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的建校具有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风雨,为世人所瞩目。
但是,原本是众望所归的世纪名校,却一时间被舆论的谴责抛到了风口浪尖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对人才的需求量更甚。
如今,清华北大培养的学子,却屡屡选择留学不归,在中国人才的培养史上留下些许的空白和遗憾
。他们也成了人们口中的"国家背叛者",究竟冤不冤呢?
【清华校长励志学子】
2020年6月的清华毕业典礼,校长邱勇以张光斗院士为例,含蓄地向学子提出未来期望。
他支持、鼓励学子热爱祖国人民,成为祖国需要的有识之士,在生产建设的各领域,进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但本人强调并非强迫之举,尊重学生对将来前途的个人取舍,也希望出国人员可以借此开阔视野、格局,增长职业技能与本领,领略不同的人文风光、环境习惯。
并善意警醒学子莫要以利取义
【北大校长呼吁
学子
北大校长郝平的言论,则更直击人心。
北大自民国以来学养深厚,德艺双馨乃是敬仰之典范
。他提倡大业者只与大德相配,而这个所谓的大德,明指的就是奉行国家操守-------身处国外,心与国连。
他巧妙地引经据典,呼吁广大学子对国家矢志不渝,勇于为国家担当、牺牲与奉献,淡泊外界名利的干扰和诱惑---------栋梁之才不应鼠目寸光,在中国热土上汲取历史的教训,不要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偏执地认为"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
【来自网民的热议】
相较于上文所述的两位学术精英,网友的议论也是精彩纷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眼光,看待二校留学生不归的事件。
有人认为,时代的发展让文明的交流跨出国界,假如再以老旧古板的立场去评判,误以为"只要出了国门的学子,一律以汉奸罪论处",就会再次开历史的倒车,显然顽固可笑,又不合时宜,伤害的不止是学子们的国家感情
。实质上,那些接受国家培养,却背离国家感情,昧着良心与祖国切断一切关系,一心巴望着为外国效力的学子,才是真正意义上"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国人所痛恨、为社会所唾骂、为时代所抛弃。
【人才流失现象研判】
清华北大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但出国人人自由,没有特别的规定和限制。校方教师只能起到一个疏导的作用,并不能替代学子作出人生抉择
。对此作出深入研判,将有助于缓解国内人才供需的矛盾,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有助于加强人才品德塑造的力度
。人才流失的背后藏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推荐机制?如何合理地分配人才的供需?如何理顺人才选拔过程中上下关系?如何突破国家人才征用中的局限性?
【结语】
名校是社会精英的活水源头。清华北大的学子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为国家民族所倚重、所盼望、所期待。人才流失的现象,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光说他们背信弃义、求荣卖国,自然也是有失偏颇,武断结论并不能带来社会和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望冷眼拭目,学子们的抉择,会不会有难言之隐和无可奈何呢?且行且惜
参考文献:
《清华校史丛书-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