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上海、重庆、浙江、江苏等3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参加“首届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峰会”。
这次峰会的目标,就是针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破除五唯教育顽疾”而提出的。该《总体方案》强调,要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疾”。
专家建议:取消“学校排名”的做法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光礼提出,在“破除五唯”背景下,我们应该首先反思并取消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排名”的做法。
“学校排名”包括成绩排名,升学排名,以及“重点中学”排名等。周光礼认为,任何指数对教育现象的评价都是“有限”的;当我们用“某一个指标”来判定和评价教育效果和成绩时,那么就会走向“功利化”。
对此,有网友表示支持,取消“学校排名”,能够加快破除“唯分数”的积弊。一个叫做“俭子”的网友称,“不排名,根据年龄不同,定人才发展合格线,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每个孩子自身纵向比较,进步就行”。
“重点中学”成为唯分数、唯升学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学校排名”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重点中学”的排名,助推了成绩排名、升学排名的日益严重。“重点中学”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重要推手。
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省市都有“重点中学”的排名,只要能够进入“重点中学”名录,那么学校就能够获得“超常规发展”,而那些未能进入“重点中学”名单的学校,则越来越被“边缘化”。
以重庆为例,从2001年至2013年,一共有13批次的138所学校成为了“重庆市重点中学”。这138所“市级重点学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优秀生源。在这些强大的“重点中学”的背后,却是“普通学校”“乡村学校”的削弱。
又以河北为例,河北省最有名的几所学校,是以“衡水中学”为中心的“衡水系”学校。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等学校,可以说是“重点中学中的重点中学”,是“超级重点中学”。它们的存在,却让周边其他学校显得“一片荒凉”。
“重点中学”排名所造成的“四大弊端”
不得不承认,“重点中学”的排名曾经一度为城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越发展都后面,我们越能见出“重点中学”排名所带来的严重弊端:
第一,造成了普通学校、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
因为有良好的政策支撑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城市的“重点中学”发展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辉煌。但是,从另外一个方向看,“重点中学”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雄厚,然而“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却越来越薄弱。因为学生都争着进入“重点中学”,乡村学校的学生就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少,教育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少。由于城市“重点中学”的存在,城乡教育资源就严重失衡。
第二,造成了招生环境的恶性竞争。
重庆虽然有138所“重点中学”,但是这些“重点中学”之间,又形成了恶劣的竞争关系:区县的“重点中学”将乡村的优秀生源抢夺过来,而重庆主城的“重点中学”又将区县的优秀生源抢夺过来。在重庆主城的“重点中学”中,大家为了抢夺优秀生源,不惜“花巨金购买优秀生源”,于是,同区域的“重点中学”开始了不择手段的“生源抢夺大战”,招生环境日益恶化。
第三,造成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自从“重点中学”诞生之后,家长们就常常为“考上重点中学”而焦虑。无论是主城,还是区县,都争着想冲进“重庆一三八”(高中)。为此,家长也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或者择校费,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能够上更好的“重点中学”。主城区家长们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区县的家长们,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也同样不小。尤其是现在“普职分流”,只有50%的初中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家长们就更焦虑了。
第四,造成了社会“唯分数”的成绩攀比。
大家争先恐后地进入“重点中学”,这就可以安心了吗?绝不是!在“重点中学”内部,也有学生成绩名次排名;在“重点中学”之间,也有“清北数量”“升学率”排名,这一切排名的依据,就算“分数”。围绕着“分数”排名的背后,还有很多人都靠着学生的“分数”来拿奖金。可以说,“唯分数”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还存在于整个社会。人们只记着成绩最辉煌的那个第一名考生或第一名学校;其余的学生或考生基本都被忽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走上职业学校发展的学生,更是遭受到社会的“偏见”。
结束语:
“重点中学”排名的做法的确应该进行改革了,让优秀的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资源仅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无论如何,这都是不科学。
“衡水模式”的辉煌在“衡水中学”,但其危机却在整个河北教育;
把所有的优秀生源和教育资源都集中衡水中学,那么对河北其他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如果“教育评价改革”能够首先整改“重点中学排名”,那么对普通学校、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来说肯定是一大“幸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