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和幼小衔接一起来的“崩溃”,还有它!

来源:妈咪OK(ID:mami-ok),港大心理学博士、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的原创育儿号。关注2-8岁孩子大脑科学、早期发展,提供孩子幼儿园、小学阶段教育、心理等最具参考价值的育儿心得。

最近一年来,我时常会听到有同款的抱怨:“最近大半年开始,孩子突然变得特别难管。”

非常神奇的是,这些妈妈们的孩子差不多都在6岁左右

作为一个经历过6岁阶段的男孩的妈妈,这样的感受我当然有。不过因为OK从小就是高需求的难养型娃,所以我的阈值本身已经被调得比较高。倒没有感受有这么明显。

倒是一些之前是天使型孩子的妈妈,在这个阶段会很不适应。就比如我的隔壁邻居安琪妈妈,在今年之前,我很少听到她大声吼娃,因为安琪性格很好,天生情绪也很稳定,一直非常好带。但几个月前,安琪妈妈也开始不淡定了,她跟我抱怨,“真的想不明白,女儿像是换了个人似得,从前的乖巧基本看不到了,特别好动、小动作不断,吃一顿饭要下餐桌个七八次;现在主意也特别大、做什么事完全由着自己.....我hold不住了,咋办? ”

6岁,人生中第二次叛逆期

对6岁孩子的妈妈们而言,最大的困扰还不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我们开始对自己的管教方式产生极大的不确信:

以前管用的“套路”现在都不灵了,未来要与孩子相安共处,自己是不是还有很大的知识漏洞?

前五年攒下的亲密关系会不会就此原地败完?

但其实当我们知道“6岁是孩子进入到人生的第二次叛逆期”时,其实就没那么“焦虑”了。原来所有在大人眼中的难搞、逆反、歇斯底里、注意力不集中、疑似“多动症”、各种奇奇怪怪的蜜汁“癖好”等,这些都是6岁孩子的“正常表现”。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是两岁,Terrible 2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反复说过了。

但很少有人了解,娃的第二个叛逆期就是六岁。叛逆期就像是一个窗口期,所有该发生的都会如此到来,不过别担心,它不会长期存在。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自我中心”的建立——他们不再以妈妈为世界中心,并且会对摆脱妈妈作出各种尝试。

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分裂—— 一方面他们希望事事都能按着自己的意愿来做;一方面又因为能力还相对弱小、很多事情没办法由自己完全掌控,又需要依赖大人,于是个性就会变得极端两极化,时常翻脸不认人。

要说对于6岁的叛逆期孩子,我们有什么好的应对做法,倒不如说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去解读他们的行为”。读通了,我们的心态就不拧巴了,处理起来其实就能得心应手。

所以,今天我就把六岁娃的种种“槽点”归纳整理,妈妈们可以对应着做参照。

一刻不停的动来动去,专注力还不如3岁,就像得了“多动症”

到了这个年龄段,有部分孩子面临着幼小衔接,或者已经上了一年级,会比先前多很多需要静坐在桌子前写作业的时间。这时候他坐在那里,你多看几眼是很容易抓狂的——

身体不停的扭来扭去,一会斜趴在桌子上,一会腰肢拧成一个大麻花;

笔杆要么放到嘴巴里嚼啊嚼,要么夹在手里转啊转,我一度还担心OK啃铅笔啃得中毒;

桌子上要是有什么没看见过的新东西,那更是完蛋了,一定要摸一摸,玩一玩……

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专注力出现了问题,或者退化了,而是6岁的孩子注意力的特征开始发生了变化。

五岁前的孩子,比较擅长把视线聚集到某一点上,就会一直盯着手上玩的东西,比如乐高这些很容易抓住孩子兴趣的玩具,你叫他名字好几声都不会抬头;而六岁的孩子的视觉特征会更具有拓展性,注意力会从某一点扩展到眼前的整个环境,目光转换能力增强,锁定能力减弱,就会让爸妈觉得,专注力是不是有所退化了。

所以容易受干扰的娃,桌面一定不要有多余的东西,文具越简单越好。

另外一方面,孩子的抓抓挠挠,啃啃咬咬,手上忙活个不停,可能也是紧张情绪的一种释放,毕竟一下子从傻玩傻乐的生活向小学生过渡了,总是会有一些压力和不适应的,妈妈们要及时帮助孩子疏导,学习的安排也不要塞得太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什么要管我,你好烦!”母子关系冲突不断,天天相爱又相杀

养了六岁的娃,最大的感触就是,每天都要面对无数次的亲子关系破裂。

我有一个小伙伴这样和我说:“晚上临睡前,看到孩子甜甜的睡脸,就觉得好可爱哦,一定要好好爱她。

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各种磨叽、不配合,眼看上学马上要迟到了,就忍不住一顿吼,孩子就一边抽泣一边说‘妈妈你怎么能这么对我,你是坏妈妈!’天呐,这一天天过的是什么日子!”

