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非常多。不论是小道消息,还是从类似结婚、新生儿数量来看,中国的人口增长巅峰可能要过去了。
这些问题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都非常忧心忡忡,大部分人都表达了担忧。但有一些人是会高兴的,比如,学生和家长。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了,上心仪的大学就容易了。
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
北京人口变化
我以北京为例,因为全国数据还没有出来,而且各地差异太大。下图是北京1949~2018年的出生人口统计。
一开始出生人口都是增长,到了1995年,急剧下降,到2003年降到谷底,只出生了4.5万人。2003年是羊年,中国传统中这年生的孩子命不好,所以很多人会避开这年生孩子。2004年起开始反弹。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大家心情比较好,新生儿数量达到了8万。
到了2013年年底,单独二胎政策开放,2016年,全面实施二胎,相应地新生儿数量大涨,到2017年达到顶峰,为17万。不过到了2018年,开始下跌,只有14万了。这几年逐年下降,2019年是13万,2020年则是10万。
中小学上学变化
看了人口的变化,反过来看北京上学问题就非常清楚。
今年是2021年,就是说2003年出生的人高考,因此,今年北京高考的录取率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学生少。后续高考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直要到2035年,高考都只会越来越紧张(假定大学在北京的招生人数不变)。2036年之后,高考就会容易一些。
至于幼升小,现在则是惨烈状态。今年是2014下半年、2015上半年年出生的孩子上小学。我们看上面的表,2014和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是一个高峰。2014新生儿数量是15.3万,2015年新生儿数量是12.7万。从新生儿数量来看,2015年跟2013年的数量差不多,因此2020年和2021年的幼升小的数量也差不多。
在2020年,北京的幼升小数量达到历史最大值,有21.7万小学生,而在2019年,只有18.3万幼升小,所以小学压力不小。
不过对于2021年来说,跟2020年差不多,问题不大,但明后年,幼升小压力再次增加。最近几年关于幼升小的政策大家应该有感受,总体对非北京户口的管理越来越严,根子就在于入学人数太多。
现在中考的学生是2006年左右出生的,竞争正处在逐步爬坡的过程中。在2020年,北京高中录取率是80%,从数据上来说,好像录取比例很高了,但因为北京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投入非常多,所以,这个20%的分流也是让家长难以忍受,因此北京的中考是很重要的。
过了中考反而容易一些,在2020年,北京高考上线率有75%,一本率有45.7%。接近一半的考生能上本科。当然,这是目前的数据。
从人口的变化来说,2021年,北京考生数量少于2020年,因此高考的录取率应该更高一些,不过,之后高考人数就多了。这个紧张态势要到2035年才结束,这期间的北京考生都不容易。
2018年后的孩子
那大家是不是会羡慕2018年后出生的孩子?
别忙着羡慕。
我总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坑。像50、60年后,没有好好读书,或者遇到了下岗。70、80后好像很顺,能吃饱饭了,能读书,顺利找工作,在房价大涨前买房,但他们的坑也许在养老。
90后、00后是幸福的一代,城市小孩的养育条件堪比发达国家,但没有父母的资助,已经买不了房了,而且找工作也费劲,内卷、躺平成为这代人的流行语。后续的养老估计也是个坑。
10后呢?00后的读书已经非常辛苦了,10后好像更辛苦。我看北京的10后从出生之后就开始学习的军备竞赛,好像比00后又上了一个台阶。等他们气喘吁吁地到了高考,发现上大学已经不用那么费劲了,他们是什么心情?
我估计10后也许更要躺平,等他们出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估计跟普通人没关了,能租得起也许就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找工作也许更麻烦。因为老家伙们的寿命越来越长,精神矍铄,还延期退休,让10后怎么办?
至于养老,那时希望有机器人吧?否则10后更是麻烦。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宿命。10后的数量不多,而长寿的老家伙们又太多,10后也许只能拼命工作,才能让社会运转起来,或者世界还是被老家伙们控制,他们的声音很小。
总之,我并不认为人少是件好事。
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