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朋友讲,他老婆店里一个同事,他的孩子就是被医生推荐吃某款奶粉,老得病。
但朋友妻子跟这个妈妈讲,她根本不听。
这让人很震惊。国家在2011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
可医生为什么还会向新生儿父母推荐奶粉?
那肯定是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医生敢给孩子推荐奶粉吗?医生敢保证某款奶粉里面没有问题?
央视网多年前撰文指出,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这个政策却是形同虚设,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对千百万婴幼儿至关重要的第一口奶,就在这样的金钱交易下,被奶粉企业和医院无耻的绑架了。
央视报道,2013年多美滋奶粉给每个护士、医生的款项在几百元到10000元不等,而每个月的汇款总额大概都在30万左右。
去年一直在传某企业跟三聚氰氨企业有关系,当时还奇怪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这个企业有一批次奶粉有严重问题,很多人得到消息,但也不敢说,只能隐晦的提一下。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妈妈都是虚荣心很强并且无脑的人,他们只相信广告或医生推荐。
而通过央视网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有了利益驱动的专业人士开始帮企业鼓吹。屡次宣称获得国际奖项。如某企业获得“蒙特奖”后在自己的对外宣传中称其为食品界的“诺贝尔奖”、“ 奥斯卡奖”等标签。但实际上,该奖项只需缴纳不到1万元就可报名参评。而且,每年都有超过2000个产品获得“蒙特奖”。以2016年为例,共有1261个产品获得金奖(Gold Award),777个产品获得银奖(Silver Award),获奖的产品以来自亚洲的产品最多,而来自北美洲与中美洲的产品最少。
但这些东西给中国妈妈一讲,他们立即相信。比如这个企业在全国开展地推活动,2018年做了32万场,2019年做了50万多场,这不仅让经销商得到了实惠,同时大大增加了线下的用户粘性。
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一忽悠,他们立即相信。
央视网记者以奶粉厂家的名义,约出了一位医生。一番交流之后,这位医生说出了和医院“接触”的方式。“接触完之后就是给医院赞助一些学术活动。你做一些学术活动的赞助,一两万块钱的赞助费呀。”
所谓“学术活动”,指的就是奶粉厂家安排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一般会请医院的专家医生讲课,各医院的医生、护士听课。而这样的“学术活动”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它的目的只是一个,就是给医生、护士送钱。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各种地堆,不过是忽悠百姓。因为医生和专家拿了好处后替企业鼓吹。
“医生这块,那也就是讲课费,听课的人给车马费和礼品。”
如果了解背后的因素,你会发现给婴幼儿生产口粮的企业,实际非常恶毒。
卫生部2011年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婴儿出生0到6个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销售宣传,只有在产妇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下,才建议使用奶粉代替母乳。
但企业千方百计让孩子的第一口奶是奶粉而不是母乳。“现在厂家已经这样了,宝宝一出生,不管你同不同意,不管你妈妈有没有奶,就直接给孩子顶上奶粉了,都是这样的。他对妈妈的母乳会排斥吧,两个口感变化了。让宝宝养成吃这个品牌奶粉的习惯。”样的做法对于新生儿来说却影响极大,很可能让孩子拒绝母乳,依赖奶粉,从而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
用奶粉代替母乳作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7天之内的母乳,能够帮助婴儿身体建立起天然的抗菌屏障,如果在期间使用奶粉,就会错过母乳最营养的时机,一旦错过,就没法补救。
有观点认为,新生儿对第一口奶是有记忆的,他不仅会记住第一口的味道,而且会因此排斥其他口味的奶。如果孩子第一口奶是奶粉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其脑部的反射性记忆,导致宝宝喜欢奶粉的口味而排斥母乳。因此医院一般不提倡产妇自带奶粉,就是为了保证婴儿的第一口奶是母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我们从这里看到,很多乳企根本不考虑儿童的生长,而是自己的利益。乳业专家王丁棉此前曾表示希望国家为国民体质考虑,加强监管,目前,虽然效益良好的医院已经杜绝了这事,但许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还有不规范的地方,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从这方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