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神童”“天才”,大家都为之一振,总感觉这些孩子的生活会与众不同。
但与此同时,出于社会上对神童的崇拜,也确实有不少包装出来的神童,或者真正的天才被揠苗助长。
而事实上,那些真正对某一方面有才华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呢?
B站一部纪录片给大家如实地展示了出来——
《小小少年》
这部纪录片的摄制组,能拿出来说的只有导演孙超,是个纪录片老手了,经验丰富,之前代表作是《高考》。
而纪录片的主人公,没什么明星名人,是一帮在各个领域有天赋的少年,虽然出类拔萃,但是却过着平凡的生活。
这部纪录片一共6集,每集一个人物,这些孩子擅长的东西方方面面,有的是自然,有的是科技,也有运动或者艺术的。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坚定的追求和来自现实的困境。
那夺村坐落于云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或许山清水秀,但贫困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一层厚厚的阻隔。
云儿是那夺村的一个普通小女孩,爸爸开货车,妈妈卖猪肉,一年到头就只能休息一天。
她是家中老大,虽然还不到10岁,却也早早开始帮妈妈分担重担。
在很多城里孩子还在睡觉时,她就已经起来到妈妈开的猪肉店帮忙了,她人小,干不了其他事,就帮妈妈洗洗抹布,整理一下猪大肠,或者烧猪脚,有时候也会帮忙哄还是婴儿的小弟弟睡觉。
她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这是应该的,并且为自己能帮上忙而开心。
而更为开心的是,在这些工作做完后,她就能把猪肉铺当场舞蹈训练室,开始旁若无人地练舞。
穿上喜欢的舞鞋,压腿、一字马、跟着视频做动作。
妈妈就一边忙,一边给云儿打着拍子,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或者帮她压腿下腰。
总有人围观,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也不在乎,只是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猪肉铺有个爱跳舞的小姑娘。
妈妈对于女儿对舞蹈的热爱很支持,家里甚至想过给她搭个专门的舞蹈训练室。后来妈妈又狠狠心,想要找个老师教云儿舞蹈。
然而当老师看到云儿的表现,却拒绝了。
老师表示,云儿的潜质太好,自己教不了,建议妈妈去大城市找更专业的老师来教。
云儿都做了什么呢?
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些动作,只是照着视频学,然后轻轻松松就做出来了。
当她把这些动作做给懂舞蹈的人看时,大家都震惊了。
这就是天赋啊,也难怪县舞蹈班的老师不收。
然而去大城市求学,却是要更多钱的,云儿的家里根本无力支付。
难道云儿要向家乡的那些孩子一样,放弃这个爱好,一辈子留在猪肉铺吗?
也是云儿运气好,就在这时,北京舞蹈学院的关老师和张老师正在发起“彩云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帮助云南这块地方上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舞蹈,给他们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性。
云南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人们能歌善舞,很多孩子都喜欢舞蹈,并且有不错的潜质,然而却因为贫穷被耽误了。关老师和张老师知道后,实在不忍心,便发起了这个计划,帮孩子们实现梦想。
他们放弃了在北京稳定的生活,花光了积蓄,动用一切资金和手段想要翘起这些孩子的未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云儿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两位老师兴奋异常,他们从事舞蹈教育多年,见过的好苗子不计其数,但还是为云儿的潜力而震惊,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把云儿纳入彩云计划里,又惴惴不安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好她。
云儿终于开始了专业且正规的训练。
但这个过程并不算美好。
因为潜力大,天赋强,老师们对她的要求也就更高,她就也需要付出比普通舞蹈者更多的努力。
而且之前的散养,也导致她并没有吃到学舞蹈的苦。
第一天穿上硬邦邦的舞鞋,脚趾磨得生疼,痛得她不停去摸鞋子前面。
但是没办法,大家都是这么疼过来的,起泡、出血、结痂、再出血,最后脚趾长出厚厚的茧,才会不疼。
还有开肩、开背、压腿、拉伸。
她疼得哭出来,并一度拒绝再继续练习。
小小的她并不知道追梦需要付出辛苦,只是觉得原本热爱的舞蹈都不那么可爱了。
妈妈也很心疼,但是没办法,只好用“不练就回家养猪”来刺激她。
因为妈妈知道,这是个事实,如果女儿不能靠舞蹈走出去,那下场真的是和她一样,回家养猪,一辈子守着猪肉铺。
她不希望女儿走她的老路。
母亲不会安慰她,村里的人也只会叮嘱她要好好努力,别人父母老师失望。
云儿走出了家乡,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好在老师还知道如何激励她,便给她秀了一下她的竞争者,一个同样很有天赋的女孩。