其实最让妈妈受不了的,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娃对妈妈的态度开始变得格外的蛮横,会气鼓鼓的和妈妈开杠,甚至用最有杀伤力的话来刺穿妈妈脆弱的小心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是到了六岁,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蓬勃生长,以前是跟在妈妈屁股后面的小尾巴,现在是他要做全世界都围着他转的宇宙C位。一边想要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一边会对自己的无能、还要依赖着妈妈格外的懊恼,于是他们对大人的管教会相当抵触。

但其实孩子的内心深处,依然还是妈妈的小心肝、小棉袄,情绪平和的时候小嘴还是抹了蜜一样甜,“妈妈我最爱你了,妈妈你最漂亮了!”要在妈妈怀里撒娇,要抱抱,要亲亲,来汲取更多的安全感。

所以面对六岁孩子的“刺头”,应对方法就是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宽容和更多的爱。

乐此不疲的玩“下流”游戏,喜欢把“屎尿屁”挂在嘴上

一般4-6岁的孩子对“下流”游戏都很感兴趣,比如把裤子拉下来展露自己的pp给大人看,或者时不时的偷摸一下妈妈的“奶奶”;开玩笑的时候,要是能顺带上“屎尿屁”,就会发出杠铃般的傻笑,完全停不下来。

而这种让妈妈头疼不已的“癖好”到了六岁还会到达顶峰。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出“洋相”的行为,大人看了反应会特别激烈,暴跳如雷,大声呵斥。而在娃的眼里,越能引起爸妈的关注,他就越觉得好玩,就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他的花招,玩到欲罢不能。

另一方面,也是随着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孩子会更加清晰的感知到男性和女性生理构造的不同,对“性”的兴趣和探索也会格外的旺盛。

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的这些表现定义为“坏”的行为,要保持淡定和理性,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说。”

对疼痛很敏感,一点点小伤就大惊失色

6岁的孩子经常会哼唧这儿疼那儿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年有一次,OK在公园跑步,不小心跌伤了,膝盖破皮流了一丢丢血。没想到,他连着好几天穿脱裤子时和我喊疼,要知道小时候他才没那么介意的。

当时我觉得他“矫情”,后来才知道孩子到了这个阶段,确实会对外表皮的疼痛更加敏感。

比如女孩子早上扎辫子稍微扯到头皮就会痛得跳脚,穿衣服的时候拉一下胳膊就大喊救命,虽然她们并不是真的受了啥重伤,但就是把这些疼痛看得很严重,感觉自己小命也要去了半条。

对于这些情况,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配合他们演一演戏,维护一下他们的玻璃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件事情很容易嘛!他也没什么厉害的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个特别特别真实的人性,就是非常在意自己的优越感。

他们会不停地强调或者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如果是真厉害也就算了,很可能他只是专门盯着其他小朋友最弱的点来和自己最强的点比。你一定会很气他不求上进,只盯着别人差的地方,看不到自己应该进步的地方,但问题是,当我们如实说时他们根本无法接受,会更加用力地证明所有人都比他差。

因为这种“站在宇宙中心”的小孩,是很难接受自己比别人弱的。于是他们更加不能接受在某样事情上的失败,一点点小挫折和不如意,都会把他们倔强、拧巴的小性子激发出来,哭闹到满地打滚、完全不要面子。

我一个朋友说她小孩在幼儿园一次跳绳测试,垫底得非常卓越,第一名120个,她家娃倒数第一20个。回家一问,她竟然泰然自若地说:“跳绳有什么难的,我就是懒得跳,第一名的动作根本不标准的啊,我随便练练就赶上他们了。”

那种傲娇的口气,就像我们大人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总是会不断的找借口,神烦!

但我们必须得克制住对这种浮燥不谦虚的厌恶,因为孩子开始用吹牛皮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时,隐藏的是他们脆弱敏感的小心思,此时的他们是最需要妈妈呵护的。

爱打听爸妈小时候的事,还老问“人死后会怎么样?”

