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焦虑了”,“这是在劝退年轻人结婚生子吗?”
你能想象到这是网友们对某部电视剧的反馈吗?
这一段时间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全都在贩卖焦虑,不仅剧中人焦虑,观众看完以后更焦虑。
反正,梗姐在看过《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这两部电视剧后,拒绝结婚生孩子!
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两部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将原本焦虑的教育问题变得更加魔幻了,这不由引起了观众们对于“鸡娃”、“牛娃”、“教育内卷”、“起跑线”等话题的探讨。
两年前的《小欢喜》多轻松啊!就算英子后来得了抑郁症,但很大程度上不是教育本身带来的,而是家长的问题。何况还有方一凡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予了很多家长启迪。
然而,《小舍得》和《陪你一起长大》则反映了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操作。《小舍得》表现的是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状态,因为要拼重点初中而不断地为孩子增加课业压力,梗姐满脑子问号,现在初中都要掐尖了?
《陪你一起长大》更加窒息,表现的是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竞争,因为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幼儿园就要让孩子们不仅会数学、英语,还要美术、钢琴、法语样样精通。
这两部剧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了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家长们的焦虑使孩子也变得更加焦虑,似乎“不做人上人”就无法“拥有正常的人生”。
教育内卷化
教育内卷是近期热议的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孩子每天都学习四个小时的时候,大家都相安无事,但只要有一个孩子每天学习了六个小时,其他孩子怕自己落后也开始学习六个小时,这样大家又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正是这种“内卷”造成了绝大部分家庭的焦虑,学校里的“鸡娃”越来越多,使原本佛系的家长也开始像打了鸡血一样,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纷纷争做那个唯一的“牛娃”。
《小舍得》里的田雨岚由于父亲早逝的原因从小被人嘲笑,后来母亲嫁给了南叔才有了“家”,不过她只能睡在南俪的书房里。后来上了三本的大学,工作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嫁了一个富二代老公,每天都要看公婆脸色。正是这样的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让田雨岚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因此才每天施加高压给儿子,让儿子永远都保持在前三名,必须为了学奥数放弃踢足球,挤破头也要上金牌班,最终要拼上翰林初中。
田雨岚的焦虑让儿子颜子悠当着全班师生家长的面说“妈妈不爱我,她爱的是成绩好的我”,一句话既戳中了田雨岚的心,也戳中了许多观众的心。不过受到田雨岚影响最深的竟然是自己的“对手”南俪一家,原本他们家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夏欢欢更加注重的是“德智体美”全面进步,对于学习只要不太差都可以接受。不过在一次摸底考中,田雨岚因为子悠成绩退步而焦虑,但那一次考试中夏欢欢成为了全班倒数第一。
备受打击的欢欢决定努力学习,宠爱女儿的南俪和夏君山于是想让欢欢上补习班,南俪一家的节奏彻底被打乱,田雨岚话里话外地“歧视女儿”更让夏君山倍感不悦。于是这对继姐妹在孩子教育上的战争打响了,南俪夫妇的“佛”系教育理念也被打破。
另一部剧《陪你一起长大》则显得更加焦虑,顾家伟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让女儿新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天要上课学习钢琴、跳舞、法语,在他的眼里只容得下第一没有第二。新月成为了班上的“牛娃”,其他妈妈也开始焦虑了起来。原本佛系的奚望妈妈苏醒也变得焦虑了起来,从散养式变成了“鸡娃妈”,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但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社会造成的,更多的是人的贪欲使然,是家长的“比较”造成了家庭的“焦虑”,而孩子则成为了牺牲品。
父母的焦虑“去阶级化”
以往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往往表现的是中产阶级的焦虑,或者是体现中年人“少有老下有小”的困境,但是近日来播出的两部剧则从多个维度聚焦了不同家庭背景、财富质量的家庭所面临的教育焦虑。
《陪你一起长大》聚焦了四个家庭,《小舍得》聚焦了三个家庭,他们各有烦恼,因此家长们的焦虑是没有阶级之分的,这种“去阶级化”表现焦虑才更加具有普遍性。
事业有成的顾家伟将孩子作为炫耀资本,他让老婆在家相夫教子,他这种“虎爸”的教育方式让老婆孩子都非常惧怕他,女儿新月成为了夫妻俩的傀儡,这种高压的环境对新月的教育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顾家伟之所以这样严格要求新月,是因为自己曾经从苦寒中度过,有今日的成绩是刻苦努力而来的,因此他认为只有“做第一”才能拥有像他现在这样的人生。