于是,云儿升起了斗志,开始苦练不止,即便生了病都不往训练。
在追梦的路上,她有压力,有开心,有愧疚,有怀疑,不过好在她有一直支持她的父母和老师,陪着她继续走下去。
于是她走上了央视舞台,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她的才华。
而她的成功,也同样激励着有着差不多境遇的孩子,或许在未来,有更多的云儿可以挣脱身份的桎梏,用他们的天赋挣出更好的未来。
和家庭贫困的云儿相比,殷然要幸福得多。
他生活在城市里,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全职主妇,无论是家庭情况还是经济状况,父母都能给他更多的支持和更好的条件。
即便是他喜欢的东西在其他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他喜欢的是虫子。
他在家里养了超过200只虫子,这些虫子按科目分为16种,他每天沉浸在虫子的世界不可自拔,吃饭的时候讨论的都是铁线虫。
他觉得这些虫子漂亮又迷人,还觉得害虫益虫也不过是人类瞎编的,自然界的物种原本没有好坏。
他甚至觉得,昆虫是无意中飞到地球的外星生命,因为环境退换成了低等生命,但本身其实很厉害。
殷然看到虫子,就仿佛其他人看到猫猫狗狗,会很兴奋地上去抓,或者仔细观察,根本不怕被咬。
喜欢虫子这个爱好很难找到同好,尤其是在同龄的孩子中,很多孩子会不喜欢,甚至歧视或害怕,但是殷然觉得无所谓,没必要向不明白的人解释什么。
而能和他聊得来的,却是一群年龄不等的昆虫爱好者,有20多岁的农大学生,有30多岁原本研究农药,后来反水成为虫子“裙下臣”的,有60多岁专门研究蝴蝶的老专家。
他们聚在一起彼此交流,或者到处寻找虫子观察。
而从这些专业人员口中我们也得知,殷然并不是贪玩,他确实很有天赋和本事。
儿子这样“与众不同”,父母却觉得还挺好,有了这个爱好以后,“觉得(孩子)人生都变得好玩很多”。
父母还有加入昆虫爱好者协会,努力也去接触昆虫,也向其他家长分享昆虫的知识和乐趣。
他们会在假期带孩子去森林,去民宿,去和老友们聚会,夫妻两个即便没有天赋,也努力陪着殷然去观察,去聆听,去寻找乐趣。
他们不会因为孩子沉迷于昆虫就觉得孩子玩物丧志,不肯好好学习,而是讲道理让他平衡好双方。
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殷然周围还有更多这样虽然不太懂但是却努力理解他的人。
在学校里,殷然因为这个爱好被同学孤立,老师便组织了一场昆虫科普会,让殷然主讲,给同学们介绍昆虫的由来和生活习惯。
科普会结束后,大家都昆虫和殷然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甚至有人加入了殷然的昆虫爱好者队伍。
或许我们能够期待,这是一个未来的昆虫科学家,能带给昆虫和世界更大的改变,不过就现在为止,这个世界多了一个茁壮成长的天才,少了一个被压抑住爱好的普通人。
这样就很好了。
除此以外,还有爱好机器人的启泽和宇晨,他们读着很不错的高中,地处学区范围内,但是却为了爱好牺牲了大量时间,父母也比较开明,告诉他们成绩保持中等水平就够了,哪怕在高考前夕,也愿意支持孩子的机器人梦。
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但是却选择了让孩子更快乐(注意,不是觉得孩子凭借独特的天赋一定能发展得更好,而是让孩子选择他们想要的)。
因为有学习,也有别的,才是完美。
也有的孩子“叛逆”地退出了之前的路,选择了另一条岔路口。
比如钢琴十级的李莲怡娜,突然停下练习钢琴,去玩了越野摩托车。
这个爱好让和她同时玩摩托车的小伙伴们都不能理解,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会跑来玩摩托车。
但是家长并没有因为她的性别就拒绝她,阻拦她,而是觉得,儿子可以,那女儿也可以。
但也有不被家长理解的。
曾国豪六岁开始练乒乓球,拿过湖北省运动会冠军,全国比赛第八,有望进入国家队。
然而15岁的时候,他却放弃了乒乓球,投身电竞,进入国家队,成为LPL顶级选手。
都是体育竞技,但即便是目前的情况下,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和在很多人眼中还是“不务正业”的电竞,地位还是不一样的。
父亲不理解他,害怕他会失败,害怕电竞这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是错误的选择,更可惜他在乒乓球方面的天赋和能力。
不过国豪很坚持,他觉得竞技都是一样的,输了的人都没资格说话。所以无论哪个选择,都有输赢和失败成功一说。
但在影片拍摄时,国豪的父亲已经在努力调整心态,试图理解儿子。他也会去看孩子的比赛,甚至为了调整去做心理咨询。
他可能依旧不理解电竞,但是他还是想去理解儿子。
这些孩子的第一层幸运是,有天赋,天赋开启了他们追梦的可能,这让他们比普通人少走了不少弯路。
而第二层幸运是,他们有主见,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并且愿意为此而努力。
然而最最重要的还是,他们遇到了支持他们的父母和身边人,即便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也在努力维护他们的梦想,没有试图拿着他们炫耀,或者压抑他们的天赋。
这些少年的少年期因此闪闪发光。
而纪录片拍出来,也只是以记录的视角,并没有做主观的引导,也没有去加大反差,更没提起争议话题,只是如实地摆出来,让大家听,让大家看,让大家感受——
这些努力追梦的故事,是如此灼热,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