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李白所作的小令,展现了诗人悲悯天下的胸怀

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吧。它出自一首词叫《忆秦娥·箫声咽》。丁瞳儿唱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是中国词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篇绝唱。而这首《忆秦娥》则写在唐代,据载,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首词,王国维将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在诗人李白眼中,柳是通晓人性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吧。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第五集,让人难以忘记的大概就是小乙的死以及丁瞳儿的命了。说起来,丁瞳儿刚刚一出场所唱的那句“箫声咽”真的是震惊了不少观众,因为这句“箫声咽”可不简单。它出自一首词叫《忆秦娥·箫声咽》。

在这首词里,“忆秦娥”是一个词牌名,来自于萧史和弄玉的故事。据《列仙传》载,萧史是一位仙人,善吹箫;而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闻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喜好吹箫。仙人萧史以箫声招来了凤凰,博得弄玉的欢喜而成为夫妻。此词牌的词调多用入声韵,双调四十六个字,上下阙各五句,且字数、平仄相同。

丁瞳儿唱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是中国词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篇绝唱。我们都知道,词的光辉和巅峰在宋朝,起源在五代,最早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在市间流传。而这首《忆秦娥》则写在唐代,据载,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首词,王国维将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而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李白的诗,你或许已经读过不止百首,那么,你读过李白的词吗?你可知道,李白不仅写诗史上第一,写词更是千古无二?

是的,我们的诗仙李白也偶尔写词,虽然真的是很偶尔,但水平却相当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王国维对李白的词有个经典评价:“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说,李白只用八个字,就堵住了古今所有词人的嘴——有我李白在,你们就都是渣渣,统统得给我跪下。

那我们就来读读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说,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李白说,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这一篇千古绝唱,永远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打开一部词史,我们的诗心首先为它所震荡,为之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然而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只见作者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不知是所因何故,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每一循吟,更加重了这种感觉,以为这真是一个绝大的文学奇迹。

此词上片写秦娥的春愁。

起首“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两句中,一开始就是“箫声咽”三个字劈空而来,让人不防备,月光如水的凉夜,万籁俱寂之中,突然一声呜咽的的萧声破空而来,不是笛声,笛声太过清亮,不是琴声,琴声太过悠扬,箫声最能引人起“思索”之感,苏东坡《赤壁赋》中就说:“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箫声也最适合清夜,最适合月色,“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再比如,巴金先生的《家》里边,觉新在孤独的夜晚,吹的一定也是箫。

但李白这里的箫声来的突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箫声呢?悬念骤起。

接着,秦楼之上,月光之旁,美丽的姑娘秦娥在梦中突然醒了。注意,词人在这里没有用“梦醒”,也不是“梦觉”,也不是“梦回”,只是“断”,“断”才算醒得干脆,没有婉转之味,就是突然梦断,为什么会梦断,是秦娥的好梦被箫声惊醒,还是梦本身的原因呢?箫是谁奏的呢?悬念又起,只有10个字,已经悬念迭起。

接着“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句中,“秦楼月 ” 三字与上句末三字重复。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格律上起连锁作用。秦女此际望着楼头月色思念的是与亲人分别的情景。霸陵,汉文帝刘恒之墓。霸陵附近有灞桥,是送别之所。据《三辅黄图》 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柳色而思亲人。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记忆与空间的联系。“睹物生情”,昔日曾折柳枝赠别亲人,如今柳条一年年绿了,却依然不见亲人归来。在诗人李白眼中,柳是通晓人性的。他之题劳劳亭之诗即云:“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霸陵之柳,秦楼之月,交相映衬,使伤怀之情更为惨淡深远。

下片写秦娥的秋怨。

起首“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两句中,“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在唐代是游览之地。”清秋节“,指重阳节。”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秦娥趁重阳节出游的机会,登高远望,希望在“咸阳古道”上看到亲人归来。可惜的是,秦娥的希望落空了,路上亲人无踪无影,也没有任何消息,这里就表达了秦娥失望的心情。

最后“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发人深思的人生图画:伤心绝望的秦娥伫立在秋风(西风)中眺望,这时夕阳西下,在苍茫的暮色中仅仅可以辨认出高大的汉代陵阙了。这三句烘托出秦娥落寞孤寂的情怀,又带有感喟古今兴亡更替的色彩。

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蕴含了复杂的思想内容。从秦娥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先生在他的《词的讲解》中说:“夫西风乃一年之将尽,残照是一日之将尽,以流光消逝之感,与帝业空虚人生事功的渺小,种种反省,交织成悲壮的情绪。”著名词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唐圭璋说:“ ‘西风’ 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整首词格局宏大,视角独特。将一个人的哀思扩大为对世事变迁的慨叹,用伟大的悲剧唤起国人的悲壮感和崇高感,而又饱含人生哲理与命运感,展现了诗人悲悯天下的胸怀。

全词意境宏伟博大,气势磅礴,句句自然,字字精炼,多一字繁杂,少一字则句意不清。一春柔,一秋肃;一婉丽,一豪旷;一以“秦楼月”为眼,一以“音尘绝”为目——以“伤别”为关纽,以“灞陵伤别”、“汉家陵阙”家国之感为两处结穴,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从个人哀思之情起,由家国天下之情止,无论遣词造句还是所寄托的情感,都能够称为“词曲之祖”。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