六岁的娃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知道时间是有“先后”的,今天之后是明天,六月份结束就会放暑假;但对于“时间长短”感知还是很麻木的,看动画片的10分钟过得飞快,做作业的10分钟像无尽的黑夜,想要通过认识时间来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

孩子还很喜欢打听爸妈小时候的事情,能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当然也会突出冒出“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孩子对死亡的话题异常敏感,也会很担心“妈妈什么时候会离开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这个话题,如果孩子频频问起,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和影片来和她们谈谈对死亡的理解,有一位妈妈在文章下的留言特别感人:

“六岁的女儿,她已经知道人过世了都要到泥土里。我外婆的去世,她经历全过程,小宝贝情商很高,知道人死了就再也看不到了,会安慰我妈妈,如果怀念就多看看照片、看看天上的星星。她能正确面对死亡,超乎我的想象,孩子比我想的坚强。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能做到的就是活着的时候多创造条件,让她以后的生活更精彩。

穿衣服挑挑拣拣,讲究体面,早上出门都要打一场仗

六岁的娃很显然已经能自主穿衣了,穿鞋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他依旧还是会和三岁四岁五岁那样,要求妈妈在一边帮忙,还会对妈妈安排好的衣服款式挑挑拣拣,看着娃磨叽不配合的样子,每天早上来一场“穿衣服的大战”可能都是家家户户的日常。

但和以前的挑三拣四稍有不同的是,6岁的娃语言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他对于每款衣服的拒绝,都能有一套妈妈无法反驳的说辞,而且还开始注重起了衣着的体面:

这件衣服小明有一样的,我不要和他撞衫;

这件衣服是去年的,我不要穿旧衣服,我要穿新的衣服;

这件衣服扣子不好打开的,午睡起来我没办法自己穿;

领口太小了,我快被勒死了;

料子不舒服,穿上就痒痒,难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能备好的10套衣服也是有1款能入娃的法眼,但这件“心头好”孩子也不会好好珍惜的,汤汁颜料该洒还是洒,回家脱下来该扔还是扔……

解决穿衣老大难的法则,并不是孩子说不喜欢,就不停买买买,而是尽量在前一天晚上就把衣服搭配好放在床边,把“穿衣的战斗”打响在不那么匆忙的时间段。

渴望和同伴玩耍,但是一见到小朋友都要菜鸡互啄

六岁的孩子在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时候,都会变成好勇斗狠的“小公鸡”,他们非常渴望和同伴交往,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好好相处。

见面玩耍不到两分钟就会不和谐了,一点点小事都可以打起来,一言不合可以打起来,你踩到我了可以打起来,抢一个玩具可以打起来,玩游戏输了更是要打起来……

因为这时候的娃,任何游戏都想赢,不接受三局两胜,必须要三局三胜,就是自己很喜欢的小朋友,也不会轻易去让的,“野”一点的小孩就会拳脚相向,“文气”一点的小孩输不起抢不过就在角落里狠狠生气,哇哇大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爸妈在一边看到这种鸡飞狗跳的情景,一定要抑制住想要帮孩子解围的冲动,两个扭打在一起的娃可能互啄个10分钟,又相亲相爱的抱成一团了。对于孩子的社交行为,在不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大人要保持“边界感”,过多干涉,只会让孩子永远学不会同伴交往。

“窝里横”的孩子,对老师却言听计从,老师的话就是圣旨

六岁的孩子在家里作天作地的,在幼儿园、学校的表现就截然不同,会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的话就是“金科玉律”。

有段时间,我下午还在上着班,OK就会用外婆的手机给我发消息发语音,“妈妈,老师说明天要带的东西发到群里了,你千万不要忘记哦!”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孩子到了大班,就算嘴上不说,内心都会非常渴望能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或者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去课堂分享,如果还能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可以美滋滋一整个月。

大多数的六岁孩子都渴望在学校做个“好孩子”,而且也会明白“学校的规矩”是必须要去服从的。虽然有点无奈,但实在镇不住孩子的时候,也是可以把老师搬出来当救兵的。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妈妈们都要注意保持好家校沟通,尽量不要老师说一套,家里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样孩子的内心是容易失序和不安的。

当然,你家的6岁娃,让你频频焦灼的问题肯定不止以上几点,今天罗列的这些都是6岁左右的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特征”,但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可能有些现象孩子5岁就体现了,有些现象到7岁还在持续。

能意识到孩子突然变得难搞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和孩子的冲突对立中重新调整教育的方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万能钥匙”、和百试百灵的“金丹”,我们只能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点点的打磨,一点点的探索。

配图:摄图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