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经典导读丛书》:一个哲学教授写给语文教师的书

导读

改变世界,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是靠知识,而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分析性思维,培养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教育。

——《当下的启蒙》

前段时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被问到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时,他的回答刷屏:

“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如果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这个时代虽然不安,充满不确定,却有一群执着探索的教育人,运用自己的理智,不断寻根问道、智慧共创,在冲突与困境中,寻求着理想教育落地现实的路径。

有的老师会教育,有的老师不会,或者说,他们不太懂教育。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是天下最大的课堂,不仅传授语言和逻辑,更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默默承担着。

学好语文,不是靠题海战术,不是靠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它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东西,需要学生不断从看书、走路、观人中得到滋养,培养文学素养,树立人文情怀,塑造诗意人生。

教好语文,不是仅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也并非紧盯着新课标,成日让学生吟诵“之乎者也”。中国文学的鉴赏,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例如诗歌的鉴赏,可以借鉴绘画、书法理论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论山水画说,用笔须“毛”,蔡邕论书法艺术讲究“涩”,诗歌评论家论诗歌艺术讲到“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观叶燮《原诗》论汉魏之诗说——“其工处乃在拙,其拙处乃在工”便可见一斑。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博采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

如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朱永新先生说:“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于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

刘莘教授和语文教学

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不妨听一听教授的声音。

Q

阅读什么?

:经典。

“为孩子的阅读做有思想的减法”,是刘莘教授基于信息过载的时代提出的教育理念。

在接受张水心老师的访谈时,刘教授曾介绍过他选书的四大标准——

标准一:必须是绝对经典,不可替代的。

标准二:包含着一定的思维促进的能量,能够借助儿童文学的文本,帮助孩子们思考天地万物,思考与他的生活、世界相关的东西。

标准三:书目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可以充分激发孩子思维发展的潜能。

标准四:这些书组成一个整体后,从书中提炼的话题可以慢慢串成一个孩子一生发展所需要关注的话题,从天到地,从人到物,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人格。

刘莘教授

符合上述四个标准的,唯有经典

经典,是少数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也是可以跨越时代的,因而它必须包含着较高的思维内涵,还要考虑是否能够停留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他跳起来能够摸得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尽可能按照孩子的心智特征,为他们挑选数量相对少的、有益思维发展和人格成长的经典名著,并借此提升他们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要通过分级和分类阅读设计,促使孩子将外在的阅读动力转化为是他们终身受益的内在阅读动力。

Q

怎么阅读?

:深阅读。

深入阅读一本经典,胜过浏览十本图书。深阅读是一次探险:读者、文本与作者,将构成一道情感共鸣和思想交织的独特风景;它是一场对话: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在冲突或和解中,认识他者也认识自己;也是一种自由:阅读者抛弃功利拒绝说教,让精神在无拘无束中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

作为语文老师,你是否正在面临着这样的疑惑——

阅读教学怎么办?

文本解读不出来,怎么办?

学生思考问题深度与广度不够,怎么办?

学生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匮乏,怎么办?

写作教学怎么办?

学生写作积累素材不足,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怎么办?

学生行文套路化、雷同问题严重,怎么办?

学生无创作灵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怎么办?

学生写作如同流水账,组织能力弱,怎么办?

学生不会构思,行文无逻辑,怎么办?

看不懂,写不出,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患了“素材贫血症”。而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孩子治治“病”。一颗“经典阅读”速心丸,行气活血;一包“深度思考”冲剂,祛瘀止痛;一瓶“审美赏析”口服液,解热化痰;一记“表达探讨”偏方,药到病除。

作为语文教师,你是否也在为生“冻”语文而忧愁?

上课氛围沉闷,师生零互动;

教案毫无新意,学生反映课堂无趣;

教材古板,渐趋照本宣科......

生动语文≠生“冻”语文!

