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作家冯唐读历史的故事吗?
他立志要读完二十四史,可是中国的史书都写得非常的枯燥和乏味。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
史书前面总是会有背景知识,他每次看完背景知识,就把自己想象处于那个背景中的皇帝或大臣,思考自己会怎么应对当时复杂的局面。
果不其然,他不仅顺利地读完了二十四史,而且很有收获,还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功底。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再大的困难都不在会是拦路虎。
阅读同样如此,特别是孩子童年时期的阅读。
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帮助孩子在阅读方面产生兴趣,很有可能您的孩子就错过了童年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阅读。
阅读重要在哪?
往近了说,中考、高考中语文的阅读量增大,孩子需要提高阅读能力。往远了说,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的高度。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却发现自己越迫切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反而越讨厌阅读。
只知重要性不知方法,导致家长的努力事倍功半,也让家长们更着急焦虑。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培养阅读兴趣时触及的阻碍。
与教材不相关的书叫“课外书”
在十几年前,看“课外书”被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
但现在国家、学校强调阅读重要性,家长重视了阅读,但却改不了将书区分为“课内书”与“课外书”的习惯。
家长们习惯性将所有与教材不相关的书称为“课外书”,这就无意识间告诉孩子一个隐含信息:
“课内书”才重要,“课外书”不太重要;
“课内书”优先阅读,“课外书”阅读可放缓。
过多强调所谓的“课外书”,只会让孩子更加意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
将阅读与课业捆绑
家长们既然想要培养阅读,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兴趣。
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说:“多读书你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多读书你更会写作文。”
这样过度强调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认为父母对他的关心只剩下成绩。
家长们应该告诉孩子:“阅读能使我们的精神更丰富,让我们知道更多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而不是让阅读成为除了学习之外,不重要的一件事。
孩子没有选书权
许多父母们喜欢包办孩子阅读的书,只选择自己认为有用的书硬塞给孩子阅读。
父母们认为孩子读书,就该读名著,小说就是不务正业。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读《哈利·波特》,父母认为没有营养。
如果家长选择的书只是符合大人的标准,那么孩子就会丧失阅读兴趣。
其实选择孩子喜欢的书能让孩子们有愉快的阅读体验,就有助于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这就有了阅读的意义。
否则谈起阅读,他们能想起的就是教科书和无尽的背诵和痛苦的作业,自然就更厌烦阅读。
要求背诵写摘抄好词好句
让孩子背诵摘抄“好词好句”,无非是想要他写作文写得好些。
但这样的要求只会打扰孩子的阅读,浪费孩子的时间,降低他的阅读兴趣。不但无助于孩子写出好词好句,还阻挠了他写作水平的进步。
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一定是因为对里面的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促使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去阅读的动力所在。
只要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丰富,写作能力自然提高。
精读、摘抄学校已经有了要求,所以家长们不必再过度苛求,压力太大,动力会不足,会伤害到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意愿。
父母没有阅读习惯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要求孩子多阅读,但是自己却成天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大人每天盯着手机、电脑,孩子不会热爱读书。
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
阅读需要耳濡目染的影响,父母没有塑造良好阅读环境,孩子自然不会主动阅读。
阅读应当是快乐的,父母应当做的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因阅读有所得,成为阅读享乐主义者。
不是光用眼睛看,而是要调动五官
传统的阅读方式强调眼睛的功用,有不少人提出了通过注意力、视觉训练提升阅读质量和速度的方法。
然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本身就有限,我们不能要求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只通过眼睛把注意力聚焦在书籍上。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孩子对书籍的掌握呢?
调动孩子的五官来帮助他提升阅读效果,需要的只是一颗认真的心。
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读孟浩然的《春晓》时,你可以试着从网络上找来《春晓》的相关歌曲。有条件的家长们可以找找《春晓》的吟诵资料给孩子学习。
你也可以一起跟孩子观察春天来临的时候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你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春晓》的意境做手工绘画,相信孩子会更有收获。
我们都知道:儿童阅读包含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
把纯粹的视觉扩张到方方面面,才能让孩子领悟到阅读的乐趣,也才能让孩子更有效的阅读。
作者|亲近母语研究院
主播|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