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行多年,在教育体系中,小升初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跟着年级一年一年往上升,根本不需要操心升学考试这个事。而事实上,为了孩子能考上好高中,升学压力不仅在中考,而且提前到小升初择校上。
凭心而论,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几乎不会因家长经济问题而将学生拒之门外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即使同是城区学校也同样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从高价学区房上就略知一二。
《小舍得》中表现出来的小升初焦虑,确实是当下教育中存有的问题。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家庭收入增加,对家庭教育投入也加大,特别是中产家庭,将以前所未有的抢学位热情瞬间爆发到参与教育资源争夺大战中来了。
而对于社会底层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推入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作为城市低收入阶层,每日劳作,勉强可维持一个家庭在城市的基本开销,能用于教育投资的少之又少,在父母竭尽所能地挤出一点“口粮”用于教育投入后,就会口口声声强调付出。
米桃的父母是所有重视教育又力不从心的底层代表,为了孩子的教育确实一直在努力付出,但他们的“短视”思想要求付出多少,女儿就要在学习上以数倍回报还回来。他们强调自己有多么不容易,希望女儿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看似拉家常的话语,却给敏感又懂事的米桃,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每一句话都给她上了一道枷锁,让小小米桃过于心性成熟,习惯性地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本该单纯的年纪却少年老成。
正是这样的束缚,让米桃谨小慎微,处处小心,不敢放开做自己。于是紧绷的神经一直攒着劲继续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因此,她不敢停下来,宁愿自己委屈,也不会惹父母有丝毫不快。而且活在亏欠父母的意识里,对自己稍有不满意就会自责、自卑。穷人孩子早当家,乖巧懂事的同时,也被家庭烙印了穷人思维。
相比于米桃的穷困,子悠可是个妥妥的富三代,祖辈积攒来的财富,让他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上。他完全可以享受上流社会的“精英教育”,拥有顶配的教育资源,却不需要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样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就像他的父亲,工作可以不上进,游戏可以照玩,丝毫不影响生活质量,因为家人本来就有矿,工资收入只是零花钱而已。
可子悠的妈妈田雨岚出身贫寒,父亲喝酒赌博,最后养家糊口只能靠妈妈做护工养活自己。后来田雨岚的妈妈小三上位,嫁给了设计院院长,不仅衣食无忧,还让田雨岚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卑微的童年记忆,母亲不光彩的身份,始终让田雨岚在异父异母的姐妹南俪面前直不起腰杆。因为南俪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己的父母都来自社会最底层;南俪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从事高薪工作,嫁的老公又年薪几百万,而自己读的三本,从事基层工作,老公又没事业心沉迷游戏。
在田雨岚看来,拼父母拼自己已经木已成舟没有任何能赢的机会,只有把一切都押宝似的孤注一掷投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扳回一局,这样才有可能母凭子贵做人上人,看似逼迫儿子在外人面前丑陋的嘴脸,只因为她太清楚在底层仰望别人的感受是什么。
田雨岚随妈妈嫁进南家的第一天,看到南俪有自己的房间,睡觉需要穿专用的睡衣,终于大开眼界,原来孩子在家里还有自己独处的专属空间,睡觉再也不用穿妈妈的旧秋衣。尽管田雨岚住进书房,但房间小光线也不好,与南俪的房间相比差得很远,并且南俪的房间不允许她们进入。即便有了栖身之所的田雨岚,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寄人篱下。
她说过要是一直穷下去,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可一旦尝试过富足的甜头,就会拼了命去打拼,自己不甘心停下来,不敢让自己儿子停下来。她以为的拥有就是将生活里使用的东西变得方便,贵气,其实从她的骨子里,一直无法逃离穷人思维的宿命。
儿子考试排名下滑,她不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分析问题,调整学习方向,而是把责任推给了老师,并把老师投诉到教育局。在她看来,老师开校外辅导班就是以挣钱为目的,并且校内不讲留到校外讲。在职老师有偿补课诚然违反教育部的规定,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地方。他们认为,义务教育就是一把尚方宝剑,既要完成义务教育,又能在中考高考中一路披荆斩棘,顺利冲进高等教育。
这种教育认知只停留在肤浅层面,真正的教育是要投资的,不仅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更主要是金钱,但很多时候花了钱也未必能做好教育,这背后除了拼爹拼经济等硬核实力,还要拼父母见识、知识、远见、格局等家庭软实力。而这些软实力,偏偏是底层家长在这方面最大劣势,不仅格局小,而且有着可怕的贫困思维。
我们有没有想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变的越来越容易的目的何在?义务教育,是为所有学龄孩子服务的,只是为了保证所有孩子有书读,如果想要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只依靠义务教育的知识是远远无法在中考高考中取胜的,怎么办呢?只有加大教育投资!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早,孩子在升学上的优势就越大,并且优势的扩大是加速进行的。
田雨岚在儿子学习的投资,犯了所有底层家庭一样的错误,就是急功近利,投入了多少就希望回报多少,甚至奢望回报比投入多。这怎么可能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持续又漫长的过程。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她气急败坏地给自己儿子的失败找寻一个合理又保存面子的托词借口,正是揭开了她贫穷思维的十足“穷”相的遮羞布。她瞧不起不与她合伙投诉老师的家长,更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南俪身上,公私不分的狭隘思想暴露无遗:骨子里穷的人,内心的匮乏感太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不难发现田雨岚格局小受到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无论是田妈妈培训机构求学位,还是到南俪公司大闹,都是摆出一副光脚不怕穿脚的做法:反正我没文化我弱势,你们多少也得照顾一下!
为什么穷人不管后来拥有多少,可始终难以摆脱穷人思维?原因很简单,因为穷过,就很难摆脱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内心的惶恐。因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童年造成的伤害,需要一生去治愈。没办法,这就是宿命,我们别无选择,它束缚着孩子成长,也成为孩子拥有幸福力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