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市场能否被取代?

上个月刚因“土坑酸菜”被嫌弃的泡面,最近又成了居家隔离物资储备清单里的“硬通货”。当然,如果不是今年3·15曝光出“土坑酸菜”事件,很多人不会注意到,经过三十年的江湖争霸,中国方便面界的“顶流”依然是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们,除了做得更高端、卖得更高价,没什么新故事可讲。看似门槛不高的方便面行业,隐形护城河在哪里?

上个月刚因“土坑酸菜”被嫌弃的泡面,最近又成了居家隔离物资储备清单里的“硬通货”。

不少年轻人发现,不论平日里外卖多么速达、预制菜多么新鲜,要论方便简单易储存,还得是冲泡即食的方便面。

当然,如果不是今年3·15曝光出“土坑酸菜”事件,很多人不会注意到,经过三十年的江湖争霸,中国方便面界的“顶流”依然是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们,除了做得更高端、卖得更高价,没什么新故事可讲。

更夸张的是,就连近两年席卷食品饮料行业的新消费大潮,也没能在泡面里“卷”出一个成气候的新玩家。

看似门槛不高的方便面行业,隐形护城河在哪里?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多位分析人士给出的答案是,巨头对销售渠道几近封锁的强大控制力,导致新品牌只能通过线上进入市场,但线上流量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且难以为继。再加上传统品牌的高知名度、规模经济下的成本控制、敏锐的防御意识以及品类本身创新空间的狭小,方便面便成了一个强者恒强、后浪乏力的行业。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新锐品牌的绕道而行,它们通过切入更细分的速食品类、更聚焦的消费场景,让年轻人爱上了螺蛳粉、自热火锅、方便米线,以此分得方便速食市场的一杯羹。

在新型方便食品快速爆发、传统方便面市场逐渐萎缩的当下,建城筑河的老师傅们和单兵奇袭的新学徒们,未来免不了一战。

用螺蛳粉、自嗨锅,能抢泡面巨头的饭碗吗?

巨头拦截之下,新品牌不得不绕道而行。

2017年以来,以螺蛳粉、自热火锅、自热米饭为代表的新型方便速食实现爆发式增长。据头豹研究院报告,2017年,中国方便速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7%,达到2795亿,并于2018年继续增长至2940亿,2019年有所回落,至2020年再增长至2945亿。

CBNData发布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方便面作为老牌品类仍占据30%以上的销售份额,但米线、螺蛳粉、方便米饭等新型速食产品的增速要高得多,自嗨锅、好欢螺、李子柒、拉面说、阿宽等品牌成为2020年度最受欢迎的新锐品牌。

一旦消费需求被验证,这些新型速食很快就会成为资本的宠儿。2021年,螺蛳粉品牌李子柒、自热火锅品牌自嗨锅和莫小仙,均拿下亿元级别的融资,尽管它们可能并没有建成自己的供应链,而只是采取代工模式生产。

电商平台上的各类方便速食产品

通过更细分的品类、更聚焦的场景、更新鲜的玩法,新兴网红品牌试图切下方便速食的一块蛋糕,康师傅、统一们不得不防。

例如,2019年,统一就开发出自热米饭品牌“开小灶”,并陆续推出自热火锅、冲泡馄饨等速食产品,通过签约明星代言人、头部主播带货迅速打开知名度,以对抗新锐品牌的冲击。

与此同时,传统巨头的品类焦虑,也与近年来方便面市场规模逐渐萎缩有关。

虽然2020年以来,因疫情导致居家隔离,方便面市场迎来一波小的反弹,但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外卖心智的养成,方便面行业受到冲击,市场规模持续萎缩。

据尼尔森资料显示,2021年方便面行业整体销量同比衰退4%,销售额同比衰退2.7%。具体到品牌身上,统一2021年方便面营收也同比下滑0.6个百分点;康师傅2021年方便面营收同比下降了3.6%,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更是大跌近27%。

在李应涛看来,各类新型速食挤压传统方便面的市场空间,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在日韩市场已经相当明显。“随着人力服务成本的提高,在外就餐和在家做饭的成本都会有所上升,相比传统泡面,价格更高但品质更好、风味更佳的煮面等新型食品,作为正餐补充的性价比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他同时也指出,目前在中国,方便面的四大消费场景工地、办公、家庭、火车依然广泛存在,且市场规模相对其他速食品类相当巨大,因此,方便面行业可能会出现增速趋缓,但不会完全被吞食。

回到方便面赛道,新品牌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冲击巨头。

李应涛认为,新品牌突围的机会,或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国产替代趋势中。“康师傅和统一都是具有台资和外资背景的企业,而‘国货’正在成为影响年轻群体消费的一大影响因素,未来方便面赛道也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可能性。”

王洋则向开菠萝财经表示,康师傅、统一们的行业“护城河”也并非没有漏洞,假以时日,拥有品牌力、产品力的新品牌,通过创新SKU突破封锁的路径,依然值得想象。

如今,新消费虽然尚未能打造出一个泡面界的新晋顶流,但却让整个行业比过去三十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瞬息万变。这也在提示着新老品牌玩家们,要想不被挤出赛道,除了提价和营销,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