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它的繁荣与否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想要一个社会整体拔高,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每一个人的素质提高。一如马卡连柯所言,“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纵观我们的社会当中,往往众多破坏性事件频发于教育失败的人身上,当然此教育并非知识上的教育,而是素质教育。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的普及是重中之重。
一、中国现阶段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毫无疑问,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的。对于以前的人而言,接受知识教育可谓是代价高昂的,尤其是对于贫寒子弟而言。
“凿壁偷光”这一则故事所呈现的并不仅仅是主人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奋发向上的努力,同样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下难以获取知识接受正规教育的困境。
那些富家子弟可以请名师授业,相对有余力的家庭可以进入私塾,而那些贫穷子弟只能够千方百计求来一本本书籍,从中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过程往往是困难且艰辛的,而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之下最不缺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
而这一状况沿着中国历史不断延续,即便时至今日依旧留有余响。不妨把目光投向民国时期,那些文人墨客亦多是一些如同鲁迅一般相对拥有优渥家境,可以有时间、精力与资本去享受教育的人。
相较之下大多数人如同闰土一般,生下来便注定了自己一生要在那片瓜地上成长、衰老。再往近些,把目光投向我们的上一代人。对于多数家庭而言,父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往往只是小学抑或初中便就此辍学,留下一生的遗憾。那时候一个村子里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光耀门楣的天大喜事。
那么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呢?九年义务教育珠玉在前,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
而对于成绩优异的人而言,只要心中有梦就能够接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完成自己的学业。与此同时,大学在校期间亦可以将自己已经获取的知识变现,足以自己照顾自己。
经由此处,不难看出中国教育事业年复一年的迅速变化,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可以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踏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大路。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都是在不断的提高过程之中,长此以往,中国的兴盛指日可待。
那么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的触手可及,一种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在大人的眼中,大学生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同样也代表着必定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价值,从事体面事业继而衣食无忧,摆脱脚下贫瘠的土地与出身,一如农村之中往往问及一名大学生的教育状况,问的最多的除却学校专业之外便是毕业之后是否分配工作?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人人皆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学生,而中国又是从来都不缺学生的,因此前所未有的高考现象便在中国大地上横空出世。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大学程度教育的普及,高考已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落榜,而是决定未来的去处,未来在哪一所学校、专业接受怎样的一番教育,拥有怎样的大学生活。激烈程度不减,但是意义已经变质。
造成上一代人对于大学生重视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稀缺,而现如今大学生的泛滥程度通过一则笑话便足以看出,“最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工人,而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所反映出的便是大学生的“廉价”。
现如今的大学,只要你稍稍努力之后通过高考便能够有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正是在此基础上白岩松方才会说:大学快成为义务教育了,还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精英呢?
二、知识的获取并不意味着获取智慧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泛滥的原因只是因为社会发展之下,人民整体文化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而多数大学生只是时代的受益者罢了。因此许多人将大学视为终点是一种可怕的想法,显而易见它并不是终点,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代影视作品之中,屡见不鲜的题材便是一位大学生穿越到古代时期,凭借掌握的知识成为“神仙”。究其本质,对于古人而言我们当代的文明发展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同样我们也难以预测未来究竟怎样一番风景。
而我们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实际上并不属于我们自己,而是无数人刻苦钻研之后的智慧结晶,我们只是从中受益罢了。那些知识就像是一道道摆在我们面前的菜肴,但是单单通过品尝味道是不足以将这道菜学会的,那些将这道菜做成的过程亦是不为人知的。
我们当下去掌握那些整理好的知识,便是品尝前人成果。而真正的智慧却是将这道菜做出来的过程。相较于掌握知识而言,智慧要更为重要。拥有知识只是拾人牙慧,唯有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身储备之后,加以延伸方才是正确的方向。
真正的学习是在前人基础之上继续探索的过程,而真正的学者自然是那些能够结合古今经验,开辟新未来的人。那些名留青史的人,往往便是这些人。
相较之下,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只是泛泛之辈,不足以称之为人类精英的。
有的人凭借一项专利技术一辈子衣食无忧,袁隆平先生如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那么毫无疑问他可以凭借这一项技术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富豪,当然老人家的无私精神令他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物质。
反观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却是面临着无处工作的困境,究其本质在于没有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所致。很多事情知道仅限于知道,而能否做到又是另一码事。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切不可认为大学便是教育的终点,要把它作为一个开始来看待。
大学之中的时间非常宽裕,正是因此方才形成了不同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所在。有的人长年宿舍打游戏,有的人却是泡在图书馆里巩固拓展学到的自身,那么两者显然对于同一专业知识理解的程度有着天壤之别。
在进入社会之后,那些知识体系清晰,已经完全转化为自身智慧的人,可以毫不费力的进入工作环境之中,可谓是如鱼得水。而那些课堂知识甚至都没有完全掌握的人,虽然空有文凭学位但是注定是无法承担一份实质工作的。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能抱有成为大学生便是一劳永逸的想法,大学生活只是人生过程之中的一大重要阶段罢了。而这一阶段很大程度注定了,一个大学生的未来,以及刚刚步入社会之时所需要经受的磨难。
因此,绝不可为了一时之安逸荒废了大学的时光,让十二年的埋头苦读、艰苦付出就此丧失了它的价值。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的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还是他的实质能力。
尤其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比比皆是的状况之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储备继而通过工作过程的不断探索,衍生出全新的符合时代变化的知识,继而真正意义的成为一名社会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