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前91—前49年),即刘询,原名刘病已,生于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我国古代唯一登基前坐过牢的皇帝,并创立“昭宣之治”。
魏武帝(155-220年),即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缔造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在世时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晋宣帝(179—251年),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出身士族家庭,少时即被赞许为“非常之器”,曹操多次请他方出山。三国魏国重臣。文帝、明帝时任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并受遗诏辅政。249年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晋王朝奠基人。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政。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其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即拓跋珪,鲜卑族,生于参合陂北(今山西大同阳高与内蒙交界处),北魏开国皇帝。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398年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到封建社会;晚年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年仅39岁,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410年谥其为宣武皇帝,420年改谥为武皇帝。
南朝宋文帝(407—453年),即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第3位皇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第3子,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创立“元嘉之治”,颇有政绩。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即拓跋珪,后改名元宏,鲜卑族,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北魏王朝第6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490年亲政。大力推行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藉以改善该族的风俗、语言、服饰、血缘;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南朝陈武帝(503—559年),即陈霸先,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却好读兵书,同时打鱼练武,后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打败北齐,于557年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在位3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养子陈蒨即位。
唐太宗(599[1月23日]—649年),即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生于陕西武功,唐朝第2位皇帝(623-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于623年发动“玄武门兵变”继位,皇后长孙氏。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一代圣君,人称“千古第一帝”、“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开疆拓土,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听取群臣意见以文治天下,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对外开放友结,使得社会出现国泰民安局面,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他的生日是马之尾羊之头,所以多数人认为他是属马的。我也是持这个观点,既然是说生肖,那就得按旧历来。
钱穆王(887—941年),即钱元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2任君主(932—941年在位),武肃王钱镠第7子。著有诗词千余首,编集其中300首,命名为《锦楼集》。
辽圣宗(971—1031年),即耶律隆绪,契丹族,辽朝第6位皇帝(982—1031年在位),辽景宗耶律贤长子,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喜读书,能诗文,精射法,好绘画,晓音律,所作曲达100余首。12岁即位,1009年亲政,数次率军南下攻宋,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又亲征高丽。在位期间曾整顿吏治,开科取士,变更刑法,实行赋税制,使辽进一步封建化;又通过战争,扩大势力,被称为辽的全盛时期。
宋孝宗 (1127—1194年),即赵眘,南宋第2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7世孙,秦王赵德芳6世孙,宋高宗赵构同宗侄子,后过继给宋高宗为子并即位,1189年禅位其子宋光宗赵惇。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金宣帝(1163—1223年),即金朝皇帝完颜XX,女真族,1213—1223年在位。即位后向蒙古求和。从北京迁都河南开封,以避蒙古兵锋,导致北京城不守。后来辽东又陷。1217年遣军攻宋。(无图)
宋恭帝(1271—1323年),即赵隰,南宋第7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宋度宗赵禥次子,宋端宗赵昰弟弟,宋怀宗赵昺哥哥,母亲是全皇后。在位期间朝政由祖母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谢在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后期依靠陈宜中,而军事上则秘密诏令江万载摄行军中事。陈宜中屡次逃跑,江万载却尽心尽职,保护南宋小朝廷延续3年,行程几千公里,直到厓山海战前为救宋端宗殉国。
明英宗(1427—1464年),即朱祁镇,明朝第6位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第一次即位年仅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导致专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其为太上皇。瓦剌无奈之下将其释放。朱祁钰将其软禁于南宫达7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复位称帝。前后在位22年,早期宠信王振,后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有不足之处,但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还废除了殉葬制度,美善很多。
清太祖(1559—1626年),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满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建立者,清王朝奠基者,生于赫图阿拉。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迁都沈阳。席卷辽东,攻下明朝70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战,同年4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7月中旬身患毒疽不久去世。清朝建立后,尊其为清太祖。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阴谋家、野心家,北洋军阀领袖。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朝时期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内阁总理大臣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期间逼溥仪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翌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他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
清德宗(1871—1908年),即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满族,清朝第11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9位皇帝(1874—1908年在位)。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太后亲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极力主战,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但均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