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文化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今天来说说宋朝丰富的诗词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史尧弼在《策问》中就说过:“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宋朝的文化的繁荣不是单面的,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那么具体有哪些体现呢?首先就是宋朝的文人阶层队伍十分强大,文化成就颇丰,从农业到医学、从天文到地理、从诗词到绘画……无一处不体现宋代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宋朝,也先后出现多部划时代的文化著作,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宋慈《洗冤录》等。宋朝的诗词文化的繁盛程度更是不可言说,在前人的诗词文化基础上又创新高,宋词成为这个宋代具有特色的文学。
宋代的文化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有赖于其独特的社会环境。宋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稳定,统治阶级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对外交往的密切,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催生出了更多的文化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到,人们对世俗文化的要求曾多。商品经济促进了“市”的发展,市民们偶有闲时,就聚众谈欢,人们的生活也就多姿多彩了。魏晋以来的散文文化在宋代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宋代主要的文学成就还在于诗词创造方面。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宋代的诗词文化,了解宋朝的文化生活。
一、首先来了解古代散文和诗词文化的特点
古代的散文体裁主要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发展的,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宋代开始,关于散文形式的文学作品就没有隋唐时期的丰富了,到了明清,可供赞赏的散文篇章就更少了。散文体裁之下,描写方法主要有三种,议论、抒情、叙事。散文句式杂糅,没有像诗词那样对句式要求的整齐划一。散文围绕一个主题,善于用华藻的词汇进行修饰,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散文既然是“文”,自然篇幅较长,从篇幅来看,是介于诗词和小说中间的文学体裁,所以适合进行深刻、细致的描写或是抒情。抛开华丽的包装,仅剩的便是散文的核心思想了。因此,对于读者来说,很容易理解作者描写的心情或是故事。
宋代的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承袭于汉魏时期的乐府,是一种诗歌文化。诗歌句式整齐、要讲究韵律感,词亦是如此。唐代的诗歌已经达到鼎盛的状态了,到了宋朝,人们对世俗文化又有了新的追求,而诗单一的句式特点不能满足文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需求,因此就发展出了更加通俗的词。相比于散文来讲,词的篇幅稍短,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宋朝的词,辞藻优美,配备完整的音乐之后,悠扬婉转,甚是动听。“唱者有意,听者有心”大概就是说的这样的场景了吧!所以,宋朝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唐朝诗歌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适应了大众的需求。有了词,自然对散文的运用就更少了,所以在宋朝之后,古代散文发展的步伐停滞不前,总的趋势便是散文走向衰落,慢词崛起。
二、那么就来看一看宋朝丰富的诗词文化。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散文等。在前面也说过,宋朝的文化成就很高,不单单是指某一方面,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就要数宋代的词了。
首先,宋代的诗人、词人队伍庞大,分属不同的派别。诗词领域创造突出的就要数豪放派和婉约派了。尤其是婉约派,是宋词的专有派别,其词的特点是重儿女情长,善于描写家仇国恨,但是多以婉转、和谐的口吻进行叙述,这也是“婉约”二字的含义所在。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悠扬婉转,既不失女子之美、又不乏阳刚之气,在倾诉人物情感的时刻,总能找到关键的事物进行替代,将借物抒情的描写手法发挥到极致。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很多,著名的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人。
豪放派与婉约派形成鲜明的对比,其特点是气势恢宏,情感直言于书面,不加过多的修饰。对词的韵律也不是很讲究,读起来比较轻松,不似婉约派的诗词来的婉转,不需要做过多的理解。豪放派典型的代表人物辛弃疾,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他的作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豪放派的词风一向如此,有事说事,无事诉情,简单明快。除了辛弃疾,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轼、苏辙、王安石均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宋代的词文化丰富的另一个体现便是其诗词量了。且不说诗词量具体有多少,光是被后人传颂的名言佳句便是数不甚数。这些词反映了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词,我们就能大致了解到宋朝社会生活的细节,接下来就来看一看这个时期脍炙人口的诗词文化作品。
宋代的诗词本是一体,没有明确的划分。这些诗词有反应习俗的,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把过年时节的氛围描写得恰到好处。相比豪放的风格,婉约派的词作又别有一番风味。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同样是描写春节的氛围,婉约派的词作给人整体的感觉是清新、简约,不似豪放派那样的浓烈,稍微说清冷了点。