前者,以学情为逻辑起点,民主活泼的教学,激活孩子内心的“心动”,使得其拥有学习迁移能力;

后者,课堂氛围沉闷,教师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动”住了,不想思考,不想参与,语文成绩落后。

生动语文,重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如果你是这样的老师

- 想要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老师;

- 寻觅创意教学灵感的教师;

- 拥有丰富经验想要交流的老师;

- 关心学生思维提升与视野拓展的教师;

- 致力于滋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的老师……

那么,请跟着刘教授,用对的教学方式,玩转语文课堂。你的语文教学烦恼,都将在这套书中找到解决办法。

此前,刘莘教授开发了国内第一套以“经典阅读,思维促进”为旨的在线导读课程——“刘教授经典导读”,旨在促进学生思维:第一步是深度阅读,第二步是主题写作。该课程定位为“读经典、促思维、学写作”。

内容设计上将每本书分为读前与读后导读,把文本解读与问题探讨相结合,主题讲解与微课教学结合,引导读者进入深阅读,审辩式、批判式阅读。它将经典文本的精彩内容与孩子心灵成长的困惑思索联为一体,设计了近300个问题,非常有助教师对孩子进行视野开阔和主题多样的写作训练。

主题的细分、微视频的讲解、单元化的知识展示,视音频等多种类型富媒体的整合、“文本+问题”模式的运用,使得这套导读课程自第一期课程上线以来,便获得了诸多好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师APP端

(1)一键上课

课程库包含刘教授深导读课程12门和种子教师轻导读课程。

课程资料包含:230节微课,300个思考问题,部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和PPT、每本书配套教学资源包专题、推荐书目等。

(2)阅读课案例分享——

教师端首页“案例分享”,精选全国各校优秀阅读课案例,全国教师可在线交流分享,提高互动,让阅读课更加生动饱满。

(3)刘教授信箱

教师可在刘教授信箱中写下你的见解,你的疑惑,你的收获,与刘教授进一步交流,收获不一样的启发。

《刘教授经典导读丛书》

在千呼万唤中,“刘教授经典导读”阅读课的同款书籍终于重磅来袭!

这套堪称语文教师备课神器的丛书,究竟有何魔力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导: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

简介

该书旨在帮助青少年切己地理解《论语》以及孔子师徒的言行思想。时代的差异、年代的久远、语言的变迁、文本的简约、传统语文课的刻板印象、国学传播者习以为常的崇拜式讲解,都构成了青少年对《论语理》的理解障碍。这本著作挑选《论语》中的重要段落予以解读,将它们植入由波澜壮阔的宏观历史与生动真实的个体生命共同架构起来的背景画卷之中,带领青少年“穿越”回孔子的时代,使他们与古人产生真正的共鸣,从而推动人格和思维的健康发展。

亮点:

1. 文末附两万余字原文,方便索引

全书最后附上了两万余字《论语》原文,可供教师索引查找,教师可根据原文,对应查找哪些段落和语句在本书中得到了解读或阐释,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背诵默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尊重史实,添加情节,重构历史或生活语境

在古代文献中,《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算是详细的记录了。但司马迁惜字如金,总共用了一百多个字,就把孔子葬母及之前的身世交代完毕。众所周知,《论语》中的很多语句离开了相应的语境,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而本书以不违背历史史实为前提,在情节和内容上加以拓展,为不少重要的语句重构了历史或生活语境,方便教师为学生提供场景化的描述和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克服语境缺失带来的阅读困难。《孔子的精神世界》第一章至第十八章即是在追忆孔子一生的脉络中穿插《论语》语句,以还原真实的孔子,展现孔子的精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主题思想丰富,框架罗列清晰

本书除了追溯孔子的一生和解析《论语》原文之外,还概括了《论语》中的主题思想。

学与思:“学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65次,思字出现了25次。”

君子与小人:“君子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小人出现了48次。”

仁与德:“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德出现了40次。”

礼与义:“礼字在《论语》中出现了71次,义字出现了23次。”

道与命:“道字在《论语》中出现了89次,命字出现了24次。”

通过对关键字的统计,梳理出《论语》中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教师从宏观层面对《论语》进行总括,展现孔子在上下数千年的文明兴衰中为我们这个民族奠定的精神底色。

02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爱与思:儿童文学经典解读》

简介

该书挑选了十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著和一部儿童哲学名著进行解读,每个解读都包含一篇“读前引导”和两篇或多篇“读后引导”。“读前引导”为尚未阅读过原著的读者而创作,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剧透去调动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读后引导”有明确的主题,有助于读者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建构积极的价值观。

亮点:

1. 读前引导和读后引导

每个解读都包含一篇“读前引导”和两篇或多篇“读后引导”。“读前引导”为尚未阅读过原著的读者而创作,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剧透去调动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读后引导”有明确的主题,有助于读者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建构积极的价值观。

2. 理性思维提升,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局限

语文教师通读此书,有利于打开一个新的阅读教学视野。传统语文教学趋向于感性审美,本书则是以理性思维提升为旨归的阅读理念和方法的实践产物。理性与感性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但以理性去引领感性和深化审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基于想象力的好奇心和成长动力。

