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筠
来源:老资料网心理
ID:yidianling0
最近朋友K找到我,说越来越发现自己特别不会跟一类人相处。
大学时期6个人一间寝室,其中一个女生非常“强势”,平日心直口快、还总喜欢给别人出主意、指点江山,仿佛天生自带聚光灯,有意无意成为全寝的焦点。
在她面前,k会不自觉变得支支吾、极不自然,会下意识地避开她,尽量不与她直接交流。
后来,两人被安排一同参加活动,迫不得已呆在一块,对方偶尔来搭上两句,K的大脑便瞬间一片空白,所有话到喉咙口说出来都成了“对啊”,“我也是”,“好呀”......这种无力的附和。
这种别扭得相处模式,让彼此都不大舒服。
有次聊到一半,对方干脆白了她一眼,撂下一句:“你是我雇来的托儿吗”,便不再搭理K,两人的关系也变得异常尴尬。
k也感到很纳闷:
为什么和其他人相处时能收放自如,一遇到这种“强势”的人就不会说话了呢?
01
强势
并非贬义词
英文中有两个词汇,一个是Assertive(有主见的)另一个是Aggressive(咄咄逼人的),两个单词从拼写到意义上,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刚好对应“强势”的两种表现。
“强势”的人可以是温柔坚定、善用理性态度维护自身权益的。
如同《知否》里的盛明兰,外表柔弱甚至有点木讷,但心里清如明镜。
作为庶出的孩子,母亲又过世的早,盛明兰很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当同父异母的姐姐们为了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时,明兰在一旁静心沉淀,远离纷争,等待时机为死去的母亲报仇。
而我们想探讨的“强势”,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
就像《穿prada的女王》中的女魔头米兰达,犀利、苛刻、专注自我,要求所有人为她的职业理想开路。
从K的表述中来看,室友更偏向于后一种。
这种人身上有比较显著的两点:
1)、宜人性低
宜人性(agreeableness),是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一个概念,宜人性高的人往往具有信c任、利他、依从、谦卑、移情等特质,更能为对方着想,在亲密关系中更加善解人意。
宜人性低的人往往我行我素,不在意自己的攻击性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比如身边某些颐指气使的同学或同事,“诶,你帮我去xxx”这样的话张口就来,从不关心这样是否礼貌或者别人是否情愿。在他们的世界里,主角只有自己。
2)、不自觉的隐性操控
这类强势的人是隐形操控的高手,他们有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加上软硬兼施的谈判技巧,总能让你不自觉地说出违心的认同话语。
打个比方,你刚下班正一身疲惫地开车回家时,朋友一个电话打来,求你帮忙去机场接自己的外婆。
可你实在是很劳累,经历了反复的内心挣扎后回答:
“拜托,我真的累坏了,连续加班一周了,今天真的不行。”
对方不依不饶:
“老太太一个人来机场,一个人也不认识,真的会害怕的。”
“如果是我自己过去,起码要七点半才到。”
对方先是打同情牌,试图让你产生愧疚,再接着暗示他那边的情况更糟,让你觉得这事非自己不可了。
于是,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你还是带着怒气、疲惫、沮丧开车去了机场。
这种事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胜枚举,原本有自己的计划时,却被朋友、亲人甚至邻居期待去做另一件事,最终结果总是,强势的那一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02
“在她身上
我看见了我妈的影子”
K和我说,和那位室友相处的时候,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感。
“东西挪一挪,我放箱子。”
“诶别别别这么弄,我来我来,你这样错了。”
“那谁,你帮我递一下下面的水壶。”
这熟悉的语气和口吻,简直和家里那位严厉的老妈一模一样!
K说,自己在家最怕干的活就是洗碗,因为妈妈总是会在在她干活的时候,站在一旁喋喋不休:
“哪有你这样放水的,太浪费了。”
“洗洁精少来点,多了洗不干净有毒。”
“诶,别这样洗一个冲一个,多浪费水呀”
情急之下,甚至直接上手自己干起来:“我来我来,你这样洗哪能行!”,留K站在一旁,走也不是看也不是。
来回几次这样下来,洗碗在K心里逐渐变成一件痛苦的事。
所以,每当室友拿那种相似的命令式的语气“发号施令”时,k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逃。
在《心灵面具:1010种防御机制》中,将这种“把对一个人的抵触和恐惧上升到一个群体”的现象称为“普遍化”。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减缓对某个特定的人的负面情绪,但后果是,会将ta带来的伤害,分散到与ta有类似特质的其他人身上。
比如k,因为对母亲的强势行为不满且抵触,但不敢表现出来,这种情绪被压制以后,扩散到了有类似特质的室友身上。
但其实,k这种刻意避免正面冲突、回避且讨好的行为会散发出脆弱性,营造出一种疏离感,反而让人觉得你表面和善、内心嫌弃。
甚至在强势者的眼里,是你先不欢迎ta、故意疏远ta的。
03
如何与
强势的人相处
处理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方式:斗争、回避、用语言解决问题。
前两种解决方式几乎没有回报可言,遇上真的难以对付的强势者,会死得很难看,合理的做法是用语言解决问题。
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这里有3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1)、坚定地说出你的需求,而不动怒
言语上的强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你的需求,且不生气、不动怒。
《强势》一书中有一个案例,是讲一位先生试图去超市取回自己落在那里的、已经付过款的肉的过程。
进店后,这位先生告诉店员,自己有3块牛排、1块猪肉、2块鸡肉忘记拿走,请他们帮忙寻找,并主动出示了小票。
但店员很忙,一开始找了很多借口想要逃脱责任——
“我没看见您的肉,会不会丢在路上了?”
“唔,我可不是肉品部门的,您得去后面找肉品部门经理。”
“您站在这太久了,后面还有人要结账。”
无论店员如何推脱责任,这位先生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的需求:
“我知道你很忙,后面有人急着交款,就像我急着处理事情一样,请打个电话让经理来这里。”
一开始店员很不耐烦,甚至看他的眼神十分古怪,可他真的十分坚定,虽然语气温和,但能感到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氛。
见他如此坚持,店员最终帮他接通了经理的电话,顺利解决了问题。
如果这位先生真的像店员说的那样,去后面找经理、让别人先结账,甚至是大闹一场,这件事都很难平和且快速地解决。
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提出需求时,我们真的不用过于介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平静、坚定地说出一句话,比灰溜溜的逃跑或是声嘶力竭要有力量的多。
2)、切忌刻意讨好
我们之所以害怕强势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本身就抵触自己身上强势的部分。
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所有的尖锐、强硬的部分都被认为是负面的,只有让别人干知道我们的善意,一段关系才能顺利进行。
但事实恰恰相反,关系的深入是建立在矛盾—冲突—化解的循环之上的。
如果因为别人看似不善意的举动就开始畏首畏尾、蓄意讨好,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难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越是将他人对自己喜欢与否看得太重,就越是难以得到对方的好感。
3)、做自己行为的最终评判者
强势者有意无意的行为或语言,总能干扰我们对自身评价和判断。
但请记住,所有来自他人的看法,都无法称为你最终盖棺定论的评价,你需要对自己有个理性准确的判断。
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完全忽略它们的看法,而是说,面对他人的评价,只有当你真心认可之后,才能变为对自己的认知。
不论对方是领导、长辈还是其他强势的人,如果不认同他们的看法,就不必为此郁郁寡欢。
人们都会对可操控的人不再友善,这是人性使然。
所以,想要游刃有余地与强势的人相处,首先得学会坚定不移地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