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希望的当然是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这样既可以去自己心仪的学校上学,又可以少去各种调剂复试的麻烦,还不必在那漫长的等待中受那份煎熬。
被第一志愿录取后,一般我们就会自然地表达高兴之情,比如“我上岸了”“我有学上了”等等,但事实上,情况不同,还真有人的心情只用“高兴”一词表达不了。
这不,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各种“凡尔赛”发言就出场了。
第一种情况,拟录取结果出太早了。
燕山大学是较早出拟录取名单的学校之一,3月20日,燕山大学就给了考生一个出其不意,有人说“这就结束了”“还没有准备好”等,用貌似遗憾的语气表达了欣喜之情。
第二种,一志愿录取后,收到了更好高校的复试通知。
一个学生被沈阳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拟录取了,结果又收到了来自双一流大学、还有排名更靠前的院校的复试通知。这位学生说“大家说的歧视我没有感觉到”,这是在拐着弯赞美一志愿院校吧。
第三种,以为考研失败,结果被一志愿录取了。
有的学生被所有院校拒录了,已经对此次考研不抱希望了,正要开始准备二战或找工作的时候,结果意外地发现自己被梦想中的大学录取了,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喜从天降。
有个学生是这样来形容这种感觉的:仿佛在河里潜泳的人被拉出水面,可以上岸了!
第四种,拒绝了调剂院校,终于等来好消息。
有的高校——比如武汉理工大学,从复试到拟录取之间有很漫长的过程,学生参加了调剂学校的复试后被拟录取了,此时,第一志愿院校还没有出复试结果。那么,是接受拟录取,还是不忘初心呢?有的人就在坚持中等来了最初希望的结果。
第五种,被调剂院校拒绝。
有人同时参加了多所院校的复试,结果被调剂院校一一拒绝了,而最后终于上岸了一志愿院校。这时候,通过感谢不录取之恩,来表达经历了一波三折后的狂喜,也算凡尔赛一种吧。
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情况,被网友称为“甜蜜的负担”。
不少人发求助帖,说已经接受了调剂院校的拟录取,结果一志愿学校扩招打电话来说可以录取自己,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多人羡慕这样的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凡尔赛”,甩撒贝宁十条街,但其实人家的痛苦也是真的。
“选择很重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也很重要”,如果调剂院校不肯取消拟录取,这句话就是很好的安慰了。
“一志愿自动录取,毁了我好多浪漫”,这个才是“凡”王好吧。
以上种种,不管过程如何,不管怎样表达,都自然是高兴的。当然,有人上榜,就有人落榜。
就刚刚,看到一个今年二战考研失败的学生,在微博上每天好几条地连续发文,说自己是“废物”“垃圾”之类,他每天还在期待学校有扩招名额,也在纠结自己要不要三战等等,字里行间,都是焦虑。作为一个路人,除了祝福他能等到惊喜外,就更能明白那些所谓的“凡尔赛”话语背后的心情了,都不容易。
一个在历经曲折后终于被录取了的学生说:真的,这一路走来太难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另一个学生说:一个多月来,从未收到一个复试通知,也努力过,不遗憾。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