3. 浅入深处,通俗的文本与深刻的解读

刘教授认为,儿童文本不应有难度,能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不仅故事情节精彩,而且含义十分丰富,学生读完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非一味地追求晦涩难懂。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不应高高在上,不应一幅凛然的模样,因此本书解读的是一部作品,除了《苏菲的世界》具有一定的哲思难度以外,其余的作品均是通俗易懂,可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助于学生将经典名著与自己的意义世界紧密地联为一体。

03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归去来兮: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简介:

这是一本集安徒生童话诠释、安徒生童话新译和安徒生成长传记为一体的深度解读安徒生的书。安徒生是人们熟悉度很高但又很容易以“熟悉”或“阅读过”的名义被错过的伟大作家。其童话的特点是意向开阔、行文优美、思想深刻。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入阅读和真正理解安徒生童话,特别有助于发展对于美好事物的鉴赏力和抵御丑恶事物的免疫力。

亮点:

1. 分门别类,脉络清晰

在本书中,刘教授将安徒生童话的类型进行了大致分类:

第一类童话以人的成长为主题,如《丑小鸭》、《铜猪》、《鹳鸟》、《小意达的花儿》。

第二类童话以人的品格为主题,颂扬诚实、忠诚、勇敢、谦虚、自律的品行,鞭挞骄傲、虚荣、放纵、自夸的恶习。如《坚定的锡兵》、《荞麦》、《老路灯》、《钱猪》、《小克劳斯与大克劳斯》、《红鞋子》、《蜗牛与玫瑰树》。

第三类童话以揭示现实社会的阴暗为主题,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园丁写主人》。

第四类童话歌颂爱、勇气与善良,如《海的女儿》、《野天鹅》、《拇指姑娘》、《冰雪皇后》《冰姑娘》。

第五类童话揭示人的自欺与糊涂,如《皇帝的新装》、《夜莺》、《影子》、《豌豆上的公主》、《猪倌》。

第六类是颇具哲理的童话,涉及人生、时间、公平、命运等主题,如《接骨木树妈妈》、《赛跑者》、《完全是真的》、《亚麻》、《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小鬼和小商人》、《瓶颈》、《老栎树的梦——一个圣诞节的童话》。

第七类童话有些“无厘头”,幽默搞笑,不一定有深刻的寓意,但却有趣好看。如《笨汉汉斯》、《飞箱》、《香肠栓熬的汤》。

第八类童话为“杂类”,包括对时代的歌颂、些带有科普性质的童话以及有较强的宗教色彩或民间传奇色彩的童话,如《小小的绿东西》、《树精》、《海蟒》、《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等。

2. 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学生对安徒生的认知

作者认为安徒生是极易以“阅读过”的名义被错过的伟大作家,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看,孩子总是想与自己的过去拉开距离,不会再去阅读自以为熟悉而幼稚的原著的,故有必要向孩子们还原真正的安徒生童话。

在本书中,作者追忆了安徒生的一生,写成“‘丑小鸭’安徒生成长记”,在这篇原创传记小说中,你会看到有一个不一样的安徒生,他对祖国丹麦的深切的爱,他在精神病院的成长经历,他的宗教信仰,他的敏感的内心......

04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宇宙的真理:刘慈欣科幻文学解读》

简介:

该书挑选了刘慈欣的重要科幻小说进行了诠释和思想上的拓展,融文学虚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于一体,在宏大的时空框架中,展开传统文学无力涉及的话题。刘慈欣拓展了世界科幻文学的视野,创造了崭新的叙事母题和叙述方式。阅读杰出的科幻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放飞想象,从与日常生活很不一样的视野来理解世界,点亮对于宇宙的惊奇,以及对于人生在世的意义的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亮点:

1. 知识拓展,开阔学生视野

本书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积极引进新概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如在对《流浪地球》进行解读时,作者在探讨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时,则引入了由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家构造的“费米悖论”——如果有高级外星文明,就不可能没有他们的踪迹。如果确实没有,则以为了地球很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级文明。这就是流浪地球的背景。人类没有可依靠的对象,孤独而无法理解这种孤独。拯救处于灭顶之灾的地球,既是为了拯救人类,也为了拯救宇宙中唯一的智能之灯。百科全书似的解读,在带给学生震撼之余,亦可以不可磨灭的阅读体验激发其进行深度思考,迎接思想上的冲击。

