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山区一间关帝庙,谍报人员曾伪装成香客在此联络发报

秋末初冬的京西山区,天高云淡,风光旖旎。妙峰山下的涧沟村里,两棵大树依傍着一座小桥。一座青瓦房静静伫立桥边,门上悬挂着一块醒目的门匾——“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当年,谍报人员为隐藏身份,往往伪装成香客在此联络发报。

一次精神的接力

■刘帅

秋末初冬的京西山区,天高云淡,风光旖旎。妙峰山下的涧沟村里,两棵大树依傍着一座小桥。一座青瓦房静静伫立桥边,门上悬挂着一块醒目的门匾——“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

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如今已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传统教育基地和首都隐蔽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正是这个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情报站,曾谱写一段战争年代的传奇。它所在的青瓦房原是一间关帝庙。当年,谍报人员为隐藏身份,往往伪装成香客在此联络发报。甚至电台、药品、食物等物资也从这座青砖小院转运到北京各处。

走进纪念馆,一面遒劲浮雕首先映入眼帘:正中间上方由新中国首任安全部部长凌云题字“胜似雄兵十万”,下方雕刻着隐蔽斗争战线革命前辈与百姓的群像。环看四周,这间小院,似乎容纳不了百人,让人禁不住遥想,当年它是如何胜似雄兵十万?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自北平、天津沦陷后,城市斗争逐渐转为隐蔽,信息情报的获取是否先于敌人,成为斗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地处的平西抗日根据地,东侧直连平津敌占区,西部为晋察冀根据地,战略位置重要且艰险。平西联络站是当时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会部建立最早的大联络站,可直接瞄准日伪在华北地区的统治中心——北平。

这个小小的联络站,曾见证着翻涌的历史风云。1948年10月,石家庄一带解放军前出作战,原平津国民党傅作义部侦听城中守备空虚,便企图偷袭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正在此时,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获悉情报,急报中央。紧接着,毛泽东就为新华社亲自执笔了3篇新闻、评述,将傅作义原本的阴谋计划公之于众,摧毁了敌军的心理防线,振奋了我军士气,令原本计划偷袭的傅部不战而退。

有些牺牲是悄然无声的,也是格外令人动容的。我们走进最后的展厅,烈士的名字一个个出现在墙上:李培德、苏静、邹时、秦姐(杨凤兰)……他们生前留下的资料稀少,一生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有的烈士甚至在战斗中牺牲后,身边人也不曾知晓他的真正身份。他们是赶脚夫、商人、伙计、农民……更是英雄的革命战士。

我的思绪正随着展览纷飞,就听纪念馆一名工作人员问道:“你们好,打扰了,想问问你们是否还有关于他们的资料?”她指着墙上的烈士名录,恳切地说:“他们的资料太少了,现有的全部都在墙上了。如果各位游客有其他的历史资料,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再次望向展墙,那些简短的文字似乎厚重了许多。它们簇拥在这里,凝练一群人的一生,为后人留下无尽的追思。

历史会逐渐走远,红色基因却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融于血脉之中。前辈们于此处埋名战斗,后来人守护着这座青砖瓦房,也守护着光荣历史留下的红色足迹。

车缓缓驶离纪念馆,一抹红色的日光,照亮了妙峰山。离开展厅前,纪念馆工作人员热情招呼,“欢迎参观,欢迎你们再来”。我想,我们并非来客,未曾告别,而是在此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接力,又从这里整装出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