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妈妈带她去儿童乐园玩耍,欢欢对妈妈说自己长大了,不需要妈妈跟着,可以自己进去玩,妈妈想到孩子已经三岁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就愉快同意了。在乐园围栏边,欢欢妈妈选择了一个可以看到乐园全景的位置,坐在那里看着孩子玩。
十分钟后,欢欢妈妈听到乐园里有孩子的哭声,担心是欢欢有事,便脱掉鞋子进乐园内寻找孩子。在一处角落里,她看到了正在哭泣的欢欢,此时一个小男孩正坐在一辆小汽车里冲欢欢做鬼脸,一副很得意的神情,而男孩的妈妈也在现场,她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
男孩的妈妈首先开口说话:“你是孩子的妈妈吧?你来的正好,你家女儿都玩十分钟了,我家儿子想玩,可他就是不同意,好像这小汽车就是你们家的一样!要不是我给孩子帮忙,你家娃恐怕是要霸占一整天了!”
欢欢哽咽着说:“妈妈,不是这样的,我刚坐上去,他就把我推下来,抢走这辆车!”
欢欢妈妈听到男孩妈妈与孩子的话,立刻给予回击:“如果你家孩子想要坐这辆车,可以直接说,干嘛硬抢呢!再说,孩子的事情让孩子们解决,你这样帮着自家孩子欺负小朋友,太不道德了!”
男孩妈妈也不示弱:“园里的玩具谁抢到就是谁的,哪有那么多规矩!”
听到这里,欢欢妈妈觉得继续争辩下去也没有任何结果,她直接告诉男孩是女儿先拿到这辆车的,要求他立刻下车,强行夺回了这辆车。男孩妈妈气得直跺脚,“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听话,人家让你下车,你就下车啊!”
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常见?孩子们常常因抢夺玩具引发矛盾,轻者大声哭闹,重者直接开打,弄得两败俱伤,父母遇到孩子的这类矛盾,是该帮孩子抢回来,还是让孩子自己处理呢?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呢?
一、孩子玩具被抢,帮还是不帮?
孩子都喜欢玩具,出现玩具争夺是很普遍的现象。孩子处于玩具争夺的环境中,恰好是孩子发展社交与协调能力的机会,通过用语言向小伙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商量玩玩具的先后顺序,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学会如何处理矛盾。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对孩子的心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当孩子们出现小矛盾、小摩擦,父母尽量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放手让他去解决。有时孩子们只是小吵小闹,很快就会和好,家长的参与反而会使问题升级,所以家长不要轻易参与孩子的矛盾。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出现较严重的武力行为,父母则需要及时介入,以免双方孩子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对孩子日后成长的影响很大。
二、父母解决孩子之间矛盾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1、正确示范或错误示范
父母面对矛盾时,你对待他人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传递出的思想,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会成为孩子日后处理问题时的样板。你趾高气昂、满脸不屑,或是微笑面对、不卑不亢,都会成为孩子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做错了,孩子怎么可能做对呢?
2、心存善意或心存恶意
父母解决孩子之间矛盾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善意或恶意。比如案例中的男孩妈妈,只想到自家孩子,而不考虑他人感受,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体现出的正是她自私自利的一面。父母想要孩子善良,请让自己先学会善良。
3、遵守原则或违背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则,父母要把自己的原则渗透在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中。比如排队这件事,先来的排前面,后来的自然站在后面,这就是一项社会规则,上车排队、购物结账排队,这是遵守规则的表现,而随意插队则是违背规则的表现。父母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可适时将自己的原则传达出去,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渗透的一点一滴,都会体现在孩子日后的行为方式上,学做更优秀的父母,你的孩子才会更优秀。
今日互动话题:对待孩子玩具被抢,你认同以牙还牙吗?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