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小饭桌真好,不谈鸡娃也没内卷

《小舍得》终于播完了,在鸡娃的看得血压升高,没在鸡娃的看着眉头紧皱,剩下没有娃的,本来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但一想起从前的「被鸡」经历,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看到走火入魔,晚上做梦魂穿学生时代,大年三十都在做数学题。

学习计划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小舍得》

中国家长鸡娃不是新鲜事,如今的8090后,作为第一批大概也是唯一一批独享全家资源长大的孩子,也算是鸡血教育的先行者了。

放学后写作业、看课外书、做卷子,有余力再练个奥数、象棋、电子琴。

永远学不完的习

*《小欢喜》

后勤上父母不够用,补给部队来帮忙,今天爷爷家,明天姥姥家,实在不行就送去社区的小饭桌,辗转两三个地方全程无缝衔接,这时间管理和资源配置,不禁感叹现在的自己哪怕有半点当年勇,也不至于完不成老板的 KPI 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吃百家饭算不上坏事,对于爸妈下了班回家总是煮挂面的双职工家庭孩子来说,“几经辗转“意味着改善伙食。

姥姥做的饺子馅儿能三天不重样,爷爷家做酱肉的香味永远从楼道口就能闻到。不过比起以上唾手可得的幸福,最让人觊觎的,还是在学校旁小饭桌张阿姨手里,那堆满一不锈钢盆的炸鸡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搜狐

想起小饭桌,那回忆都是飘着香味的。

小饭桌的菜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高配版的家常菜,不是说做法用料有多高级,而是平平无奇的红烧鸡腿、酱爆鸡丁、清炒土豆丝,在厨房阿姨手里就能做得肉菜酥嫩软糯,素菜也油亮油亮让人食欲大开,简直就是传说中「别人的爸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常菜版小饭桌

*爱秦皇岛

另一种菜专攻小学生死穴,炸鸡排炸鱼排、平时不考90分吃不上的肯德基同款鸡米花;还有那种速冻的青豌豆玉米粒胡萝卜丁,被过一遍油再勾了薄芡,在家碰都不碰的胡萝卜也变得可爱起来,看在它颜值的份上也能多吃几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搜狐

夏天有绿豆汤喝,那汤熬得粉粉绵绵豆沙分离,是家里怎么也做不出的味道。要赶上从单位食堂退休的大娘来帮厨,就能吃上刚从白案上现擀出来的面条,配上鸡蛋卤,小男孩一次能吃两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timeout

当然,让小屁孩们眷恋小饭桌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大家总会围坐在一台21寸的纯平彩电前,为了争夺控制权展开辩论。

最后石头剪刀布男生赢了看奥特曼,女生赢了就看百变小樱,只有放到《数码宝贝》才能迎来男女生大合集,以至于现在一听到主题曲脑子里还都是小饭桌的饭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抢电视的场景大概这样

*《老友记》

对于独生子女一代来说,这样的集体生活总是有种特殊的魅力。

比学校食堂更自在,比家里更有仪式感,总之小饭桌就是有一种魔力,能让在至亲面前偶尔表演挑食的小朋友,到这立马变身吃饭课代表;在学校总剩饭的小孩,在这也能积极主动起来。现在想来,大概这就是青春期到来,对叛逆的第一次尝试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起来,小饭桌也许算得上解决家长育儿焦虑的鼻祖级课后服务了。

英语里有个词叫Latchkey kid(钥匙儿童),指的是父母出去工作,放学后家中无人,所以只能把房门钥匙挂在脖子上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外的钥匙儿童

*谷歌

在北京早年间也有一种说法叫「钥匙孩」,中午回家吃不上热饭,甚至要满大街找饭辙。为了解决群众难题,1979 年北新桥育树居委会办了全市第一个小饭桌,结果没过两年,就一不小心就收了附近 8 个居委会的小朋友。

之后各个机关、工厂、国营和个体饭馆都开始办起了专供小学生吃午饭的小饭桌。《我爱我家》里就有一集,居委会于大妈病了找人接手小饭桌,傅明老人本来推脱不干,结果看到老胡不光接了手,还顺便教起了英语,弄得傅老眼红自己也办了个历史知识小饭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傅爷爷也搞起了小饭桌

*《我爱我家》

电视之外,当年的小饭桌也有不少高光时刻:在1981年的北京日报上,就报道了炊事员张奶奶千方百计调剂饮食花样,三伏天给孩子们烙馅饼的故事;而新街口街道的小饭桌,专门为孩子们蒸一两一个的小馒头、小花卷、小糖包也上了报。

后来还出了位「东花市的沈妈妈」,身为个体扒鸡店经理的她,自掏腰包每月贴一百多元,在自家房子里请保姆为双职工子女包饭,菜谱由她亲自定下,每顿饭要两菜一汤,一周里吃鱼和排骨各一次,平时顿顿要见荤,饭后还有水果冷饮。

沈妈妈和钥匙孩们

*北京日报

总之当年的这张小桌子,摆在社区邻里之间,人情世故胜于生意,构成了很多童年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那个年代成长环境的缩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趣的是,时间飞逝社会剧变,经历了疫情的考验,还带着卫生管理的隐忧,小饭桌不仅没有成为历史遗留产物,反而依旧稳坐刚需位置,去年,光是西安一地就公示了四千多家合格小饭桌,学校周边密密麻麻围着小十家都是常有的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门口各种小饭桌的广告牌

*西部网

爸爸们时间有限,妈妈们重返职场,如今的小学下午三四点放学,而在996司空见惯的一二线城市,能准时下班的家长几乎寥寥无几。机关工厂各种家属院的小生活圈一去不复返,但孩子的饭辙过了几十年依然是社会问题。

只不过曾经的一方小桌子变成了托管班涂成五颜六色的课桌椅,当年街坊们的有口皆碑,变成了校门口传单上「放学后的一公里」的教育服务,接送、吃饭、写作业全包,价格也从家庭作坊式的几百块到名校名师的上千元分门别类,为了得到更好的作业辅导把孩子送去托管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这教育内卷显然也把小饭桌卷了进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小饭桌的布置就像学校一样

*百度

从邻里亲切的小饭桌到商业化专业化的托管班,校外空间承载的职责与来越多,家长的焦虑似乎也越来越多。不知道今天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想起小饭桌是不是还能飘着童年的饭香。

作者:alka

排版:风味君

头图:《我爱我家》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来这里找我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小饭桌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