2. 由个人到人类,引导学生由小我走向大我

本书并不局限于个体的生命轨迹,而将视野拉长到整个人类文明、整个浩瀚宇宙。它触及了一系列永恒的大问题——科学的本质、文明的兴衰、善恶的根源、智能的演变、思维的秘密、自由的意义、宇宙的生灭......即使是读完他的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我们在受到深深的震撼之余,也不愿意将现实放逐于幻想,而愿意在远远超越狭小局促的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在宇宙的广度和深度上,去探寻和重建人类存在的现实感。而这种超越感受的深度的思考和探索,将对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引导其从小我走向大我的璀璨的明灯。

3. 主题宏大且凝练,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宇宙、生命、智能、文明,这些关键词构成了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宏大主题,其小说的畅销,源于其风度的科学知识储备、崇高的科学素养、兼具文学家的想象和哲学家的深沉,因而学生可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看到科学、文学和哲学的共舞。本书的短篇小说解读,开篇皆引出一个核心主题,围绕其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流浪地球》的解读中,重点探讨人类精神的故乡;《朝闻道》的解读中,重点探讨什么是宇宙的真理;《诗云》的解读中,重点探讨人何以为人......核心主题的提炼,有助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地把握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思想,体会其丰富性和启发性。

推荐理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刘教授经典导读丛书》

1. 儿童本位,语言、事例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接受

为什么学生会对经典解读产生抵触心理?那是因为大多经典解读常常是一副高傲凌然的姿态,却少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世界。孩子们都不喜欢干瘪乏味的大道理,刘莘教授善于将道理隐藏在一个个美妙有趣、引人入胜的经典作品背后,隐藏在一句句优美动人、通俗易懂的语言中。

在《爱与思:儿童文学经典解读》中,谈及哲学的开端,作者为了说明世界是变化的,用“云朵和风”与“世界和时间”作类比:

“看看天上的云彩,无风的时候,云彩的长相是那么的确定,有的像花朵,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是难以命名的奇特形状。风来了,你看到花朵散开与骏马的耳朵连在了一起,狮子的头不断变形,穿过各种奇怪的云......对于天上的云而言,风是必然会来的,云朵的变化也是必然的。你用观察云朵的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你同样会发现,世界的万事万物也是不断变化的,而吹动它们的风,就是时间。”

在这套丛书中,作者跨越年龄,遵守“儿童本位”的理念,从孩子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态度与儿童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成人视角的外部观察式的儿童读物在这里基本已经被摒弃,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取而代之的是深入儿童内部,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和解读文本,不离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

这种体验分享式的儿童读物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作者在表达方式探索上的一种更成熟的理念把握。

2. 美育底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该系列入选的所有作品,主题都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内心世界,力图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清新质朴的文字风格、朴实真切的叙事语言,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真正实现刘莘教授的初衷——经典阅读,思维促进,为中国学生铺好精神底色。

在《爱与思:儿童文学经典解读》中,在解析《夏洛的网》时,通过自私自利、不忠于朋友、处处算计的坦普尔顿与无私奉献、善良忠诚、言出必践的夏洛的对比,揭示了友谊的真谛,歌颂了人性之光。在解读《爱的教育》的篇章里,以善为根基,用善良与德行谱写心灵和人世间的美,用温暖的故事情节和悲悯的博大情怀为孩子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美育之美,始源于德,终成于善。大道之行,万世不竭。

3. 高权威的经典名著,解决教师选材难的问题

怎样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相信不少教师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当新课标读物连年大同小异,当提分成为了优秀学生读物的指向标,刘莘教授一反唯课表指南马首是瞻的择书标准,提出要减去非优质读物,减少机械呆板的程式化阅读,向经典著作看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孩子的阅读做有思想的减法”,是刘莘教授基于信息过载的时代提出的教育理念。他直言:“经典,是少数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也是可以跨越时代的,因而它必须包含着较高的思维内涵,还要考虑是否能够停留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他跳起来能够摸得着。”因而要尽可能按照孩子的心智特征,为他们挑选数量相对少的、有益思维发展和人格成长的经典名著,并借此提升他们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要通过分级和分类阅读设计,促使孩子将外在的阅读动力转化为是他们终身受益的内在阅读动力。

深入阅读一本经典,胜过浏览十本图书。基于此,本套丛书的选材来自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权威性高,可读性强。

