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敬老爱幼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的品德课老师也会教育孩子们如何“敬老”。但是,前不久网上一则故事,就是关于父子二人乘公交,因为让座慢而遭到老人指责,这让我们开始纷纷审视到底该如何“敬老”呢?
嫌弃孩子让座慢,老人怒斥小学生,网友:果然是坏人变老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父子二人在晚高峰之时,乘坐公交车,正好有座位,儿子上了一天学也很累了,就眯着眼而坐。
后来上来一位刷老年人卡,但身体硬朗结实的老年人。他站在男孩身边,用各种方式来提醒男孩自己是老年人需要座位一事。
男孩也很懂事,起身要让座,但是行李颇多动作稍微慢一些,而这位老年人,却指桑骂槐的讽刺男孩没有“敬老”之心。此时,男孩的爸爸,义正言辞地怼了过去,并且说这座位我们不让了。
事后,很多人都称赞男孩父亲的行为,因为他教给孩子什么人是值得尊敬的,什么事是应该做的。而且,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坏人都变老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首先得做好自己,有一些人只会道德绑架,根本不值得被尊敬。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道德绑架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影响孩子心理
事件中的小男孩十分懂事,也很愿意为老人让座。然而老人嫌弃孩子让座慢的举动却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投下阴影,产生自责情绪,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2、孩子对传统美德产生怀疑
道德绑架岁孩子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觑。这不仅仅影响他们的心理,还会对他们从小受到的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产生怀疑。书本和长辈口中的老人是慈祥的形象,而现实中遇到的老人却如此不讲理,相形之下孩子心中难免产生落差。
当孩子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1、教育孩子勇敢说“不”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一有问题就自己先冲到前面,为孩子解决。殊不知这样会养成孩子对家长严重依赖的心理。
所以,要学会适当的放权力给孩子,教育孩子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面子问题、或者其他的影响而委屈自己。
学会拒绝,学会对不公平说“不”,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2、告诉孩子帮人的前提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其意原本是提倡人们相互帮助,并赞扬这一行为的美好。但是,帮人也是有底线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伸出援手去帮助。
而且,身为学生(孩子)本身能力就有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人,的确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一旦超出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迎难而上。
教育了孩子学会拒绝也只是第一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地引导孩子,教会她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勇敢地和对方讲道理
有一句话叫做先礼后兵,在保持镇定的同时,能够做到有理有据的反驳对方,让对方无地之容,那才是最快乐的胜利。就像前段时间坐上引擎盖上维权的女司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维权无门,无奈之下选择了网络曝光,面对4S经理的托词,依然能做到冷静反驳,令对方哑口无言。
4、有必要时选择报警
出门在外,我们最害怕也是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遇到胡搅蛮缠的人,当遇到这种人时,和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总是疑惑为什么现在有些老人变坏了,但其实就是有些坏人变老了,但是现在是个法治社会,如果对方的行为已经涉嫌伤害到孩子,那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选择报警,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1、鼓励孩子自己独自思考
独立,是一个人的能力,而这项能力也是如今很多人都缺乏的,也不是短期培养就能达到了。所以家长们不能单单口头上告诉孩子,一定要在行动上给孩子做出表率,多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结合生活分析周围的事情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价值观、是非观,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大多都是模仿大人,所以家长的观点是完全可以影响孩子的。
而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可以根据自己周围的人、事、当下社会的热点等,用他们能够接受和听懂的语言来分析,虽然这样做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大概的意思他们还是明白的。
用这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分析事情的能力。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能分辨是非,面对困难或者是挑战,就不会退缩,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