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要预防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较早表现。内皮细胞损伤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全身性的,故对机体易造成广泛性的危害,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人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病变。

微血管一般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基层的结构单位,占全身血管的90%,是维持新陈代谢的重要部分。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较早表现。当基底膜增厚严重时,受累的微细血管可部分或全部阻塞,引起组织缺氧,以致病变持续不断加重。 内皮细胞损伤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血流不畅、淤滞,以至阻断,使体内组织处于缺氧状态。

糖尿病人的微血流紊乱: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变化,也是重要的始动机制。在糖尿病的早期,无论在肾脏、视网膜或其它周身组织中,一般均先有血流量增加和高灌注状态,这种血流动力学异常会导致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分子蛋白质可经微血管外渗和沉积于管壁。

糖尿病人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当糖代谢紊乱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释放氧的功能亦异常,血小板高粘附及抗凝血机制异常,使全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及淤滞,造成管腔狭窄和微循环障碍,均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全身性的,故对机体易造成广泛性的危害,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人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病变。临床上常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时,眼底有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出现可使视力发生障碍,甚至还会视网膜脱离,继而导致失明。糖尿病性肾病发生时病人出现蛋白尿,肾小球滤过滤异常,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样改变,导致肾病,肾功能衰竭,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微血管病变累计到神经系统时,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等损害。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情控制不好时,可出现微血管改变,代谢异常得到纠正后即消失,呈可逆性。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具有多靶点改善作用,其中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可以清除过氧化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抗白蛋白渗出,抗血小板聚集,而三七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抗白细胞黏附。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防止视力的下降和失明;并且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中发挥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