去到更宽阔的远方。
人生的活法太多了,
每个孩子的“罗马”终将不同!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每个孩子的罗马也终将大不相同。
记得播播老师之前写过一个西班牙动画短片,名叫《Alike》,它斩获64项大奖,8分钟0台词,用无声的动画警醒每位父母:
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教育孩子,终究会被磨掉棱角,他们原本靓丽的色彩也会被同化成死气沉沉的灰白色,然后过着大多数孩子相似的、不平平无奇的人生。
图源 |《Alike》
短片里的世界,呈现出统一的灰白色,大人们重复着相似的工作,孩子们背着相似的沉重的书包,垂头丧气去到学校。
图源 |《Alike》
孩子们不允许有其他的想法,只能在学校学着ABCD。片子里的小男主刚开始拥有自己的橙色,喜欢画画,喜欢看别人拉小提琴,可是后来,他逐渐被同化,被磨平,失去独特的颜色……
图源 |《Alike》
幸运的是,爸爸最终察觉相似的教育方式,终究会剪断孩子的翅膀,所以他决定做出改变,勇敢地站在孩子这边,与整个相似的世界、相似的人对抗。
图源 |《Alike》
其实,我们现实中的大多数父母,如同短片里的爸爸一样,既不愿自己落入俗套,也不想孩子深陷其中,但却不得不一次次被现实打败,然后屈服。
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从北大辞职、去技校学技术的孩子,将来肯定会后悔,所以我们质疑名校毕业也去菜市场卖猪肉太浪费才华……一切非主流的选择,都会被拿来质疑,甚至被批评和责骂。
但是,人生的活法太多了!教育的底层逻辑,应该是每个孩子本身就不同,好的教育,也应该是殊途殊归,让每个孩子去到不同的“罗马”目的地。
图源 | pixabay
那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几点小建议可以参考:
1.遵循孩子的兴趣,允许孩子做出不同于主流的选择。
2.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们的标准或许并不适合你的孩子。
3.告诉孩子,每条路都会有各自的艰辛和坎坷,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
4.好的教育,永远是从父母自我改变开始。
《月亮与六便士》里经典名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