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热播剧《小舍得》
引发了全民对于“鸡娃”的热议
剧中的三个孩子
正面临着“小升初”的转折点
其中子悠的妈妈田雨岚
每天都在疯狂地“鸡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学习奥数
对孩子热爱的足球、生物嗤之以鼻
最终
子悠因压力过大
出现了幻觉
精神也随时处在崩溃状态
“鸡着鸡着把娃鸡进医院了”
其实,这不仅是电视剧的故事
更是当下真实存在的现实
13岁少女成绩下滑
手臂上划了200多刀
小美(化名)是个漂亮的杭州姑娘,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性格活泼、讨人喜欢,上小学后,成绩也一直不错,始终排在全班前三名。
四年级时,小美的父母离异,小美被判给了父亲,从此跟着父亲和爷爷奶奶生活,母亲很少来看望她。而父亲也变得越来越强势,对小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给她报了大量课外学习班,还停掉了她一切课外娱乐。
每次小美想要和同学出去玩,或是想要休息一会,父亲总是严厉地阻止,在这样的氛围下,小美越来越压抑:“没有人关心我,在乎我,妈妈不爱我了,爸爸只把我当做学习机器。”小美越来越觉得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只是机械地应对着学习,晚上睡不好,白天上课总是很困,慢慢地,成绩从全班前三名,一点点落后,等到2020年9月进入六年级时,她已经排在班里中等位置了。
随着小美成绩慢慢落后,父亲也变得越发暴躁,他不仅给小美增加了更多的课外辅导班,而且拼命“鸡”小美:“你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你一辈子就毁了!”
“爸爸,我可能得抑郁症了。”2020年10月,又一次考试不理想后,小美感觉自己已经快“扛不住”了,同时随着年纪增长对抑郁症有了一定了解,小美向爸爸发出了“求救”。
“什么抑郁症?供你好吃好喝,不就读读书,能有什么难的,别瞎想,快去学习!”父亲不以为然,完全没有关心小美的心理状态。
“太难受了。”小美心里极度痛苦,却惊诧地发现自己完全哭不出来,“我也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的,我用美工刀在自己手臂上划了一道,看着血流出来,心里似乎居然好过一些了。”因为天冷穿着长袖,家人也没有发现小美的异常。
期末考后,小美成绩仍是不佳,父亲大发雷霆,抬手要打小美,小美绝望地看了父亲一眼,扭头就往阳台上冲,幸好奶奶正在阳台晒衣服,她看到小美要爬上窗台,死死拖住小美的腿,父亲及时赶到,把小美抱了下来。
此时,父亲才终于意识到了小美的不对劲,带着她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
每一个抑郁的孩子背后
都有一个“病了”的家庭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胡少华教授接诊了小美,面对终于有人愿意倾听自己,小美撸起了袖子,露出了密密麻麻新旧不一的伤痕,两个手臂加起来居然有200多条!父亲第一次看到小美手臂上的伤痕,震惊的他竟然差点摔倒在地上。
经过问诊与评估,胡少华教授发现小美已属于重度抑郁状态,需要立即住院,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之外,还加上了“家庭治疗”。
“像小美这样的孩子,虽然患病的直接原因是学习压力大,但深挖下去,根源是不良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精神卫生科胡婵婵心理治疗师说,她请小美母亲也来到医院,向小美的父母详细说明了小美的病情,并要求他们改变对小美的态度和教育方式,让小美的母亲多关心女儿,让小美的父亲多聆听小美的心声,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在治疗室里,小美终于哭着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小美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在离异后一起听女儿的心事,父亲终于意识到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给小美支撑的力量,甚至已经严重伤害了女儿的心理健康,而且父母均意识到,自己无意间或多或少地将对对方的不良情绪传递给了小美。
经过2周的住院治疗,小美的病情平稳,出院后,小美每周在父亲或母亲的陪同下前来复诊并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治疗,同时医师根据她的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目前,小美情况稳定,但由于暂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父母为她办理了休学,小美的父母懊悔不已,但对此时的他们来说,只要小美健康成长,就是最大的期望了。
青少年精神问题高发
父母应该这样做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这些年不断高发,这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将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列为重点关注人群,提到高中生、大学生体检要筛查抑郁症。”胡少华教授说,“这些年,大家的压力都越来越大,不过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确实特别突出,一到周末、寒暑假,门诊里、病房里几乎全是青少年患者,2020年,有约3.5万人次青少年患者因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前来就诊,绝大部分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相关。”
在精神卫生科专家看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个性因素、教育评价机制、同伴支持系统等都是起病的相关因素。这样的孩子,往往之前成绩还不错,但因为成绩下滑同时伴有恶化的亲子关系、自残自杀行为,所以被父母送来就诊,此时孩子的精神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身体逐渐成熟,但思想并未完全成熟,想要独立,但暂时又不具备独立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情绪动荡、三观逐渐形成、充满矛盾和叛逆的阶段。
同时,随着全民“鸡娃”的风气越来越盛,青少年每隔几年,几乎就面临一次人生极为重要的发展转折点,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近些年这种焦虑已经蔓延到了幼升小!更关键的是,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业本身,更多的是来自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成员。
“绝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患者,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责任。”胡少华教授说,“强势的父母,完全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总是用命令的方式交流,在孩子求助后还是没有给予任何支持……这些都是最典型的表现。”
面对来自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些孩子往往还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压力化解体系,本能地向父母求助,父母不理,向朋友求助,朋友也只是青少年,很难提供有力的支持,最终不知道该如何有效排解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
对于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在其个体,更要重新建立健康合理的家庭关系,通过孩子的问题去触动父母的反思,促进家庭做出调整和改变。父母应该学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会真正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多倾听、理解,而非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不仅对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非常重要,而且相当于为他漫长的人生都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建议,无论何种家庭模式,良好平等地沟通,能够采纳孩子的建议,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家庭重要的成员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回应、尽早干预,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四肢,是否可能出现自残行为,由于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度过,建议学校也应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另一部“小”系列的《小欢喜》中,学霸英子也患上了抑郁症,母亲对她学业的高度紧张,放弃一切只为了照顾她,禁止她玩自己喜欢的乐高,限制她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这种种看似浓浓的爱,却最终变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牢牢地禁锢住了英子。
最终,在科学的治疗下,在父母共同的改变下,英子又恢复了从前活泼的样子,并终于考上了她心仪的大学。如今,《小舍得》将这个问题提前到了小升初,似乎也是在提醒所有的父母: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的引导,但更需要他自己的探索,请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使他最终成为一个很普通的人,但也可以是乐观积极、快乐幸福的。
浙大一院专家门诊安排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