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将分娩镇痛进行到底!——无痛分娩还会远吗?

非药物镇痛与药物镇痛相比,摒弃了药物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因此对产妇和产妇家庭成员的心理影响小。效果么肯定是要稍微差一点,否则又没风险又便宜效果还好,还有药物镇痛什么事?

当然,非药物镇痛也并非一无是处。水中镇痛(分娩)法和其他两种非药物镇痛相比,效果相对较好,现在已成为了药物镇痛之后的备用镇痛手段,风靡于西方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地区及台湾地区。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连港澳地区和台湾都风靡了,就大陆地区不在其列呢?

这就要从分娩镇痛的前世今生讲起了。

分娩镇痛起源于国外,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因国外占尽天时等的原因,国外的分娩镇痛率确实要比中国高很多。英国甚至达到了罕见的98%之高,而做的相对较差的美国,也有85%之高。中国的港澳和台湾地区虽然分娩镇痛率也很高,但是局部地区的高并不能改变中国整体分娩镇痛率低的命运。

无痛分娩目前为止已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推广了将近二十年,中国的无痛分娩率也从2004年的1%涨到了接近10%。虽然进步明显,但是跟国外比,这脸还是打的有点疼。个人认为,无痛分娩在中国难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医疗资源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麻醉师和助产的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麻醉师和助产士工作强度高,收入低,近年来选择这两类工作的医学生越来越少。

近年来猝死的医生也大多都是麻醉师,这让原本就少的麻醉师更加少的可怜。这一点直接导致了无痛分娩的推行困难。

这种医疗资源匮乏的矛盾在夜间尤其凸显。孩子可不会管是白天出来方便还是晚上出来方便,但是值班的医护人员却是白天多,晚上少,一旦夜间出现急诊手术,麻醉师就得跟着上手术台。碰上生娃想无痛怎么办?没办法,只能等,等到最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麻醉师还没下台,产妇就已经上产床了,也就错过了椎管内镇痛的最佳时间。但倒霉就倒霉在,宫缩是晚上强,所以晚上更需要无痛分娩啊!

2、医疗机构没有动力推行分娩镇痛

据笔者所知,即使是椎管内镇痛,单位时间内收费也并不高,却也要求麻醉师全程监护。

而中国的麻醉师,本身处于一个相对不足的状态,这导致了医疗机构在人员分配时,更倾向于将麻醉师分配到手术上,而非分娩镇痛。

3、医务人员及家属观念陈旧,医疗机构宣传的不足

总有拎不清的医务人员担心无痛分娩会影响妊娠结局,狠心不给产妇上无痛。总有观念的落后的家属以影响胎儿为由让产妇忍一忍。人满为患的医院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向病人宣传无痛的好处。

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拉低了中国的无痛分娩率,在本就不高的阴道分娩率上又狠狠的踩上一脚,最终促成了11%的社会因素剖宫产(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笔者对此深感痛心,但要改变这个现状,主要还得在医务人员观念的更新和无痛分娩的宣传力度上。

好在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下重拳在全国推广无痛分娩。不说力度如何,单凭这宣传效果也是杠杠的。在此我诚心祝福中国的无痛分娩能越做越好,拯救万千妈妈们于水火之中!

最后,给大家附上人民网发布的《无痛分娩各地医院名录》,当然,这个名录里只涉及了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不过以后,相信再也不用统计了,因为只要有条件的医院,就都能无痛分娩了吧。

美好的那一天,我们一起期待。

分娩自古至今一直是多数女性避无可避的一道坎。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升高,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大下降,分娩痛的问题则慢慢凸显出来,正所谓分娩之痛,痛入骨髓。分娩镇痛已经成为民众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而“无痛分娩”一词也随着民众的呼声而随之浮出水面。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又被称为“分娩镇痛”,特指缓解分娩痛的各种医学镇痛方法。

分娩镇痛又分为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包括笑气镇痛、静脉镇痛及椎管内镇痛等。非药物镇痛包括精神导乐、水中镇痛(分娩)、拉玛泽呼吸法等。

椎管内镇痛因其确切的疗效被广泛应用。椎管内镇痛是通过将麻醉药打入脊椎管内,从而麻醉部分脊髓减轻痛觉的一种镇痛方法。椎管内镇痛的用药量要比椎管内麻醉少很多,所以并不影响产妇正常活动。

有可靠研究显示,椎管内镇痛并不影响分娩结局,也就是说,产妇并不会因为打了椎管内镇痛而让顺产耽误成剖宫产,即使最后变成了剖宫产,也只不过是注定剖宫产而已。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椎管内镇痛并不会增加产妇远期腰痛发生率。正因为椎管内镇痛安全性,它在分娩镇痛市场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