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刷到10秒短视频,非常有触动。陕西榆林学院一位专升本的女同学对在学位证上加上“专升本”字样感到不满,称这是一种对专升本同学的歧视。而学校方面在采访时说:这是国家规定,并不是一种障碍,而是实事求是。
我国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两个批次,本科批和专科批。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本科批次的一本、二本、三本相继合并,但是专科与本科的区别尤其是录取批次和就业市场的反馈,差别还是非常大。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但是高考没发挥好,或者升入大学后才开始发愤图强的同学来说,专升本给了他们获得统招本科学历的第二次机会。他们必须排名本专业前30%,才有机会争夺“专升本”的名额,对于一些曾经只能读专科的学生来说,竞争压力比不低于3年前的高考。所以他们也有理由相信:过去三年的努力能够弥补当年与本科学历失之交臂的遗憾,而且这种努力应该不输于大部分在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学生。那么在毕业证和学位证上就不应该再“区别对待”。
但是,反对的人也大有人在,尤其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走过独木桥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和家长:如果还有其他机会获得含金量更高的本科学历,那么自己曾经高考成绩带来的优势就降低很多,因为这个高考分数换来的学历,除了能得到优质大学教育资源的培养,还是一种能力的背书。这种背书天然会屏蔽掉一些手中没有本科学历的对手的竞争。
这里,我们谈的仅仅是专升本跟普通本科学生在就业机会方面的竞争。其实有些公司在招聘时,非211、非985院校是不会考虑的,甚至研究生是211和985大学也不行,必须本科第一学历是才能获得面试机会和录取机会。虽然教育部在2017年就已经淡化了211和985的概念,推行双一流,但是就业市场的反馈肯定会有延迟,特别是建设双一流时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都还没有毕业,这种效果肯定更难体现出来。
前几日,清华北大的博士、副教授们竞争街道办的职位一事,再一次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强烈关注。一个街道办的工作居然成了人神共抢的香饽饽,到底为什么?现在我们化繁就简,说说问题的本质。如果您理解了刚才“专升本”的学生要求把这三个字去掉的愿望,那这个问题同样好理解,就为完成一种身份的转换。
这种身份转换的强烈希望,让很多人愿意放下身段去争抢一个很普通的街道办的工作。如果非要把这种身份用标签描述,那我会选择“民”与“官”。当社会的各个阶层日趋固化,就像专科生与本科生在就业市场迎接的是不同公司HR的面孔,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曾经高中知识早就烟消云散,仅仅因为自己10年前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而考进了专科,那么这个标签就被牢牢的贴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以,当有机会获得本科学历时,每个人都不希望再贴上“专科”的字样。
那些高校的博士和教授们在竞争街道办职位时,异曲同工罢了。写这篇文字并非抱怨,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正视自己的曾经,明确未来的追求,坚定当下的行动,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