苏醒和奚彬原本比较佛系,但后来因为孩子升学的问题开始变得焦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苏醒开始了对儿子“填鸭式”的教育,希望可以帮助孩子速成。可是这种急功近利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还让奚望患上了“口吃”。
何景华夫妇是典型的二胎、二婚家庭,由于家庭安全感的缺失,两个孩子都比较叛逆,而父母又无法理解孩子,整个家庭缺乏尊重和沟通,生活变成了一滩烂泥。
沈晓燕则是“丧偶式”的家庭,夫妻俩离婚,前夫并不靠谱,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被迫和前夫继续同住。沈晓燕作为超市收款员本身收入微薄,结果前夫还经常拿沈晓燕的钱去赌博,对于孩子更是疏于管教。
这四个家庭的焦虑各有千秋,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贫苦大众,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纯粹的、伟大的,但由于生活各有苦恼,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也各有不同。
《小舍得》将视角主要放在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看似南俪和田雨岚的“比较”是来自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较劲,但单独拿出两个家庭来看,他们又各有苦恼。南俪和夏君山恩爱幸福,可是女儿欢欢却成绩落后,小儿子超超还没有上小学,为了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二人甚至想出了离婚来解决学区房的问题,因为夏君山没有本地户口。
田雨岚则一直要让儿子拼出好成绩,为了让儿子上翰林而要争取到金牌班的名额、竞争班委、获得奥数的各种大奖……
还有另一个家庭就是米桃家,从外地来的米桃成绩优异,却没有见过世面,爸妈都是劳动人民挣钱艰难,为了多挣钱每天都很辛苦,对米桃也很少陪伴。之前米桃认为自己很幸福,但自从去了欢欢家才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无论贫富在教育问题上都存在焦虑,无论孩子成绩好坏也都各自具有烦恼,两部剧所描绘的家庭融合在一起几乎覆盖了大都市中所有的家庭情况,总结下来就是——全员焦虑、全城人都焦虑。
教育剧批判的其实是父母
教育题材的电视剧描绘的重点是谁?不是孩子,不是学校,不是老师,更重要的是父母。
一个完美的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育剧批判的对象实际是家长以及婚姻关系。
田雨岚和颜鹏、沈晓燕和李翔都是“丧偶式”婚姻,但是不同的是,颜鹏家境优渥,即便没有正经工作但是家里还是能帮上忙的,他对于儿子子悠也是发自内心的爱。李翔虽说有本地户口,但不务正业,不帮忙反而拖后腿,沈晓燕的焦虑反而更加严重。同样类型的家庭,但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同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也不一样,颜子悠成绩优异,但害怕考试失误,因此考试的时候常常发挥不稳定。李非凡见证了父母感情的破裂,因此敏感脆弱。
顾家伟和林芸芸也是被批判的一对,林芸芸表面上光鲜亮丽是个阔太,但一直活在丈夫的淫威下,只要新月出现一点纰漏,丈夫首先责备的就是自己。顾家伟对女儿的教育永远不满足,还没上小学的新月要去法语课、练钢琴、跳芭蕾,还要兼顾文化课,新月在幼儿园包揽3个节目,但顾家伟却偏偏羡慕别人45秒还原魔方。在这样的家庭下,新月的心理一定是不健康的,顾家伟只注重自己的“脸面”,对于女儿新月一点也不在乎。
相比之下,《小舍得》里的南俪一家以及《陪你一起长大》的何景华一家反而是被人羡慕的。南俪和夏君山对女儿的关爱是其他家庭没有的,他们给予了孩子充足的喘息机会,父母还会陪着孩子一起角色扮演,一家人其乐融融。夏欢欢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心理会健康许多,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更有底气,就像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所说的那样,她感觉父母都是站在她这边的。
何景华虽然一生气就上演“狮吼功”,但好在丈夫是“粘合剂”,这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夫妻更容易教育出健康的孩子,因此他们的儿子思远心理素质很好。其实剧中的另一对夫妻苏醒和奚彬也是如此,但由于苏醒过于急功近利,对于奚望的教育越来越没有了“希望”。
两部贩卖焦虑的教育剧播出之后,引发业内最大的思考就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剧”?在以往的剧作经验之中也不难看出,教育剧并非一定要凸显焦虑的,至少有一组家庭要坚定立场。而目前这些剧表现的都是“教育内卷”现象的严重,似乎将教育问题魔幻化了。
既然是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分支,保证真实才应该是此类剧集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城市的教育内卷或许是真实的现象,但作为电视剧创作者,在剧中表现的应该是消解焦虑,而并非突出,否则就忽略现实题材剧的创作初衷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