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杨家将世代忠勇,但是杨家一门在三代之后,逐渐走向没落,唯有其中一支后人远遁西南,在此地割据统治长达600年之久。可惜出了一个犯上作乱之徒,他就是杨应龙,他的存在彻底毁灭了杨家。
杨令公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代统帅,他原本是北汉大将。北宋荡平北汉后,杨业归降北宋。
杨业在北宋屡建功勋,曾在雁门关大败辽军,人称“杨无敌”。和故事中一样,杨业的确有7个儿子,不过 “杨六郎”杨延昭并不是排行第六,他是杨业的大儿子。
杨业的7个儿子中,除了杨廷玉是战死外,其余几人均在朝廷为官,直至善终,并不像演义中那般悲壮。
杨业和杨廷玉的死说来很让人气愤,他们不是在战场堂堂正正战死的,反而死于小人的构陷掣肘。
雍熙三年,赵光义发动三路大军征讨辽国,起初大军攻城拔寨,行动顺利,但后来东路军出现了失误,全军不得不撤退。
西路军主帅潘美和副帅杨业按照计划撤退,可这时监军王侁跳了出来,指责杨业临阵怯懦,怀有二心,杨业为证清白,只得独自出战。面对辽军,杨业寡不敌众,不幸被俘,杨廷玉战死沙场。
杨业被俘后,忠贞不屈,最后在在辽国监狱中绝食而亡。杨业死后,杨延昭承袭父亲遗志,继续守卫边疆。论起忠勇谋略,杨延昭并不输于父亲,999年辽国大军入侵,镇守遂城的杨延昭在敌我悬殊的形势下,借助寒冬浇水灌城,凝冰退敌,大败辽军。
不过历史并未给杨延昭过多发挥才能的机会,澶渊之盟后,两国边疆安定平和,属于杨延昭的传说黯然消散。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是杨家第三代传人,他的功勋相比父辈们要淡上不少。宋辽两国无战事,杨文广的战绩主要体现在与西夏作战,可还没等到他大显身手,他便因病早逝了。
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就此没落,一是因为边疆战事不多,没有机会建立功勋,而是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不过属于杨家的新一段传奇才刚刚开始。
属于杨家的新一段传奇不在边疆和朝堂,而在西南边陲播州。古代播州,大体就是如今遵义一带,古称夜郎,唐初时改为播州。
像播州这样的边疆区域,远离政治中心,朝廷都会采用羁縻统治。羁縻就是利用当地豪族土司来实行间接统治,土司名义遵从皇帝诏令,实则拥有很大自主权,相当于国中之国。
晚唐时期,唐朝与南诏战争频繁,南诏屡次侵犯播州,太原人杨端应朝廷号召,携族人青壮,前去播州抵御南诏。
杨端到播州后,和族人筑城结寨,对抗当地土著,慢慢扩大地盘。晚唐时期,朝廷忙于对付藩镇,自顾不暇,便默许了杨端的扩张,后来杨端一步步扩张,成了播州的实际统治者。
北宋建立后,杨家一门归顺北宋。北宋朝廷仍然对西南地区施行羁縻统治,杨家继续当播州的草头王。
宋仁宗年间,杨延昭之子杨充广巡视播州,播州杨氏家主杨昭设宴款待,两人在闲聊时意外发现,他们的祖宗居然都是杨端一脉,而且两人的辈分也一样。
杨昭这时无子,硕大家业无人继承,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杨充广就把他的儿子杨贵迁过继给了对方。就这样,杨家将后人的杨贵迁成了播州杨家的继任者。
杨家一门在西南播州,历经宋元明三朝600年间,历代家主都与朝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直到万历年间,末代家主杨应龙起兵作乱。
杨家的覆灭与杨应龙暴虐多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杨家在播州是最大的豪族,但不是唯一豪族,播州一带还有不少其他土司家族,史称“七姓五司”。
杨应龙前任历代家主,都实行与其他土司家族交好,共同谋取利益的政策。杨应龙继任后,一改之前怀柔手段,多次打压盘剥其他家族,其他家族与杨家就此积怨。
两方全面对抗源于1587年发生的杨应龙杀妻事件。杨应龙正妻本是当地豪族张家女子张氏,但因为其宠妾的构陷,杨应龙便将张氏逐出家门。逼走张氏后,杨应龙依然没有善罢甘休,在一次醉酒后,竟然将闯入张家中,将张氏母子杀死。
事发后,张家联合其他家族向朝廷上书,状告杨应龙谋反。本是土司内斗的事件,就此演变为朝廷和杨家的纷争。
1590年,朝廷对杨应龙案展开审理,这时朝廷在朝鲜与日本开战,杨应龙又提出帮助朝廷出兵作战,对杨应龙的审理就此搁置。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杨应龙此人两面三刀,时叛时降,屡次攻击朝廷官军,朝廷因为其他战事,在安抚和围剿之间左右摇摆,事情一直未能解决。1595年,杨应龙接受了朝廷的提议,出钱4万金以作赎罪,并派儿子杨可栋前往四川作人质。
可没多久,杨可栋便在四川死掉了。这下杨应龙愤怒了,大举集结兵力造反,对抗朝廷。起初朝廷因为忙于朝鲜战事,让杨应龙占了上风,其军队一度逼急重庆湖广。
朝鲜战事结束后,朝廷立即集结24万大军,大举围剿杨应龙。此战朝廷历经114天,尽数荡平杨应龙军,杨应龙挟妻小自焚而死,统御西南长达600多年的杨家就此覆灭。
守业更比创业难,播州杨家历经600年不倒,靠得不只是实力强盛,更多的是审时度势,知进退懂分寸,但最后却因为杨应龙不自量力的愚蠢,走向了覆灭的结局。
杨家将一门满门忠勇,保家卫国,却不想其中一支后人,却做出如此残忍暴虐,犯上作乱之举,实在是令人惋惜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