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学姐才是清华之耻吧

清华学妹的一番舞蹈表演之后,清华学姐也出来表演了。

在朋友圈刷到一张截图,去检索了下,貌似还挺火。

首先,单从字面上,我就看不出来这是清华学姐的水准。

清华不是我们的骄傲吗?怎么成了“耻辱印记”?想说的是清华最初是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设的?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也应该说,清华记录了或者带有当年我们国弱民贫被欺负的耻辱印记,而不能说清华就是耻辱印记。

不单是我,不少网友读这位清华学姐的“高论”,也是不胜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外,“贡献于”多余,“洗刷”前面该有个逗号吧?这句我愣是读了几遍才理顺。

一想到清华学姐毕业多年后,语文水平退化到这种地步,就越想越难过,骑车在路上停下来特地大哭一场!奇耻大辱啊!

客观来说,清华学妹的那场舞蹈好看吗?我个人感觉一般般,跟三四线城市某商场开业庆典差不多。如果不是身后“清华大学”那几个字,估计没有人会联想到这是清华的节日,清华的节目,清华的学生。

但是,俗归俗,这样的节目水准可以吐槽,去上纲上线到清华之耻,然后痛心疾首、痛哭流涕,就未免太矫情,表演欲太强了。

试问,清华的舞台该是什么样的?有一个标准吗?该有一个标准吗?清华女生该穿成什么样、跳什么舞才叫得体和优雅?是统一的汉服、旗袍还是军装?

我想,如果有人认为有这样一个标准,那才是对清华文艺氛围和学生精神风貌的摧残,那才应该清华之耻。

一个小小社团的一个小小舞蹈节目,不会影响清华的“双一流”。相反,有这样的看起来不那么清华的节目,才彰显清华之大,才称得上兼容和海纳。

写到这里,我就自然想起了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本号立号之初就写过他——《咋就不忍看大师75岁娶妻?》,文章中心思想异曲同工。

这位在75岁高龄再结婚的老头子,是清华历史上任职校长时间最长者。一生谨言慎行的他,针对大学之气象,也说过一番今人不及的话:

“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子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在梅校长看来,当时的清华要向北大学习,学习什么呢?也就四个字:兼容并包。

只是时至今日,清华有些学子,仍旧没有学会。

我还想起了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潘光旦。这位在清华读书又在清华教书的社会学家,说过一段更通透的话:

“教育必须以每一个人为目的,必须在每一个人身上着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人,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境界,成为‘完人’。”

当然,这里的“完人”不是指完美的人,而是完全的自我。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完成了“自我”?

我想,想穿连衣裙就穿、想跳什么舞就跳,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清华的教育目的,绝不该是压制这种个性,而是促进。至于美丑雅俗,那是外界的评价、艺术化和技术化的评价。

对了,潘光旦除了是社会学家,还是个预言家。

人家在百年前就知道“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工具人”。潘老认为,专家人才必须完成“人的教育”后,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专才,否则只能是优良的工具。

学姐,您可能很优秀,但更可能是个工具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