4. 解读细致入微,辅助教师全方位备课

在《引导:入孔子的精神世界》中,讲到孔子与“礼”的渊源时,不仅对比“礼”在古代和现代社会运行的意义区别,而且列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为例。在讲解此句时,先是介绍鲁国当时君主权力旁落大臣的背景,为季氏僭越本位、名分错乱尔后做出违礼之事解释原因;尔后解析“忍”字的两种解释,一为“容忍”,表达孔子的愤怒,一为“忍心”,表达孔子的悲哀;接着,介绍“八佾”具体为何舞,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等级观念;最后,由孔子时代的“礼崩乐坏”延伸到当今时代下人们对违礼之事的谴责。

层层深入,剥茧抽丝,横贯古今,由表及里,堪称教师备课辅助之利器。

5. 富有哲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追问和反思,促进思维提升

在《引导: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中,指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孔子坚决主张人类价值的普遍有效性的。进而又提出哲思之问——“是否有支撑人类现代文明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价值,回归孔子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吗?”、“假如孔子重生并穿越到当代,他会怎样看待我们的世界?”

在《爱与思:儿童文学经典解读》讲解《苏菲的世界》中有关苏格拉底之死的篇章时,叩问学生:“假如你就是当时雅典公民代表大会的一员,手握苏格拉底的生死裁判权,你会判他有罪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宇宙的真理:刘慈欣科幻文学解读》中,解读《流浪地球》的篇章里,作者描述觉醒之后的人类追问地球的诞生:“为什么有人类的存在?为什么偏偏人类才有理解天地万物的思维?为什么世界不可以以别的方式存在?为什么偏偏会有一个世界存在?为什么不可以什么都不存在?”尔后又提出富有哲思的终极之问——“人类精神的故乡在哪里?”

教师可借助此类富有创新性和哲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角色代入,以及在对终极问题的不断追问和反思中,深化学生对哲人核心思想的理解,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6. 提供阅读建议和策略,突破传统阅读方式的困境

作者在本套丛书中提供了实用的阅读建议,为教师提供高效的传授方式。

在《引导: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中,作者考虑到《论语》的信息偏向于碎片化,传统的按照先后顺序阅读的方式尽管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地熟悉《论语》,但却难以将碎片化的信息贯穿起来,于是提出了“主题阅读”的方式。该书第二部分则围绕十个关联的主题进行内容解读,教师可基于此,引导学生按照与主题关联的远近,挑选最重要的句子反复理解或背诵,以便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

在《爱与思:儿童文学经典解读》中,给出适合该书的阅读方式:先读第一遍,做粗略的理解;再读第二遍,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那些精彩的问题和思考。

7. 耗费多年心血,获名家推荐

这套书汇集了刘教授近些年在儿童文学领域的经验、思考和总结,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并获得朱永新、曹文轩、庄正华、朱自强、王林、吴岩、吴飞、熊丙奇等人的联袂推荐。

专家推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套丛书以经典阐释为契机,通过富有思想的文字去滋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灵,帮助正在形成的自我遇见更真、更善、更美的自己。其中的每一本都有特色,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又有远近不等的思想关联,有趣,有料,有意义,值得推荐。

——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曹文轩

这是一套选题独特、视野开阔、情感真挚的丛书。作者作为一名资深哲学教授,在教书育人之余,始终关注青少年阅读,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创作。这套丛书从不同的领域,上至宇宙秘密,下至日常生活,将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想的促进巧妙结合在了一起,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通过思考学会阅读、掌握阅读、喜爱阅读。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

庄正华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泛滥中,通过深度阅读更能提升境界、萃取精华。这套书阐释适合儿童和青少年阅读的中外经典,拓宽阅读理解的视野,通过话题将故事情节与思维激发相编织,对不同读者有着不同角度的启发价值。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 朱永新

一大理念——“经典阅读,思维促进”。

二大对象——提高老师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三大步骤——读前引导,读中思考,读后探讨。

四大领域——覆盖现代科幻小说、安徒生童话、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古代哲学作品。

五重主张——重引导,重多元,重激趣,重合作,重启发。

精选经典文章,把握儿童心理,阅读难度适中,图文并茂有趣,展开启蒙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体验思考乐趣,胸怀文墨若谷。

一针见血,突破教师教学难点关键;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维贫瘠困扰。让学生愿意听,主动学,肯思考,改变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造就一个生动的课堂环境。

思维高地、关键枢纽、智慧课堂、互动时空,一本懂你的语文教师用书,带你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园地。

撰文:邝烁璇 圆圆

排版:梁韶文 圆圆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