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樱花谈教育,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铃……铃……铃……下课时间到了。”这个铃声是学生时期最美妙的声音,课间休息10分钟也显得如此珍贵。
课间休息是每个学生最快乐的时间,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大脑需要进行放松,缓解上课紧张的压力。
有些学校竟公布了一则令人费解的消息,称下课休息时间只允许在教室,不让学生出去玩。学校为何有这样的规定?再者说,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吗?
课间休息10分钟,学校开启“圈养模式”,家长称:“野”点又何妨
前段时间,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杭州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因在课间休息时间出去玩,被老师在家长群内点名批评。
这名小男孩精力旺盛,喜欢跑跑跳跳,由于老师不让下楼,这个孩子多次被管纪律的学生“记名”,老师无奈之下才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希望孩子的家长有所注意。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才知道,孩子并没有“疯玩疯跑”,只是着急上厕所,跑了几步却被记名。
此新闻一出,网友纷纷提出疑惑,课间10分钟本就是休息时间,为何要规定学生?
经过调查发现:学校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迫不得已,低年级学生的意识与行为还不是很成熟,在学校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班级人数较多,而老师的精力有限,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如果课间休息不进行统一管理,会增加意外发生的几率,所以,课间休息不允许学生“随意”活动。
▊部分家长表示支持,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着想,牺牲休息时间也无所谓。
▊另一部分家长则表示反对,学生本身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过分的要求对学生的健康并没有好处。这种“圈养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这个年纪的他们“野”点又何妨?
出现“圈养模式”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谁“剥夺”了学生休息时间
▼教育的内卷剥夺学生的快乐时光
“内卷”这个词在近几年逐渐流行,最初是社会学的术语,本意是停滞不前的文化发展模式。简单来说:自己处于困境之中,带有消极情绪,并且生存空间有限。
现如今,部分家长将“内卷”这个词用到中国教育模式上,比如:处于小学阶段,学生就纷纷开始上补习班,为了不使自己孩子落后,其他家长也跟随潮流将孩子送进补习班,这便是“教育内卷”。
在这场教育模式的大赛中,没有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起跑线”一词本身就没有明确规定,起跑线的提高与在座的家长脱不了干系。毫不夸张地说,所有人都输给了教育“内卷”,参与进来的孩子,也丢失了自己童年。
▼学校管理有些许问题
白岩松曾说:连课间10分钟都难以走出教室的孩子,一个民族的健康又靠什么支撑?
学校在对学生管理上存在部分问题,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到位。老师可以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班内爱打闹的孩子发言,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课间休息时间可能存在什么隐患,在课间应该注意什么。
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益智类游戏,不仅可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办法。
学生无可避免地会被卷入教育内卷的状况中,家长只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为孩子创造较多的快乐童年。童年只有一次,家长有责任保证学生不再错过这快乐时光。
留言板话题:你认为该不该取消课间10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