写景是历来诗词文化必不可少的话题,如王安石的写景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山有水有物,用简单几笔就能描绘出一幅“春江水月夜”图,并且表达出作者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好一个借景抒情。苏轼在写景方面也颇有成就。著名作品就包括《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被世人传颂的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外,在写景之外,他的诗还蕴含一层深刻的哲理。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说明了万事万物有其存在的价值。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苏轼用其豪迈的诗词展现出恢弘之势,品味百态的人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诗词的篇幅较小,所以用于叙事的不多。再者,散文对于叙事方面的作用要大一些,所以,宋朝的诗词主要是用于写景抒情。不过,要说叙事抒情的佳作自然是少不了辛弃疾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之间,尽显雄浑之力、波澜之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仿佛带人回到了赤壁之战的场景之中,其场面震撼、声势浩大,再配以音乐,更是叫人拍案叫绝。与该词风相反的作品,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样是怀古伤今,她的描述就显得更加凄凉。
在宋代抒情诗的描写上,李清照和晏殊算得上是婉约派的突出人物了。在印象中,李的词更显凄凉,尤其是《声声慢·寻寻觅觅》这一首词,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年少不懂得词的深刻含义,长大一点渐渐就明白了这首词所传递的情感。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心头发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揭晓主题,让人不由深想“何事多烦忧?”李清照作为一名女词人,她对情感的表露自然是更加细致。她的心情也代表了广大的妇女。在南宋末期,家不成家、国不似国。女性的生活寂寞、清苦,而李清照的词刚好是对这类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绘。
宋代的文人很多,就包括很多的政治家、战士等。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很多的边塞诗,较为出名的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范仲淹在边塞时期的创造的,除了对边塞风景的描绘,他还注入了情感因素。辛弃疾的边塞诗词主要描绘的是军中事物,“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将战士生活的详细情节进行了描绘,他的诗作对于后世了解宋朝时期的军旅生活有重大意义。
三、从宋朝诗词文化中去品味宋代的文化特点
宋代的诗词文化之所以丰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兼容性。宋词,是在前人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的形式。既借鉴了汉魏时期的乐府风格,也承袭了隋唐时期的诗歌特点。虽说是“宋词”,但实际上宋朝的诗文化也是相当丰富,这就体现了诗词同行的社会状态了,这也说明了宋朝的诗词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还有的便是宋代诗词具有创新性。宋词独具一个时代的特色,区别于以往的诗歌文化。另外,从写作风格方面来看,婉约派又是一大特色。婉约派的出现就使得诗词文化的风格更加饱满,不管是对情感的抒发,还是对世态的描写,婉约派都要强调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写景,亦是抒情,人们阅读起诗词来,就不简简单单是“阅”,还要细嚼慢咽,否则就体会不出“婉约”之感了。
从情感方面来说,宋朝的诗词涉及到了更多的家国情怀,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更加深厚。不仅仅是边塞诗有描写过家国情怀,很多的文人、政治家均会在诗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他们往往借助身边的事物来感叹生活的美好,进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从北宋初期到南宋末期,诗词文化反应的便是这一段历史期间国家由兴盛到衰落的状况,特别是到了后期,文人们面对山河破碎的悲哀之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诗词文化的内容来看,也体现了文人的理性态度。比如将人生哲理寓于诗词之中,表意说物,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这方面的代表诗句了。这种创作手法有其独特之处,在当代也被广泛采用。
四、最后,说一说宋朝诗词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宋朝的诗词文化直接作用于明清时代的小说,散文和诗词文化发展,已经从隋唐以来发展到鼎盛的状态。借鉴了宋朝多方位的诗词素材,明清时期的小说也集聚社会生活的内容,详细记录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宋朝的诗词对我们今日而言,价值更是匪浅。
宋代诗词文化的内容涉及到的伦理知识、哲学道理、精神思想、情感等对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如今,很多著名诗作被记录在书本之中,我们要学习,加以理解,然后运用,正所谓“融会贯通”。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文化的时候,对我们个人的精神、情感也有塑造作用。有的人酷爱诗词,甚至在平时交往中,随便就能赋诗一首。此外,宋代的诗词文化是反应其社会生活的活素材,这对于当代人去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意义。并且宋代的诗词文化继承了以前的传统,又创新高,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有推动作用,使得中国文化独具特色、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