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吧。
每每提起唐诗,仿佛就能望见一座座舞榭歌台通宵达旦,一个个白衣长衫正举杯相庆,抬头浇灌明月,低头豪吐诗章;每每提起宋词,一片笼罩着濛濛雾霁的河塘便映入眼帘,河岸上胭脂相怡的女子轻轻抚琴,眼神脉脉又充斥着激荡。不知大家是否有此感受:唐诗是一个雄壮的汉子,而宋词是一个娇云怯雨的姑娘。柳永就是在这些姑娘中间穿行的艺术创造者,柳词则是流传其中的伟大艺术品。
两宋时期,柳永经常被拿来比较,没有办法,只怪他太有影响力了!不仅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经常拿自己的词和他的词相比较,就连一些不太著名的词人也要和柳永比。北宋有一位词人就很不服柳永,认为自己写的词比柳永词好,于是把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
这个狂妄之徒就是王观。王观,宋代词人,自幼聪颖好学,22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王观曾属王安石门生,而王安石一直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惹得高太后等一众保守派不满。相传,王观为官期间曾作有一首词《清平乐》,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找到机会,指出这首词有亵渎宋神宗之意,将其罢官。此后,王观就自号“逐客”,终生不仕,为民至老,这也算是一位既有才气又有傲气的文人了。
王观与秦观并称“二观”,不过他远比不上秦观的成就高,王观的词内容单薄,意境不足,但凭借着新颖巧妙的构思与奇句尚能占据宋词一席之地。例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就是他的名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说,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的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开头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构思巧妙,以美人眼波流转喻水,以佳人秀眉微蹙喻山峰,打破以往以物喻人的传统,将山水写的风情万种。这两句是这首词中最有名的句子,而且还是流传千古的经典词句。接着两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写友人在作者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
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开头两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词人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接着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
王观的这首词,巧用比喻,令词作逸趣横生,将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凸显别致的构思,且一反离别之时的悲悲切切,写的情真意切却又灵巧生动,“新而不俗,雅而不谑”。所以,宋代文学家、评论家王灼评价王观的作品说:“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好一个“新丽与轻狂”,评价此词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