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张图。
这些疯传在家长间的新名词,你认识几个?
如果这些“行话”你全都认识,那可以说你是一名超级合格的“鸡娃”家长。
如果全都不认识,那证明你还未被“鸡娃热潮”所同化。
通俗来说,“鸡娃”就是指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利用各种手段催促孩子学习。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就展示了家长们是如何拼命“鸡娃”的。
剧里主要展示了3个家庭。
“鸡娃”最使劲的,就属蒋欣扮演的田雨岚了。
才上小学,儿子子悠就能把圆周率能背到小数点后面2000多位。
每天子悠的生活就是疯狂学习,上各种辅导班,有做不完的卷子,连去踢会足球都是一种奢望。
另一边的南俪一开始主张快乐教育,但是看到女儿欢欢成绩倒数后,也开始给她报辅导班。
最底层的家庭是米桃一家,爸爸开水果摊,妈妈给人做保姆,为了让米桃不掉队,她爸妈虽然穷,也咬咬牙给她报了上万的择数补习班。
很多人觉得这剧里演得也太夸张了吧?才小学就这么拼命?就为了争个金牌班的名额送礼找关系,挤破脑袋?还举报老师、跟培训班老师拳打脚踢?
但现实,往往比剧中更可怕。
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
就拿海淀小学升初中来说,有6所中学被称为“海淀六小强”,它们承包了海淀 90% 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进了这几所学校的大门,孩子的未来就有了保障。
可数据是残酷的,光2020 年北京六年级的小学生就有14 万人,最后能进入这6所中学的只有1% 左右,也就是1400多人。
如果想进其中最好的人大附中,4年级就要进行早培,光看下图这数字,就知道竞争有多激烈了吧!
所以在海淀的家长们丝毫不敢怠慢,鸡起娃来,那是一个比一个猛。
19个月的孩子,就要看英语动画、做思维训练,外加训练自主睡觉。
大一点的孩子,时间表排得满满登登,6点40就要起床,学习网球、诗词、阅读,连冲澡的时间都要计划得丝毫不差。
一位叫做重阳妈的分享道,自己的儿子一年级时,就开始在课外上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后来还学习了编程和围棋……《小舍得》田雨岚的做法是一样的啊!
上了五年级,又报了两个奥数班,从费用上来说,光一个学期要三五万,而一年下来就是十多万……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这个数字恐怕是再翻倍。
当然,进了这些好学校后,资源更上一层台阶,而内卷化又更加严重。
一位叫做王食欲的网友分享到,自己在北京四中读书时,放学后社团活动非常丰富:有文学社(每个月出一本杂志)、英语戏剧社(每年都去爱丁堡和阿维尼翁演出)、天文社团(匹配校内天文观星台)、观鸟社(每周拿着望远镜去圆明园找鸟)。
学校话剧活动图片
还有价格99998元到南极的游学活动,50个名额一抢即空。
所以那个到北极看到北京小学生毕业旅行的贴子,可能真的不是段子!就是事实啊!
这几天有个视频火了,一个外国人到人大附中临时考察学生的英文水平。
结果一个个学生都是对答如流,口语非常厉害。
还有一个小男孩,英文相当的地道,一看就是在海外生活过。
被问道为什么如此厉害时,一学生淡淡地回答道,“因为我是人大附中的,而且英语老师都说英语啊。”
看到这些鲜明的例子,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舍得》里田雨岚那么拼命地送孩子上重点学校了。
但,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家长如此大费周折,这些“鸡娃们”最后怎么样了?都成社会精英了吗?
最近有一篇文章火了,是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她是95后,01年幼升小就开始被爸妈“鸡娃”。
“学区房、私立外国语、补习班、南极游学、出国交换……能想象到的鸡娃教育方案,我都体验过。”
她带来了一个非常残忍的真相:“被疯狂鸡娃后,自己并没有出人头地。”
她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是一名小作者,虽然比大部分人过得不错,但是靠自己从北京买房,也属于天方夜谭。
她身边的朋友们,工作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有的辞职当酒保,还有的竟然去做了健身教练、外卖派送员。”
不得不承认,虽然鸡娃们比父母会的要多,但是从赚钱和社会能力上来说,大部分人是根本无法超越60后爹妈的。
她说的这些,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身边就有很多国外留学回来的朋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收入,非常一般。
有个在老家的城市,一个月只赚3000块,要知道他当年留学花了300万啊,自己连出国的学费都赚不回来。
在看《小舍得》里的这3个孩子,也是问题频出。
子悠后面肯定是会产生心理问题的,预告里他撕试卷、打妈妈,非常厌学,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欢欢抗压能力也不行,被爸爸批评后哭到狂吐,而且她天赋差一些,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
米桃在原著中是得了抑郁症回老家休养了,大城市里的攀比太厉害了,她很难不去自卑的。
“鸡娃”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得到了好成绩,舍弃的是孩子的快乐。
不过,剧中也展示了残酷的一面:这些“鸡娃们”,起点已经很高了,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
子悠的爷爷奶奶都是土豪,家里有厂子、商铺,真的是有资产可以继承。
就算混得再不好,也属于大城市中的中产,小富即安,无须为生活发愁。
那边的欢欢、超超,也是如此。
而像米桃那样的孩子,必须牟足劲、不断努力,但最后,也可能也无法过上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生活。
那讨论了这么多,到底要不要“鸡娃”?这部剧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为了成绩拼命学习,那必然会舍得一部分快乐和自由。
舍得了玩的时间,是会换来学习成绩的提升。
但一切都不能操之过急,过于极端。
而且每个家长,都要做好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准备。
天赋、时机、运气,无论你再努力,很可能也逃不过平凡与命运的魔咒。
所以,放宽心,鸡娃的同时,也别忘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