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说
一个孩童从喃喃学语到长成有学识、有责任心、有公德心、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培养。
家庭教育无外乎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无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曲折,父母都甘愿陪孩子去披荆斩棘,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学校教育,老师就是对接学生的直接人,而老师与学生并没有血缘关系,很难做到无私奉献,学习成绩是老师评判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一旦学习成绩差,有的老师就会对该学生持放弃的态度了。
那些被老师放弃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自我放弃,对学习失去自信
有些老师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会严厉苛责,也不会纠正其错误,更不会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对差生秉持着爱答不理,视为空气的态度。
这导致这类差生想要提高学习成绩都好的办法,看着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开始慢慢对学习省去自信心,到最后已经开始自我放弃了,彻底沦为学渣。
性格抑郁,开始自我怀疑
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老师刻意孤立学生”的定义,其中有一条就是相对性、持续性、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需求,而老师对学生冷漠视而不见的态度当然也算是一种“刻意孤立”了。
这种言行举止上的刻意孤立,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养成,因为得不到关注慢慢开始自我怀疑,到最后产生坏情绪,恐造成抑郁。
对学校、老师、学习,有极端的想法
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悔经常回学校看望老师,在日后生活中提起老师也多是感激,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老师、学习,都是愤愤不满的情绪,甚至出现很极端的想法,认为“老师都缺少师德”。
造成这些学生极端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校期间老师对学生有放弃的行为。
“不放弃任何一个物生”是教育的最底线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老师对学生放弃,对其一生都有负面的影响。
而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那么除了教书外还有育人,如果仅因为学生的成绩就对其放弃,这就违背“育人”的理念了。
所以说“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应该是教育的最底线,但是很少有老师能真正做到。
笔者就亲身目睹过一个“好学生”被老师放弃后的结果。
高中期间,一男生英语偏科很严重,对英语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理化生都很强,如果说理化成绩班级排名前3,那英语成绩就是倒数3名。
因为成绩一直没有提升,这个男生就有些泄劲,经常在英语课上做数学题,被英语老师抓住过几回,后慢慢大家都发现,英语老师再也没正眼瞧过这个学生,就连课堂上按顺序回答问题也是跳过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英语老师放弃这个学生了。
因为一个老师的放弃,让这个学生感受到了负面情绪,其他科目也不学了,最终所有科目成绩都一塌糊涂,原本是考本科的料最后只考了一所专科。
一个老师对学生放弃,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这也印证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教育的最底线”,老师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老师如何能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报考师范大学时,就思量自己喜欢小孩喜欢教育事业吗?
近两年,“师范类专业”非常受欢迎,因为其专业性强,好就业,成功就业后,工作环境稳定、薪资待遇尚佳。
但报考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不会思考自己真的喜欢教育事业吗?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吗?更不会想自己真的喜欢小孩吗?能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这也是近年来老师社会地位下降,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想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报考师范大学和师范专业的时候,就要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所谓师德就是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不做伤害学生的事情,这是成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具师德,才能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老师是学生脱离父母怀抱后,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所以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这句话是在说原生家庭对于人一生的影响,但是其实也很实用学校阶段,特别适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好的老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路灯!
你是那个被老师放弃的学生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