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呛奶后哭闹不休、反复抓挠耳朵,是哪里不舒服吗?
宝宝感冒了,感觉耳朵闷闷的,听不清声音是怎么回事?
……
生活中,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上面的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急性中耳炎惹的祸。
那么,急性中耳炎究竟是什么情况,又该如何预防宝宝急性中耳炎?我们今天就一起了解下。
什么是儿童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是由细菌的急性感染而引起的。而急性中耳炎又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大类。
其中,又属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小儿中最为常见。
它经常是由感冒引发的,其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甚至剧痛,孩子会出现烦躁、哭闹、发热等。
如果长期拖延不治或治疗不彻底,由急性转为慢性,耳朵流脓不止,轻则影响听力,严重时可引起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在儿童中为4%左右,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年龄段为1~2岁,冬春季节是发病的高发期,而且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据统计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10%左右。
为什么儿童容易得急性中耳炎?
那么,知道急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时,背后可能导致他们得急性中耳炎的6种原因我们也要清楚。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儿童的全身及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较差,因此非常容易感染各种上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感冒、鼻炎、咽炎等。而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
所以,当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躺着喝奶
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年人短,管腔较宽且趋于水平位的,所以当婴幼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容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最终引发急性中耳炎。
因此,当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儿童体内缺乏防御急性传染病的抗体
如流感,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严重影响咽鼓管中的纤毛运动(纤毛运动经常将病菌从鼓室通过咽鼓管向鼻咽部排出,起防御作用),破坏了局部的防御功能,所以当小儿患传染病时,容易发生中耳炎。
鼓室有胚胎残余组织
部分婴幼儿鼓室有胚胎残余组织,一般这些组织在1~2岁时退化,有些未完全退化的,容易发生感染,中耳炎发作。
分娩时羊水、胎脂等经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听力
特别是儿童来说,咽鼓管发育不成熟,一旦鼻腔呛水,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造成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中耳大量积脓,耳朵剧痛,流脓使鼓膜破溃,造成穿孔。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并到医院检查。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中耳炎?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
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
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
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二是发热。
急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7.8℃至40℃。
三是看有无化脓。
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很大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需要赶紧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分类中有个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不会导致宝宝耳朵流脓,但会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
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症状治疗。其病因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的应用,结合其他对症治疗等,进行综合性治疗。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急性中耳炎可使用广谱阿莫西林类,疗程通常为7~10天。局部治疗可使用滴耳剂、喷鼻剂等剂型药物。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宝宝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耳道进水或损伤,不要用力擤鼻涕。
感冒时注意有无耳痛、抓耳、流脓表现,平日听力是否下降,如看电视的声音是否过响,及早发现是否得了中耳炎。
并要积极处理鼻部病变,如果平时有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表现,及时去医院检查有无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减少发生中耳炎的危险因素。
参考来源:
[1] 许政敏,张建基.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02):81-84.
[2] 孔维佳, 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主创团队
图片设计: 常超人
作者:本尼
责任编辑: 乔木
科学审核:蛮牛健康医学团队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