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是客观存在的,而《小舍得》刚好触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用禁播的方式来回避问题呢?
在我们中国,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会倾其所有。这就跟种果树是一个道理。如果大家都用的顺其自然的方式,让它生长也是有收获的。但有一天有一个人去给果树施肥,输送营养,希望获得更好的回报,其他人也会随其而行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皆然。如果封了培训班。第1个站出来反对的恐怕不是培训机构,也不是学校,而是学生家长。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他们看来,他们现在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结果,做着做着就改变了方向,失去了原来的目的。
争着补课,争着超前教育,这是一种剧场效应,当我们在剧场里看戏的时候,前排的有1个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制止他,其他人为了看到戏也就会跟着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在凳子上看戏。结果是钱出了,力费了,感觉还不好。
很多家长是看到别人的孩子报了补习班,不忍心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跟着报了补习班。生怕一时输了,输一世,最后抢跑,成了抢跑道。
很多补习班是在贩卖教育焦虑,最终的结果就是对孩子的成长起负效应。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是非常优秀,成绩在班上顶尖,如果按小学的那种发展模式的话,应该是前途无量。但是到初中高中以后,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层层加压。由于压力过大,高考失误。最后差一点精神失常。
许多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其是孩子最想要的是童年的快乐,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像米桃那样早熟听话是孩子的不幸,也是教育的不幸。
孩子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我们不能把什么知识都往孩子的脑袋里塞,他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情感,给的压力太大会出现撑不下去的时候。现在的补课机构就是在贩卖焦虑,以榨取家长钱财。
著名心理马斯洛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有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还有的孩子有运动天赋。也有的孩子拥有艺术才华。所以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家长也应该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补不补课应当尊重孩子意见,因为孩子是当事人,成绩好坏,孩子的主观性才是内因,我们创造的条件只是外因。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的成绩,才是教育应有之义。
校外补课机构可能也有让学生成绩得到提高的,但是它们利用教育焦虑,制造了新的教育不公平。小舍得揭了校外补课机构的老底,砸了校外补课机构的锅。我们要求禁播小舍得,不是正好正中这些机构的下怀吗?
还有一些人支持禁播《小舍得》,是因为《小舍得》揭露了教育焦虑的问题,但是没有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给观众以正确的指导,使观众越看越焦虑。
教育焦虑的问题靠作者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是要靠我们大家共同来想办法,作者没有办法解决,那就要看我们观众和读者怎么去想了。
一个孩子成绩要想优秀,吃苦是必然的,但是过犹不及。我认为孩子要优秀并非非要上补习班,对于小学来说分数其实是其次的,最关键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才是最要紧的。成绩好的孩子未必都上了补习班,反过来上了补习班的孩子未必都优秀。
电视剧反映现实,高于现实,禁播电视剧等于把撕开的伤口用手捂起来,并不能改变现实。要改变现实,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只有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现实才会跟着变化。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批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