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热播剧《小舍得》里,讲述了几个“小升初”家庭的故事,很多家长表示看完之后满满的焦虑,总感觉怎么做都不对。
或许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逼孩子太紧,怕他不快乐怕他抑郁,不管孩子,怕将来孩子怪我们。家长总觉得自己付出全部只为了孩子好,孩子却总是在怀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家长为什么焦虑?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升学之路(包括幼升小、小升初、高考等)?
我们不妨先深呼吸,让自己静下心来,然后再理智的思考一下,清醒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01
你的眼界,是孩子能力的边界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鸡娃之前不如先鸡自己。因为自己才是孩子的榜样,自己的眼界决定孩子能力的边界。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儿童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
父母作为儿童最亲近、最重要的人,自然是最容易被观察到和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的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身教胜于言传”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是这样的人,至少要在朝这个目标努力的路上。
比如,希望孩子爱学习?关注自己是否给孩子创造了适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自己是否有稳定的学习热情。
《小舍得》居中颜子悠的爸爸颜鹏,天天在孩子面前打游戏,甚至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他都在毫无忌惮的打游戏,儿子只能无奈的将门关起来。试问这样的父亲要如何让孩子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孩子不断地向上努力。他们不会让自己与社会脱轨,与学习脱离。或许他们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偶尔谈论时事,时常聊聊古论今。闲暇之余还不断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练就一手好书法,或是尝试一个新的运动。
无论生活清贫或者富足,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都能带给孩子无尽的力量。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拥有向上的能力,风雨无阻的胆识。他会从父母身上看到生活的动力,去努力接近他的梦想和他想要的生活。
#02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任何问题,如果我们把它放到生命的长河里去看待,它就没有那么重要和焦虑了。对孩子的期待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当下期待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或者期待孩子幼小衔接非常顺利,或者孩子小学学习成绩次次第一名......
不管我们的孩子目前处在哪个年龄阶段,试问一下自己,眼下“最好”的状态就是你最期待的吗?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想过,我们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身为父母的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什么样才是成功?是我们父母的成功还是孩子自己的成功?
当我们的孩子去公司面试,有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在意他小学时候的成绩是不是次次名列前茅?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最后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好的幼儿园才能上好的小学,小学成绩好才能上好的初中,好的初中才能上好的高中......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最终期待的是一个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考试能手”吗?高分数是唯一的出路吗?分数高一定有好出路吗?只要我们狠狠的逼孩子,孩子就一定能考高分吗?
答案显而易见,那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着眼当下,焦虑的双眼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和分数?
#03
要想孩子成才,先要了解孩子
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天生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天生数学天赋极高,有的孩子能歌善舞,有的喜欢搭建,有的擅长奔跑......没必要每个孩子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更没必要用一个孩子的短处去跟另外一个孩子的长处去比较。
而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哪块料,将来又成什么才!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深入的去挖掘、去放大,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自信!
就像《小舍得》里面的欢欢,性格好、人际交往好、能歌善舞、主持功底也不错,这样一个文艺界的宝石为何要逼着她去学她根本不擅长的奥数呢?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做一枚文艺工作者它不香吗?!”
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有人说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没有目标、缺乏理想,对未来比较迷茫,一般都是家长在后面追着赶着学习,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读大学要读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而一旦考入了大学,很多孩子会突然失去奋斗的动力,不知道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去努力。
其实,这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家长长期逼着孩子往前走的后果。
《小舍得》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颜子悠拿着蚂蚁工坊,去安慰他的好朋友欢欢,他说:“两只蚂蚁一只名字叫欢欢,一只叫子悠。”他还说,自己想当一个生物学家,说这些话的时候,颜子悠小朋友满脸笑容。
其实呀,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真正的渴望在哪里,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这就是自主感,是非常宝贵的礼物。
父母的鸡娃行为,牺牲掉了孩子去落实内心渴望的时间和空间,也就间接牺牲掉了孩子的自主感。 长大以后,孩子很有可能会忘掉自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会浪费许多时间去追逐这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很难感受到充盈和幸福。
#04
父母的焦虑之下,孩子会怎样
每一个鸡娃的父母,都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折射,他们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找到自信和对人生的掌控感,其实是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反应。
就像剧中的田雨岚一样,她是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骨子里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所以她相信只有自己挣来的才是最安全的,她认为只有儿子一点一点苦出来的好成绩才能带给她安全感。最终却伤害了孩子,也破坏了母子之间的感情。
就连之前佛系的南俪,也在职场失意之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上,让本来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欢欢变得没有自信、失去原本的快乐。
#05
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养育一个孩子,可以有很多选择,孩子的未来,也会有无限的可能。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希望未来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多数父母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幸福,在未来社会中首先要有生存能力,就是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能够快乐,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爱人与被爱的能力,而最终的幸福正是这许多能力堆积出来的结果,并非凭空而来。
人生就该有无限可能,多元化的社会,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有快乐的学霸,也有快乐的学渣。还有更多内心富足的人,我们无从得知他们在求学阶段到底是学霸还是学渣,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现今的幸福生活。
成绩、成就、内心充实,这些都是人生的某个维度,互相影响,但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那怎么样养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既有良好的学业表现,内心也不至于失衡,还能在未来更容易感到幸福呢?
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如何考上大学,还要培养他们应对未来变局的技能。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06
电影院效应下,如何让自己保持理智
《小舍得》中比起一开始就疯狂鸡娃的田雨岚,后期从佛系到逐渐失控的南俪更让人痛心。是什么让本来奉行“快乐教育”的南俪失去理智,变得有点不可理喻呢?
正是大家说的“电影院效应”,当大家都在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还能安稳的坐着看吗?
在普遍焦虑的社会中,我们要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呢?几点小建议提供给大家:
精简身边的信息源,远离鸡娃焦虑的源头
育儿类的公众号和博主,保留3-4个就足够:1个行业资讯类,2-3个分享国际化育儿视野的靠谱账号,1个自己喜爱的博主。
打鸡血一类的号和博主就别看了,省出来的时间多看看行业研究和各国教育学者的著作和文章,用更高的格局,看待孩子的发展和教育。
做孩子的哆啦A梦
即便野比大雄笨笨的,还有很多缺点,哆啦A梦也从没嫌弃过他,总是支持着他。我们也要做一个哆啦A梦那样的父母,接纳孩子的缺点和脆弱,不看轻孩子。
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难题,只要他开口,我们就带着他找方法。不管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委屈、困难,都记得给他安慰。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要相信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做孩子这颗独一无二的宝石的鉴赏家。在孩子的学业表现上,做孩子跟成绩之间的缓冲带,将重心放在教孩子学习方法和个人志趣的养成上!
#07
结语
教育是一项很美、很温暖的大业
教育是生命
是皮肤知冷暖
是眼睛识明暗
是心灵辨善恶
最后,
用一首香港中学的祝祷词结尾,
献给那些努力做好父母的你们:
感受着生命的悲哀,还愿意欢笑的
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感受着生命的空虚,还愿意奋进的
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感受着生命的卑微,还予人尊严的
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感受着生命的欺罔,还待人真诚的
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感受着生命的残酷,还相信善良的
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只有你看到生命
生命,用爱填补孤单
用信仰来驱逐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